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情感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育家赞可夫曾这样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他们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多数教师的教学仅定位在知识与技能上,不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考虑很少,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正基于此,教师必须深入认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善于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熟练掌握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一、激趣导入激活情感
  教学中的“激趣导入”设计得好,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新知识,而且充分体现课标所提倡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一理念。导入有多种方式,但设计导入时要考虑能否激活学生情感。如我在教学《草原》一课,就播放腾格尔VCD专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观赏后说说歌曲中赞美的是什么地方。学生说出后转入新课的学习。教学《争吵》一课,可事先安排两名学生表演为小事争吵,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谁对谁错?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进而转入新课的学习。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可让几名学生上台做找朋友的游戏,问学生游戏中的小朋友是怎么相处的?再看今天新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对待朋友的?尽而又转入新课的学习。
  二、感情朗读感悟情感
  著名特级教师高万同说:“朗读是符号语言转化情感过程。”一个人阅读的鉴赏能力,不仅涉及到对文章好词佳句、表现手法的理解,更主要的是能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进而从中获取“美”与“丑”、“是”与“非”的审美观念,为具有一定文学素养打下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在通读全篇,弄清作者思路,抓住重点段,理解关键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多读课文精华之处,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情感。抓住情感,便抓住了语言最本质的东西。
  任何感悟都是有度的,是在不经意中,因人而异的。感悟到的东西,有时是说不出来的,也不一定要求学生说出来,意会就行了。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秋天的怀念》时,设计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二是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三是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窦老师指导学生朗读由时下的“读出情感”改为“读出韵味”,真是“一词之改”天地宽。同样一段话,有的学生读得从容,有的学生读得深沉,有的学生读得明丽,有的学生读得激情。窦老师一一请他们说说朗读时内心的真切感受。听了同学们的回答,窦老师高兴地说:“同学们,读一段文字,根据自己的理解,带着这种感情可以,带着那种感情也可以。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像窦老师一样,十分珍惜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三、音樂孕育情感
  优美的音乐给我们创造美好的心情,动人的旋律给我们营造幽雅的气氛。有时候,在开始上课之前或课中,我给学生放一段优美的曲子,我的课便在这幽雅的气氛和良好的心境中开始了。学生学得轻松,我教得也很舒心。尤其在春暖花开,学生下午上课昏昏欲睡之时,美妙的音乐犹如一支强心针,学生倦怠之情马上烟消云散,精力又回到课堂上来。
  四、结课延伸情感
  正所谓虎头岂能蛇尾,当课堂教学进入结尾阶段,正是学生精力最感到疲倦、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效率最为低下的时候。这时,要想保持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就需要介入有效的刺激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学结束活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一个成功的教师便是能在课堂快要结束时仍能让学生保持乐趣所在,当然那就离不开教师独特的结束艺术。如欣赏式结束,这是在新教学内容讲完后,借助录音、幻灯、录像等电教手段,让学生进行课文听看欣赏结束教学的方式。如语文课《桂林山水》最后一节,我就采用播放配之以富有地方色彩的广西民族的朗读录音,并同时用幻灯播出桂林山水的风景图片。这样的兴趣点激发,给学生再创了赏心悦目的情景,会使学生调动多种器官,全身心地融入情境,与课文作者一同发出“桂林山水美、祖国山河美”的赞叹。
  五、爱心融合情感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像涓涓细流,能慢慢滋润学生“厌学”的干枯心田;师爱像暖流,能融化那些“厌学者”的冰冷之心;师爱像一座桥梁,能帮助学生越过“厌学的沼泽地”,走向爱学成功的彼岸。师爱使那些原本成绩就较好的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师热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学生回报老师,就会“爱屋及乌”,爱老师所教的学科,从而使学生进入乐学情感。
  总之,情感激发是语文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应从教学内容和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寻求激发学生情感的途径和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8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