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米”之“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强调“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实情感……”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最珍贵的源泉。抓住学生的真实生活,指导灵活选材是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佳途径。
人们常说,作文三分技巧,七分选材。的确,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滋味”全在其中。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孩子没文可写,要么写别人写过的材料,要么空洞无味,其原因是这些学生不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不善于写自己真实的事情。
其实好的作文不在事情的大小,不在篇幅的长短,而在于是否有意可立,是否从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所以作文选材应做到:宜小勿大,宜真勿虚,宜“饱”勿空。
1、宜小勿大
作文要尽量缩小“包围圈”。因为小事情、小场面、小现象更接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往往具有切身的生活体验,容易写的真实、写的具体,容易抒发出自己的真实感情。所以写“春天”不如写“蜜蜂采蜜”、“捉蝴蝶”,写“…公园”不如写“划船”、写“爬山”,写“有趣的数学课”不如写“数学课的一次发言” ……
2、宜真勿虚
只有亲身经历才有真切的体会,才会表达出自己真实的主观感受。所以作文需要选择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切勿凭空想象。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挑食小记”的日记:“……盘子中弯曲着一条条墨绿色带着小锯齿的海带,像一条条活生生的小蚯蚓,我用筷子挑了一根忙不迭的送进嘴里,“咯吱咯吱”脆脆的,哇!怎么有一股怪味!“啪!”我一下子吐出了它!……我不吃海带……我暗自想:我宁愿生大脖子病也不想吃海带!不过,我还是勉强吃下了一点点,那是最痛苦的时刻!海带啊,你那气味我怎么就接受不了呢?……”
这一篇心情日记写的是小作者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写得生动实在,有血有肉,是一篇充分表露自己吃海带时独特感受的个性作文。
3、宜“饱”勿空
文章的内容应该不仅仅写人记事,还应该“有情有义”。如上篇心情日记“像一条条活生生的小蚯蚓”“ 我暗自想:我宁愿生大脖子病也不想吃海带!”“……那是最痛苦的时刻!海带啊,你那气味我怎么就接受不了呢?”小作者深入细致的刻画自己吃海带时的内心感受,生动有趣,使文章“饱”了起来。
本着以上几点原则,我主张并非为了作文而作文,并非一定要在作文课上写作文,而是要抓住学生生活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特别是偶发事件有感而发。以这些生活材料为基础才能做到学生的作文选材“不大”、“不小”、“不虚”。
怎样指导学生抓住生活选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与阅读教学接轨。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教学内容中可以挖掘的因素进行拓展。如:在教学《蝴蝶谷》时,学完蝴蝶的活动区域这一段后,可以及时让学生以“来到蝴蝶谷……”为开头写一段话。
2\预先设计情境。教师可以根据作文训练的目标,预先设计和作文内容有关的情境,给他们提供个性感受的机会,激发他们写作文章,表达感情的欲望。如教学《吹泡泡》之前,我让学生尽情的实践。
3、抓住突发事件。教师在按照计划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往往会突然发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作为老师千万不要吝啬时间,放弃好机会,因为突发事件是最为可贵的作文材料。记得一次语文课前我突然发现班级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在鬼鬼祟祟的朝着某某看,原来某某同学中午上学时捉了一只小鸟,还用毛线牢牢的拴住小鸟的脚,看着某某得意洋洋的样子丝毫没有放走小鸟之意。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作文契机!于是,我问学生:“如果你们是某某,你会怎样对待这只小鸟呢?”我领着学生观察小鸟,体会着小鸟妈妈的焦急的心情。最后,孩子们写出了一篇篇很好的作文。
4、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去积累,去练笔。无论是平时随机的观察,还是在有组织的活动中去观察,都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激情。下面我们看一则学生的观察日记。
小露珠
清晨,聚在那鲜绿的叶片上的一颗颗小露珠,晶莹透亮,像一颗颗小珠撒在那碧绿的叶子上。叶片轻轻的摇动了一下,一颗就变成了许多颗,并一个个调皮地躲进了草丛中,再也寻不着它们了。
太阳刚刚揭开层层的云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爱地注视着这熟睡了一夜的大地,她那绚丽的光照射在荷叶上的小露珠,小露珠们便变成一枚枚金灿灿的小太阳,在温柔的晨风吹拂下,它们便在宽大的叶片上调皮的打着滚嬉戏。
也许你走在路上,突然感觉到头顶有一丝凉意,那便一定是小露珠和你亲热呢。
太阳的脸越来越红了,简直红得发亮,小露珠却不见了。咦?它们到哪里去了呢?莫不是扯着太阳的手跑上了那蓝蓝的天空了吧!不然,夜晚那黑黑的天幕上,怎么会有那么多亮晶晶的小东西呢?
从日记中不难看出,是仔细的观察引起作者“无限的遐想”,才产生这篇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激情洋溢的习作。
长期的作文教学让我深切的体会到:只有抓住学生的真实生活,指导学生灵活选材,才能让学生做有“米”之“炊”,才能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5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