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阅读伴随着童年时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一、以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培养阅读兴趣
   我们常说: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生虽有“活泼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等共性,但更有其多姿多彩的个性。反映在阅读上,也是如此如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图书,高年级则喜欢新奇有趣、情节动人的故事;女孩子喜欢浪漫唯美的童话神话,男孩子则喜欢豪放惊险的武侠科幻。所以,教师应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相应的书籍。这样不仅符合了学生的阅读需求,也易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学期开始,我首先考虑的是“文化内涵”,让教室飘逸着浓浓的香甜的书的味道。就对教室进行全面“包装”。前面黑板的一角是“古诗花园”;后面的板报上画着“小学生津津有味地读书”的插图,写着名人读书的故事,及读书的种种好处。墙上面书法写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后面的一角是“三味书屋”,存放着学生带来的各类图书,学生一来到教室,眼光所及之处都是与读书有关的信息,教室是学习的场所,是读书的阵地,让孩子们浸润在书香里,这样的环境能感染孩子们有空就捧起的幸福心情。
   二、以学生的感受为主旨,进行阅读指导
   1、推荐图书要注重方式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笔记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绘声绘色,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3)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班办了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悟到很多东西。同时为了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在班里推行“书香考级制度”。学生读完一本书,经家长签名后在班里的《小博士读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书卡》上进行登记,每读一本书就可以得颗星,谁读得多,就可评为“书香少年”。证书放进“成长记录袋”中,学生有了目标,就会连续不断地读书,达到目标后,又为下一个目标而努力。这样长久坚持,就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营造阅读佳境
   好书如久旱甘霖,酷暑凉风,对人的心灵起着浸润、净化的作用。我们注意营造读书、爱书的氛围,引进大量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蓝天碧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打开学生视野,引领孩子“登高望远”。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首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向他们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做到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其次,教师一旦提出某种要求,就必须坚定不移,不允许有一次违反,不允许学生有一次后退。尤其是在个别学生身上表现出不良倾向的时候,更须严格要求,毫不放松。再次,教师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正确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延伸阅读,要努力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达到南朝齐、梁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说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境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4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