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导航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金顺 卢辉炬

  [摘 要]网络学习导航是一种帮助学习者顺利通过学习材料各节点的技术,分外部导航和自我导航。网络学习的外部导航主要通过图形化浏览器、元认知提示及适应性帮助、预设学习路径和内隐链接等三种形式导航,是从外部帮助学习者控制学习行为的设计。外部导航能否发挥作用有赖于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与导航。
  [关键词]网络学习;学习策略;学习导航;自我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5―0207―03
  
  一、学习策略与网络学习导航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控制方式。它既可能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能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1](p204)。网络学习作为新型的学习方式,除了要用到一般学习的共有策略外,还应该具有自己一整套新的学习策略。网络学习导航策略是网络学习策略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学习导航是一种帮助学习者顺利通达学习材料各节点的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导航提高信息通达的便捷性,并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引导,防止迷航和认知超载现象。网络学习导航与学习理论中的元认知具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网络学习导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外部导航和自我导航。外部导航是根据元认知的有关理论从外部帮助学习者控制学习行为的设计;自我导航实际上是学习者利用元认知监控策略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的过程。所以说网络学习中的信息导航是元认知理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运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导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按照西方学者的研究,在多媒体或网络环境下,几乎所有学习都会遇到导航困难的问题,即不知道超文本的信息结构,不知道如何在超文本环境下获取信息。因为,超文本的学习材料一般是由众多节点信息组成的可以导航的信息空间。为了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者必须形成一种关于信息环境的空间认知表征。超文本环境下的信息表征有4种[2]:第一种是图式。图式又分为总体图式和即刻图式,总体图式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关于某一知识的基本结构,这种图式一般不涉及特殊的事实或事件;即刻图式则和一些特殊的事实或事件相关。这两种图式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础。它们对人类的认知活动有直接的导向作用。第二种是标记,即作为认知对象的某种环境因素的某种突出的、稳定的特征。在网络条件下,各种标记是学习者判断当前节点信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的主要参照物。第三种是路线,即学习者对从一个节点跳转到另一个节点的路径的了解。第四种是搜索(或地图),和物理环境下的导航一样,这种知识可以使我们在路线知识的基础上做出全面的“游览”计划,并使这一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在网络学习中,这四种表征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有密切的关系。一些研究者曾就不同表征在网络学习中的作用进行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表征一般只适合不同任务的要求。一般来说,导航知识并不能等同于导航能力,在如上所说的四种表征中,标记在复杂环境中的导航作用并不明显,在复杂环境下能起到导航作用的往往是以标记为基础的路线知识和地图知识。
  
  二、网络学习外部导航的主要形式
  
  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外部导航主要有三种形式:
  1.通过图形化浏览器导航。一些超文本的研究者和设计者相信,超文本的信息组合方式应该能很好地反映出人类记忆的结构,具体地说,就是应该将人类的语义网络结构“映射”到超文本结构中,并以语义网络结构的形式来组织超文本信息。以这种思想设计而成的超文本学习材料会使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网络学习的一个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按照课件编制者所拟定的认知地图将各种观念和命题组织到同一个框架中,并使其与学习者的心理功能实现随机通达,在超文本学习材料中,一个节点就是一种图式的表征。节点之间的链接可以用以表示概念或图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当学习者基于这样的学习材料来学习时,就会学会“像专家一样思考”。在超文本学习材料的设计中,将专家的语义网络映射为超文本的内容结构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使这种网络结构成为学习材料的图式化浏览器,并以此来减少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迷航现象。图形化浏览器可以将学习材料的结构形象地呈现在用户界面上,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能得到各种直接的结构信息,这种处理对学习者进一步探索不同节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重组、整合信息是非常有益的。一些相关研究表明,在超文本学习材料中提供这种形式的图形化浏览器可以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一些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上来,还可以通过促进学习者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来帮助他们组织新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和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整合在一起。
  2.通过元认知提示和适应性帮助导航。西方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在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往往会遇到诸多困难问题,有的是计算机操作问题,有的是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或学习策略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的话,无疑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应该在学习材料中置人元认知提示和适应性帮助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导航。例如在学习材料中设置标记为学习者提供线索。标记是材料中不传递内容信息而只作为帮助学习者理解材料的重点或结构的那一部分。根据知识建构理论,标记的作用是作为认知导向帮助学习者对呈现材料的理解。标记的具体作用有[3](p378-379):(1)引导注意。从语言材料中进行相应表征主要依赖于是否能从无关信息中辨认出有关信息。标记有利于材料的选择过程。几乎所有的标记都强调材料中的突出内容。典型的标记如大写、斜体、用不同颜色的字体,直接把人的注意力引向相关词句,使它们与材料的其他部分区分开来。这不仅仅是把概念作为重要部分标记出来,而且使它变得更容易记忆。要之,标记的功能之一是引导搜索特别信息并使学习者易于决定相关信息。标记使学习者注意集中的功能从标记对回忆效果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2)引导知识组织过程。标记不仅帮助学习者区分和记住主要信息,而且为学习者提供材料局部和整体的组织结构的框架。它们为学习者通过明确在阅读中可能需要推导的关系以及进行相关表征,形成认知建构提供支持。主题转换代表主题结构中的“隔断”。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可能试图把新信息与先前已有信息整合或把它当作独立的信息来处理。如果学习者不能推导出信息之间的关系,他大概也就不能建构起认知的框架,进行恰当的表征。(3)引导知识的整合过程。标记为什么有助于知识整合,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标记减轻工作记忆压力,从而减轻认知负担。如果学习者只需较少的认知资源来选择和组织材料,那么他们就有更多的认知资源把当前信息与原

有知识整合。在超文本学习材料中嵌入这些标记作为元认知提示,可以促进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视和反思,引导学习者将当前的学习内容和已有知识经验结合起来。这种处理将会对学习者的观察、记忆、理解和知识的整合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超文本中置人各种适应性建议、提示和帮助信息也是学习导航的主要形式。这种适应性的建议和提示不同于普通网页中的超链接,它是完全基于计算机对学习者学习路径和具体操作的内部记录出现的。只有当学习者的学习路径反映出他确实需要提示和帮助时,这种提示和帮助信息才会出现,并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到明显的反馈、强化和促进作用。在超文本学习材料中置人元认知提示和各种帮助信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有明显的影响,其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频繁的交互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减少迷航现象的发生;有效地改进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水平,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通过预设学习路径和内隐链接导航。网络学习中存在两种十分典型的现象:一是容易陷入对细节的浏览而忘记当前的学习目标;二是所谓的博物馆现象,即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就好像在艺术博物馆参观,尽管展品琳琅满目,参观者也可能浏览了很长时间,但却没有对任何一幅画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避免这两种现象发生,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路径进行控制,使学习者按照正常的路径来学习。和Intemet上的其他网页不同,作为学习材料的课件应对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进行一定的控制。通过预设学习路径,可减少学习者无目的浏览的可能性,使学习者按照教学组织者和课件编制者所设定的正常的、最有效的学习路径来学习。学习路径的控制设计是用教学内容提纲和学习目标构建系统指示,并且由此可以链接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信息上,该部分内容应设计保留在本地客户端计算机上,而不是服务器上,为学习者定位提供最直接的指导。根据学习目标应设计几条主要的主干导航线,对非主干线上的次要节点的链接要进行较多的限制,以降低迷航的可能性和导航系统的复杂程度。针对每个节点均应设计返回上一节点或主窗口(主页)的按钮,并应在主干线的关键交叉路口及容易迷航的地方设计帮助说明窗口,以方便学习者的访问,加强学习者的定位意识,帮助系统知识较少的学习者更好地使用教学/学习系统。
  
  三、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与导航
  
  以上介绍的是外部的导航帮助,这些帮助能否发挥作用还有赖于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与导航。在网络条件下,各种外部因素作用的发挥有一个重要的中介――学习者的自我监控活动及其水平。网络学习环境给学习者提供了对学习活动的更多的控制权,更便捷的信息反馈手段,更多的学习选项和更丰富的非线性表征的机会,因而增加了学习过程的复杂性。这种环境要求学习者要善于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设定学习目标,选择符合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监视与控制,合理控制学习的时间与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
  各种导航措施,无论是图形化浏览器还是元认知提示或适应性帮助或学习建议,在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对不同的学习者,其作用并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学习者的自我监控活动都要经历一个由他控到自控的过程。在学习之初,学习者的学习较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材料的组织方式和外部导航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随着学习过程的继续,学习者就会逐渐掌握网上学习的特点,学会设定学习目标,并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内容进行取舍。由于加强了对自己学习活动的监视和控制,学习者就会逐渐摆脱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学习过程也逐渐由他控变为自控。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中,要正确处理学习导航和培养学习者的自我监控学习技能之间的关系。各种导航措施都是通过学习者这一主体发挥作用的,只有学习者意识到各种导航措施的存在,并按照各种提示和建议去操作,才能达到教学组织者和课件开发者预期的目的,但当学习者逐渐从“新手”成为“专家”后,过多的导航措施反而会成为负担,干扰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建构主义的立场来看,学习导航是一种典型的学习支架,这种支架在学习之初是完全必要的,它的设置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起到明显的导航作用。当学习者逐渐熟悉了这种环境,并能合理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之后,就应该帮助学习者将外部的要求和处理内化为学习技能,并逐渐减少直至撤去支架。
  
  [参考文献]
  [1]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李新成.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导航及实现[J].中国远程教育,2001,(8).
  [3]Patricia D.mautone and Richard E mayer(2001).Signaling as Cognitive Guide in Muhime―dia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vol,1993,(2).
  [责任编辑:周志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9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