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在活动交流中主动建构知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提倡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景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获取新知识和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建构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活动教学 建构知识 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19-01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早就提出:“让学生从做中学。”这种教学理念反映在数学教学上就是“做数学”,“做数学”就是要用一种亲身体验的数学学习方式来有效地回避那种“灌输式”的数学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因为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能学会。要求教者以独具匠心的设计、细腻灵活的诱导,将学生推上自主学习的舞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培养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交流、倾听、争论和发现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创设游戏活动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怀有好奇、求趣、喜新的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数学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活跃学生的创造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愉悦身心,从而使学生喜爱这门功课,相继促进课堂教学。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改中新增加的内容,弄清“小房子平移了几格”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误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如果开始就形成这种错误的理解,就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纠正,而且经不住时间的检验,过段时间,老问题又会犯。这节课就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跳棋游戏活动开始,在平移小房子时实际上渗透了“确定基准”和“找对应点”的数学方法,既然小房子平移的距离可以通过对应点来判断,我们可以由“棋点”入手,慢慢过渡到小房子,由“移棋子”想到找“对应点和对应边”,从而化解难度。而且活动教学往往能使学生记忆深刻,经久不忘。
   二、经历操作活动过程,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部的活动过程,要教会学生学习,按照学生的“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因此,数学课上,必须加强操作活动使学生人人动手,思维随之展开,这很容易把全体学生推到主体的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概念记得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个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问题”被喻为数学的“心脏”,“问题”乃数学生命活力的源泉。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是课堂涌动生命活力的数学问题情境,使能师生一起探索,共同发现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学习内容中的新知识,转化为问题,隐伏于一系列的情境中,让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或新旧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构成学生认识活动的内部矛盾,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再经过积极思考、探讨去解决问题。
   四、提供小组交流机会,取得最优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活动教学中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在集体合作中展示自己,创造个性。
   在这里,我通过小组集体合作的形式,不仅促进个人的思维在集体智慧上得到发展,而且同学间的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取得最优学习效果。
   五、创设生活情景,发现数学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因而让“生活”走向课堂,让数学贴近生活,能使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教学中,我尽量创设生活情境,采取让学生体验生活原型,再现生活事实,唤醒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方式,使学生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在教学负数时,我利用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让他们体会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明白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内涵。在作业中要求学生纪录我们城市每天的气温。学生解决这样的题,这会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确信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老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时时处处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知识经验、情感兴趣等出发,将他们的生活体验和相应的数学问题相联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智慧与和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57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