从人际管关系看人物心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 绮
[摘要]文章从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对小说中涉及的两种主要关系――朋友和情侣进行分析,指出建立在权势关系上的友情和爱情是无法长久的,因为它带有过重的功利色彩;人在交际交谈过程中的表现体现了他们的性格心理特征。
[关键词]《诺桑觉寺>;友谊;爱情;权势关系
[作者简介]许绮,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广东潮州521041
[中图分类号]1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6-0121-04
简・奥斯丁是一位有着“无与伦比”美誉的英国小说大师。她虽然只活了短短的41年,却给世人留下了六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使她成为最受各国读者青睐的英国小说家。《诺桑觉寺》(NorthangerAbbey)是在她逝世之后出版的,它在奥斯丁的小说中地位不算很高,它是对当时盛行的哥特派小说的一种有意的模仿和反讽。笔者将从人际关系这一角度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及心理特征作一番剖析,以期达到深刻了解作品人物的目的。
小说的梗概是:女主角凯瑟琳・莫兰是牧师的女儿,她随乡绅艾伦夫妇来到巴思。在舞会上,她结识并爱上了青年牧师亨利,同时还认识了一位名叫索普的青年。索普自作聪明地认为凯瑟琳是艾伦先生的财产继承人,立誓要娶凯瑟琳为妻。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索普信口雌黄,在亨利的父亲蒂尔尼将军面前吹嘘凯瑟琳家的财产。蒂尔尼将军信以为真,竭力鼓动儿子去追求凯瑟琳。当艾伦夫妇和凯瑟琳离别巴思时,他执意邀请凯瑟琳去他们家诺桑觉寺做客,并将她视为家人。索普追求凯瑟琳未果,气极败坏,竭尽全力贬损凯瑟琳,说她家如何一贫如洗。蒂尔尼将军又一次听信谗言,恼羞成怒地将凯瑟琳逐出诺桑觉寺,并命令儿子将她彻底忘怀。然而两位恋人并没有屈服,几经周折,终于结为伴侣。因此,简单地说,《诺桑觉寺》讲述了两个爱情故事――即莫兰和亨利、伊莎贝拉和詹姆斯,但这两段爱情又互相交织互相影响。
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具。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的自然景物和思维过程。”而海德格尔也说过:“就其本质而言,语言既不是表达,也不是人的活动,语言是说”,在他看来,说的本质取决于听。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创造,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即交谈实现的。在读者看来交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谈话,但“明确地讲,它是与他人讲关于某事的活动,从而也就是引起同往的过程”。人能交谈就说明他们能够聆听彼此之间的心声,有了交谈、有了对话就有了人际关系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对爱和友谊的体验只能通过人际交往、通过谈话与倾听实现。那么人际关系是指什么?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真实事件,它们是完全相互的,或倾向于发展为相互的,在这些事情中,必须要两个人都参与”,“实际上,人际关系无论怎样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但归纳起来主要体现为两种――同一关系和权势关系”。社会学者认为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决定了互相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定的社会角色受特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表现为特定的社会行为。每一个社会角色,都代表着一套有关的行为期望与规范,担任了某个角色,就要表现这个角色的特征。实际上,权势关系的体现不仅是人们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需要,更是人们心理上的需要。
下面笔者来分析莫兰和伊莎贝拉的关系。在认识莫兰之前,伊莎贝拉已经认识了她的哥哥,在他们初次见面时,伊莎贝拉就已经开始打他的主意了,直到与莫兰相识她的机会才真正降临,她显得格外热情。小说描绘道:“三位索普小姐说了不少亲切的话语,希望同莫兰小姐加深交往,希望由于双方兄长间的友谊,彼此能一见如故等等。”而索普大小姐表现得尤为突出,她邀请莫兰挽着她的臂,在矿泉厅兜了一圈。随后她们谈论了一些话题,一些能使友谊日臻完善的话题,诸如衣着、舞会之类的,因为伊莎贝拉比莫兰多了四年的见识,因此在交谈过程中她明显占了上风。她的见识、她的本领让莫兰产生了钦佩之情,但也使她对伊莎贝拉有了敬而远之的感觉。“幸亏索普小姐性情快活,谈吐大方,一再表示结识她很高兴,因而使她消除了一切敬畏之感,剩下的只是一片深情厚意。”这样做的结果是两人越来越投契,依依不舍。
人类有许多类似本能的需要,人的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其中尊重的需要包括要求得到别人的承认,它产生威望、认可、地位等情感。在社会公开场合的交往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以维持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使其不被贬低。同时人们还会试图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其他种种优势好让别人承认,以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感。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沮丧和自卑感。为了满足这种心理,他必须采取一定的行为,这时语言便成为了很便捷的途径。伊莎贝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的家庭背景不怎么好,她的母亲是个寡妇,家境不很富裕。可以说,她各方面都比不上莫兰,但她见多识广,经历阅历都比莫兰更胜一筹,因此她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抓住语言这一捷径先声夺人,使莫兰对她产生尊敬之情,得到其认可,树立她自己的威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索普太太对几个女儿非常溺爱,很早就让她们进入交际圈,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提供机会让她们自己施展手段,寻找合适的丈夫。因此三位索普小姐都很懂得打扮,在与人交往方面也显得很老练。她们知道什么时候该插科打诨,什么时候该迫使对方吐露隐衷。显而易见,在伊莎贝拉与莫兰的交往中,前者拥有了权势关系,后者完全处于劣势,所以伊莎贝拉是给予、教、领导的一方,莫兰则是获得、学、被领导的一方。这一关系为她后来能接近并赢得詹姆斯的爱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权势关系并不是社会分层后产生的不同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由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等一系列因素的千差万别,任何两个人之间都可能存在权势关系。由于权势关系的存在,交际双方都在心理上有着一定的意识,即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及自己的身份,这可能表现在态度的变化上。所以一开始,伊莎贝拉对莫兰摆出的是一副相见恨晚的模样,事事处处关心她,甚至在莫兰与亨利的关系方面还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但一旦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顺理成章地和詹姆斯建立了男女朋友关系后,便把莫兰撇在了一边。
在一种健康的人际对话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对其中每一个人来说,另外一个人是作为一种独特的他人存在着。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意识到另一个人的存在,从而与之发生一种健康的关系,不是把他人看作可利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是把他人看作生活事件中的一个伙伴。但在交往中,人们总是试图提高自身的角色价值以试图在交往中处于优势。角色价值高的一方更容易在交往中实现个人目的和意志。伊莎贝拉就是抱着这种目的和莫兰交往的,因此,从一开始她们就不是以
平等的地位和身份进行对话的,伊莎贝拉的目的性是极其明显的,但单纯的莫兰和已经坠入爱河的詹姆斯被她轻而易举地欺骗和蒙蔽了。因此,当伊莎贝拉的假面具被撕开,她爱慕虚荣、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的真面目暴露出来后,友谊和爱情也离她而去了。
二
美国精神病学家沙利文认为:自出生之后,每个人都和他人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理解他人的态度并产生反应。真正的个性只有在与别人交往时才能表现出来,个性永远不能离开它所生活的人际关系的复合体。他还认为人的个性不过是一种假设,是人们在人际――最好称之为面具――交往中所必需的各种面具的总和。
伊莎贝拉之所以要制造一种假象,在交际过程中时刻以假面具示人,除了她关心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不愿意被别人瞧不起之外,她要尽量把自己塑造得出人头地,鹤立鸡群。她想为自己找个好的归宿,像她那样没有私产、没有家庭支持的女孩子如果不靠自己的魅力。不施展一点手段是很难找到缔结满意婚姻的机会的。虽然表面上她总是装出一副淑女模样,但因为内心的欲望实在太强,所以时不时会流露出她的感情和情绪,暴露自己活动的倾向性。举个例子:当伊莎贝拉、莫兰与詹姆斯在路上相遇时,伊莎贝拉一直用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朝他溜来溜去的,想勾起他的注意。而任何一个有修养有风度的女孩是决不会做出这种有伤大雅的事的,但对于一个尚未有女朋友的青年男子来说,一个漂亮女孩子主动向自己抛媚眼,他是求之不得的,何况对方还是妹妹的好朋友。在妹妹莫兰面前,詹姆斯用了大量的词藻来称赞伊莎贝拉:“她富有理智,一点也不做作,十分和蔼可亲”;“那么聪明过人……在这样一个地方,一定有不少人爱慕她……”他甚至还认为莫兰能得到她的赏识,这是她的荣幸。显然,詹姆斯不由自主地把伊莎贝拉放在了权势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自然会蒙蔽了他的双眼,使他失去了判断能力和辨别力,把缺点看成了优点,他最终惨遭抛弃也是不可避免的。男人的浅薄也在这时显露无疑,不管这位男性自身的条件有多优秀或多糟糕,他都会把自己放在一个制高点上来选择对象,他必定先看对方的容貌――“漂亮的外貌,对于男性意味着超越;对于女性则意味着被动的内在性;只有后者才会想引起别人的密切注意。”伊莎贝拉有这方面的优势:她有优雅的步履、袅娜的体态和入时的装束,她十分漂亮。一方面,她知道自己是可爱的、令人满意的、值得赞美的,所以她信心十足,相信自己会被别人爱,会被别人渴望和赞美;另一方面,她懂得如何利用男人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当时以为詹姆斯会有大笔的家产可以继承,于是利用自己的美貌去吸引他,而詹姆斯完全被她的外表迷住了,两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后来出现了比詹姆斯更优秀更有魅力财产更多的蒂尔尼上尉,即亨利的大哥,伊莎贝拉立即施展她的魅力勾引他。带有功利目的的关系无论怎样发展,都不能突破功利造成的心理障碍,因此很难发展成为平等交流的对话关系。它直接威胁和攻击到真诚的人际关系和人特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生活本身丰富的意义。最终,伊莎贝拉无法如愿以偿地成为蒂尔尼夫人,也没能成为莫兰的嫂嫂,而且在熟人眼里,她是一个没有操守的风骚货,人格与尊严尽失。
“友谊,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别人接受为一个整体,而不是他的一部分,更不是一个与己无关的‘他者’。”对话产生的友情是一种相当独特的东西。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一种密切和独特的关系,但却最终归之于人的独特潜力的开发。真正的对话的首要前提是愿意和能够听取别人见解的能力,其次是参与对话的人必须公开自己的“所想”,对他人不作保留。该小说中描述的一种真正的友谊就是建立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的:莫兰和亨利的妹妹蒂尔妮小姐。无论是家庭背景还是自身的条件,蒂尔妮小姐胜过伊莎贝拉百倍,但她端庄大方,不做作,言谈举止都显出她的教养。因此在莫兰与她的交谈中显得自然,用她自己的话来描述就是:“每当想起什么话头,很乐意与她交谈,而且也有勇气、有闲暇与她交谈。”如果友谊能在彼此见第一面时就产生,它的纯洁性就大打折扣了,友谊是需要通过交流对话来培养的,莫兰和蒂尔妮小姐第一次见面并未立即成为知己,她们后来友谊的发展巩固也经历了不少波折与考验,莫兰的父母曾用蒂尔妮小姐和伊莎贝拉的友谊来打趣她,莫兰激动地申辩:“埃丽诺就是一个最值得器重的朋友。”事实也证明蒂尔妮小姐是一个真正的朋友。
三
“人际对话的另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是‘谈情说爱’。相爱的男女要结合,而结合必定要通过交谈或交流而进行。”“爱情还必须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感应,生命力的吻合,这方面同样具有对话的一切特色。”虽然莫兰的品貌气质都不突出,她笨头笨脑,什么都学不会,是个很平常普通的女孩子,但因为她长在乡下,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她质朴的特性,她心肠热切,性情愉悦直爽,没有丝毫的自负和造作,这正是吸引亨利的地方。亨利口齿伶俐,谈笑风生,谈吐中带有几分调皮与诙谐,他很有绅士的派头。在莫兰和亨利的交往中,他们的交流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在第一次见面交谈后,他把莫兰当成了朋友,“我都有权利拿这件事来和你开玩笑,开玩笑最容易促进友谊”。“真正健康的人际关系,不等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关系,它已经大大超越了那种相对简单的同情关系,上升为一种对话式的关系。”毫无疑问,这对情侣之间的交往就是以这种对话形式展开的,没有功利色彩,没有其他不能说明的目的,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他们能够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宰,感到自由自在,这是他们的爱情能经受考验最终结为夫妻的真正原因。
索普对莫兰的感情也和她妹妹对詹姆斯的感情一样带着极强的功利心理,他以为莫兰是艾伦先生的财产继承人,为了引起莫兰对自己的注意,不惜在她面前高谈阔论、夸夸其谈,但他的言谈举止并没给莫兰留下好印象,甚至对他的人品产生了怀疑。“对话是人格塑造的一条必然之路,其原理是:人的很多潜能,以及他的许多神秘的体验和境界,必须在另一个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能生发和呈现。”索普自身虚荣、粗俗、放肆的缺点也是在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才显露出来的,他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他好多次是扯着嗓门大喊大叫地说着,却听不清他在说些什么。在对自己与莫兰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他与莫兰的交往不过是见过几次面,在别人在场的情况下谈过几次话,结果,他却向伊莎贝拉说莫兰在鼓励他向她求婚。毫无根据的谬论和肆无忌惮的谎言,让莫兰震惊,也使得莫兰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他疏远。
不管人在交往过程中是否有意无意地以假面具出现,他最终会暴露自己活动的倾向性,流露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因此通过人际关系来分析人物的心理是比较准确稳妥的。单纯,不自负,坦率,耿直,富有感情的莫兰;爱慕虚荣,朝三暮四,反复无常的伊莎贝拉;自负,粗俗,喜欢夸夸其谈的索普;还有幽默、风趣,有绅士风度的亨利,这些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都是在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显露出来的。
社会是人们交往作用的产物,没有人际交往就不成其为社会。人要生存发展,就不能置身于社会交际之外。人际关系是刻画人物揭示人物心理的主要途径,在人际关系中寻找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其心理变化,对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石上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8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