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情感\激发热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职高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好不是个别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的根本途径就是语文教育应加大情感投入。也就是说,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应该给予职高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抓住课堂上每一个有利的教育时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关键词] 情感 创设情境 披文入情 情感契机 激趣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1-0068-02
如今的职高学生绝大多数在初中属于差生,由于他们行为习惯差、学习基础差,自然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于是上课提问没他们的份,表扬也没他们的份,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经被老师彻底已放弃了。久而久之,他们也就破罐子破摔,不学习了,时间一长,落下的功课自然就多了。进入职高后,又抱定只学专业,文化课自然就不听或者听不懂了。
但是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即使基础不好,只要有学习的热情也一样能够能学好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笔者认为,职高的语文教学,应该加大情感投入。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给予职高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抓住课堂上每一个有利的教育时机,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就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那么,一个职高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重视并加强情感教育呢?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景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作品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涟漪。教育者必先为受教者,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乡情、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志情、爱国情;爱心、善心,事业心、进取心、自信心;正义感、责任感、审美感等等,教师要认真地感受,以自己真切的体会与学生交流。
在此基础上,再给学生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让学生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同作者和主人公进行情感的沟通,从而产生共鸣。
在教学《威尼斯商人》一文时,我首先让同学们听读一篇感人至深的抒情美文《父亲的手机》(主要是描绘父子情深的),由亲情容易感悟、容易写作,进而引入朋友之间情感的感悟,让学生谈谈有关朋友真情的看法;接着再让学生自己品读原作品,了解文意、熟悉人物性格特征;然后再让学生针对文中角色自选一个进行表演,并且要求他们尽力表现出其中朋友情,特别是对夏洛克的憎恶情感。通过这两种情感的切身体验,最后再揭示朋友情的真实含义,这样让学生觉得语文课其实是极富“情”趣的。
二、披文入情,激发学生的情感
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以辞为载体,披文方能入情。职高的语文教材,编选的多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名篇,“字字句句皆关情”。如果语文教师只是冷漠的讲习字词句篇,不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要表达的情感,就无法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根本上读懂这些作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是作品、老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在讲解课文时,应该表现出自己的爱憎、喜怒、哀乐,显示出自己的个性特征,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讲解时的声调、表情、体态,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无不反应教师的情感以及其对课文中人物、事件的态度。
《沁园春・长沙》一词是毛泽东表达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激情诗篇。老师在教学这一首词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把握诗词的大意,并用自己的激情朗诵进行情感指导,然后再以配乐朗诵渲染诗人的豪情;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笔下那一片生机勃勃的深秋景象、回忆里的峥嵘岁月、昔日同学们的革命风采,从而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景、感悟自然的恩赐,以激情充实人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感了。
三、以情为契机,让激情充满课堂
职高语文教学,不能过分讲究“目标”。过分追求“程式化”,势必让学生感到太累,以致产生厌倦心理。我们应该紧紧抓住情感这一契机,让激情充满整个课堂。老师走上讲台,就像歌唱家、演员走上舞台一样,要努力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个设疑或提示、一个拖音或休止,都传达出文章的情感;要用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得他们都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明湖居听书》一文时,我抓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名曲,感受其魅力后,再请学生谈谈对自己崇拜明星的演唱魅力,然后再让学生赏读这篇作品,找出其中品评音乐的佳句,并请他们充分发挥联想、想象,感悟白妞说书之美妙;最后引导学生赏析作者描绘音乐的特色,并配上古典音乐,再品读原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大餐”的魅力。
当然,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让激情充满每一堂课,也并非易事,情绪好时,容易做到,一旦情绪不好就难了。因此,当家庭、社会的矛盾影响了自己的情绪时,一定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把激情带进课堂,千万不要把学生当成“出气筒”,否则就会有损一个教师温文尔雅的形象了,当然也就与情感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了。
四、以趣为手段,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语文老师,课堂教学应注意诱趣、激趣,那么,“趣”从何来?来自新奇、悬念。
首先是新奇。中职学生都具有好奇好胜的特点,很善于捕捉“新奇”的事物,因为新奇的事物能引起他们的探究活动,当然也会很容易地就忘记得一干二净。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有新意、有新鲜感,要引导学生把捕捉到的“新奇”事物印在头脑中,记在笔记里,以备用时搜索、援引。
其次是悬念。设置疑点,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欲望,进而孜孜以求。例如,老师教学《赤壁之战》时,可以这样设置悬念:《赤壁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为什么“少的”反而胜了“多的”呢?常理是人多势众,势众则可以压小凌弱,但赤壁之战却与常理相悖,其中的蕴意就成为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有了这个欲望,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也就解决了。
总之,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职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但是我想,只要我们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并好好利用它,那么你的语文教学就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4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