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官油子”形象转型的新期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严 强

  
  德行是官员的绩效形象,记录着官员的品德和责任。对于只懂玩权术的官员,固然要遭到公众的唾弃,但是只要权不干事、干事不负责的官员,公众也不会信任,只有敢说敢做敢负责的官员,才能在公众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如今官场上存在一类对下喜欢摆官架子,对上却阿谀奉承的人,工作上时不时玩花拳绣腿,老百姓戏称其为“官油子”。这类人的存在极大地影响到领导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不久前因抽“天价香烟”被免职的某房产局长,就引发社会各界热议。虽然不能对其工作业绩妄下结论,但这种抽“天价烟”、戴“天价表”的形象,也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该干部热衷于的讲排场、论阔气的“官场做派”。
  
  时代虽不同,质朴本色不能丢
  
  在社会经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公众的衣着服饰都较为讲究的条件下,官员在着装有时作为一种对外的标识也应当体现出国家的兴旺发达。因此,官员穿西装、系领带,坐小汽车,戴好的手表,只要取之有道,有利于工作,无可厚非。
  然而不断走向民主和法治的社会,要求公众人物的活动必须在公共领域中按程序、有监督地展开。在公开的、众目睽睽的舞台上活动着的官员,身上汇集着三种角色:首先是公职人员,其次还是一个公共机构中的领导,另外,又是更高一级公共机构的下级。与此相对应,每个官员都必须在他与公众、与下属、与上级的三种公共关系中,表现、表明、证明自己。
  官员又是公众人物,必须让自己的外表和举止得体,既和政府提倡的生活方式相一致,又能和自己的职务身份相协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依然是我们提倡的生活原则,官员更应身体力行。
  在行政信息逐步公开化、公众对政府监督日趋规范化的今天,作为公众人物的官员的活动一般都要求是正派的、透明公开的,决不能遮遮掩掩,不能黑箱作业。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就要求官员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公众心目上形成良好的形象。从事公共行政的官员不是商品的代言人,但却是政府形象的代言人。
  德行是官员的绩效形象,它记录着官员的品德和责任。但公众对官员品德的要求可能更高一点,这种品德要体现在对公众疾苦的关心,对公共服务做出的承诺要兑现。
  说到底,任何官员的权力归根到底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当官员手中接到这份权力时,同时就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对于只会贪、只懂玩权术的官员,固然要遭到公众的唾弃,但是只要权不干事、干事不负责的官员,公众也不会信任,只有敢说敢做敢负责的官员,才能在公众心目中留下好印象。
  
  微观的公共行政=大小官员们的行为
  
  现在非常流行的是政府绩效评估,许多部门设计了变量繁多而且还要尽可能量化的指标体系,虽然其中渗透着各级领导的苦心,也包含着不少专业人员的心血,但是评估的结果中,尤其是百姓打分的过程中,官员的言行、举动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的整体形象都会直接影响到量化指标。
  在现代社会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行政服务的范围在不断扩展,承担的职能在不断细化,涉及的组织也在不断增多,整个社会治理呈现为有一个有着内在层次的立体化结构。处在这一结构最上端的是宏观的公共行政,它与政府模式的变迁、公共治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有关;处在中间的则是中观的公共行政,它与公共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运行规则有关。这两个层次相对而言离民生社会都比较远。和普通公众最为贴近的则是处在最低层面上的、被称为微观的公共行政,它是由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的具体行为和活动构成的。万人评估政府官员为什么受普通老百姓欢迎,主要是这种评估和公众对微观公共行政的了解相吻合。
  对于在民生社会中活动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固然期盼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也希望社会公共管理朝着结构合理、运行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他们最为关切的是和他们打交道的官员能够办事负责、公道,讲话实在、守信,待人平等、诚恳。一句话,在民生社会中生活的老百姓紧盯住的就是为他们服务的政府官员的形象。
  
  官员和政府形象唇齿相依
  
  有时某地少数几位形象不好的官员被媒体曝光了,不少公众会从整体上给与这些官员所在的政府较低评价。遇到这种情况,平时作风正、办事实的官员常常会愤愤不平,认为公众以偏盖全。应该说,个别官员犯事,不等于他所在的政府全不好,但个别官员的形象与政府整体形象存在着直接的关联。
  官员是公共行政活动的能动者,官员的言行举止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形象并不完全是单个官员的事,它是整个政府乃至公共行政形象的构成部分、整体缩影和评价依据。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他不太可能见到整体的国家、整体的政府,他能见到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具体公共服务的官员。
  这种官员和政府形象的共生与相依要求我们每一位官员都要时时谨慎,记住自己的责任、记住是个体的好形象会为整个政府的好形象增加分值,而自己一时不慎造成的坏形象将破坏整个政府的形象。(作者为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1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