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发达国家遭遇产业空心化苦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英国:“世界工厂”变为工业进口国
  19世纪时,英国曾经依靠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使其经济发展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后来,在企业追逐更高利润的过程中,英国工业资本纷纷到海外进行殖民投资和生产,国内一些制造和加工企业也为逐利而迁往国外。到20世纪初,英国的海外投资曾经一度超过其国内投资的规模,导致英国国内的制造业生产下降,技术进步速度也明显缓慢,落到了美国和德国后面,从“世界工厂”变为工业品进口国。在后来的半个世纪内,英国在金融业方面的领先地位也先后被美国和日本所取代。所谓20世纪的“英国病”实际上就是其产业空心化的负面结果。时至今日,英国制造业的空心化仍然是其经济增长迟缓的重要原因。
  日本:资本流动不利于传统产业 导致空心化后果
  二战后飞速发展的日本经济在90年代却陷入了较长时期的经济萧条。日本经济的这次长期萧条与其产业空心化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快速发展的日本经济在与美国经济的竞争和贸易摩擦中被迫实行了日元的急剧升值。这时,日本国内的工业化已发展到了转型阶段,人们的需求从物品时代转向服务时代,更向教育、福利、医疗和研究等服务业方面转移。国内外经济环境的这些变化既使日本的传统产业结构难以适应,也感到升值的日元使企业到国外投资和发展生产更为有利,从而不得不对原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把日本的国内产业结构引向高技术化、服务化、日益朝着脱离物质生产的方向发展。日本的产业空心化是由于在产业结构大调整过程中,资本流动不利于传统产业而出现的。
  美国:次贷危机是产业空心化典型恶果
  二战后期,美国凭借其发达的制造业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成为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制造业最发达的国家。但是,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为摆脱经济滞胀,获取利润,美国企业纷纷将高成本的制造业移往劳动力工资较低、资源价格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到20世纪90年代,在克林顿政府支持下,美国企业大力发展利润丰厚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金融业,而将劳动密集型、高成本、低利润的传统制造业进一步移往海外发展中国家。经过这两波全球化产业转移浪潮,美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产业空心化,除少量高技术和高端产品制造业外,金融、房地产和其他服务业成为美国经济中的主要产业,其一般消费品的大部分则依赖国外进口。产业空心化给美国经济造成了一系列恶果:长期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外贸逆差和内外债务大幅增加,国内经济出现严重的“泡沫化”,最终这些也使美元无法长期维持其强势地位而大幅贬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59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