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立人

  摘 要: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首先是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针对二元结构而言,在我国尤其突出。当前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从长远看,终极目标是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10-0051-03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首先是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这是关系全局和整体,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极其深远的重要意义,必须付出艰苦努力的一项现实的和历史的光辉任务。经济、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各项工作,都应当以此为指导方针,防止偏离和错失,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其终极目标,则是城乡一体化,避免扩大而逐步缩小以至消灭城乡和工农之间的差别、对立和冲突。
  
  一、二元结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在很多方面,反映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也突出表现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之间,即所谓二元结构的矛盾。二元结构,说的是先进的工业与相对落后的农业、繁荣起来的城市与相对陈旧的农村、不断富裕的市民与相对贫困的农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显得对立并产生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和这样那样的冲突。当前的人民内部矛盾错综复杂,而其中最广泛、最深刻、最突出的就是二元结构的矛盾。
  我国的二元结构是传统的计划体制的产物。准确地说,计划体制导致二元结构的进一步固定化、刚性化和僵硬化。表现在城乡之间的户籍分割,是又一种“一国两制”,把农民排斥在市民之外,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蒙受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歧视。城里人和乡下人都是“世袭制”,一度采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动员、组织城市居民下放农村,把二元结构推向极致。
  改革开放以来,先在体制外、后到体制内,二元结构的模式有所松动。但是,作为历史现象和计划体制的遗产,二元结构到今天依然是突出的。集中表现之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除个别年份外,经常是城市居民的所得收入增长率高于农民。以收入差距在3倍左右为基础,人均储蓄和财产的差距更达10倍或更多,特别是投资则尤难测算。人们常用的基尼系数,城乡统测,早已超越0.4的警戒线,有人计算达0.6或更多。延伸到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物质生活外,文化生活、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也更悬殊。如教育、卫生和文化,城乡大不一样,已经提到是否公平(公正和平等)的高度。
  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城乡关系,要求统筹协调,是一种惊醒,是一种转折,是一种开拓,有其现实性、针对性和紧迫性!
  
  二、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与“三农”的互动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到现阶段,有人归纳为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正在大力推进,取得赫赫成果。这个“三化”,其实以二元结构为背景,两者之间是难以分割的。“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同样不是孤立或单边的,有赖于“三化”的进展。坚持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正是要把两者联系和结合起来,使“三化”成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有利于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契机。
  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应当是支持和发展农业的巨大动力,不是为工业化而工业化。工业办在城市,农村只办农业,这种分工是造成二元结构的原因,有其历史局限。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乡镇企(工)业异军突起,打破传统格局,是广大农民在承包制之后的又一伟大创新。接着而来的一个口号,叫做“农村工业化”,引起不同评价。能否认为,要求乡乡村村都办工业,遍地开花,星罗棋布,不加臧否,这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哄而起,有其积极效应。但是经过实践检验,很多行业办在农村,过于分散,从长远看是不可取的。多年来,经过整顿和改组、改制、改造,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工业化与“三农”是两条路上跑的车;相反,工业化仍旧要依靠“三农”(特别是某些资源、市场和劳动力),同时要竭力为“三农”服务。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始终要牢记。工业要为农业提供现代化的先进生产资料(包括机电设备),要为广大农民提供适销对路、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以改善其生活并为自己扩大市场,还不能忽视大量的农产品加工业,如食品、纺织等办在农村,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并就地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如果说,过去是农业为工业输了血;那么,现在到了工业为农业“反哺”的时候了。这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千万不能置之度外。
  城市化或城镇化,应当是建设农村、密切城乡关系的重要一着,不是为城市化而城市化。这在不少同志的心目中,认知不尽相同。有人也曾认为,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看到“三农”问题不能仅靠“三农”来解决,而要以城市来改造农村、以市民来转化农民,只有减少农民才能解决“三农”。但这是一个方面,搞得不好,仅着力于此,容易放松对“三农”下功夫,造成城乡、工农差别的越来越扩大。好多地方的农民,特别是进城农民工感觉并反映,城市越来越优美、豪华和现代化了,相对而言,农村变化不大,并且城市建设的成果难为农民包括农民工所分享,于是,农民和农民工在心理上不平衡,在情绪上不平稳。看来,将城市化纳入视野,在把城市做大、做强、做美、做优的同时,必须同步地推进县域和乡村的建设,形成城乡互动互补和互惠互利,并处理好相互关系,注意到城乡之间的资源配置,努力达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尤其对因城市扩容而带来的农民失地即失业问题要慎重处理,免除其后顾之忧。这才符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是侧重一头,放掉一头。
  市场化作为改革的取向和标准,应当充分估计其双重效应,不是为市场化而市场化。在二元结构的既定格局下,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其实际效应不尽相同。现在已经发觉,城市的市场化进程较快也较顺利,而农村的市场化进程则较滞后。对工业和农业的市场化,进程和力度也有差异。本来,城乡市场是统一的、放开的、互动的,这在理念上和决策上已经明确,而实践上和行动上却不一样。何况,市场化的原旨是平等竞争,实际上由于基础不同、实力不等,竞争的结果往往是有利城市和工业,不利农村和农业,某种程度上成为前者优胜、后者劣汰。因此,市场有其失灵即有失公平之处,需要政府给以调控和纠正,要在深化改革中有所筹措,努力建立和健全城乡一元的联运机制,逐步淡化以至抹去二元结构的体制约束。这也是促进城乡协调的必要一着。
  总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一定要同正确对待和积极解决“三农”问题

打成一片。强调城乡协调发展决不是什么老话和套话,而恰恰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值得深刻领会,认真实施。
  
  三、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若干对策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环节,不仅体现在协调,也体现在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上;不仅体现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也体现在“三农”问题上。而其终极目标,则在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克服二元结构的传统症结及其带来的种种矛盾。这是一项长远的使命,不可能期望在近中期臻达。但也正因如此,应当作为一个方向,即时启动,不断逼近。
  走向城乡一体化,贯串于方方面面,大体上有若干对策设想:
  一是点面布局一体化。城市与乡村都是空间,原来是开通的,相互渗透、交叉。但在传统体制上,行政体制分割,各行其是,无法协调。还其本质,就要处理好点(城)与面(乡)的关系。区域经济学有一种观点,即点、线(轴)、面结合,就是这个意思。城市是核心,不能离开周围地区即其集聚和辐射面。所谓城市圈,同样是开放的,不是把城市圈住,与广大的“面”相隔绝。
  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包括陆、水、空交通和水、电、气供运,都要城乡联结,而不只是城市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其他生产要素流才能通畅无阻,汇集成网,达到互通往来,调济余缺。
  三是产业结构一体化。核心是工业与农业以及服务业的一体化,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规模的产业化。特别是工与农,相互供销,共同发展。在一个行业和产品,形成产业链,也应当和能够城乡结合,各扬其长。当前存在的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和竞争过剩,导致产业结构的劣化,病灶之一是城乡各搞各的。
  四是科教文卫一体化。特色在精神产品,长期来城乡差别也大,造成不同档次,使农村偏枯,影响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谓读书难、看病难,农村特别甚于城市,要花大力气纠正。
  五是市场体系一体化。就商品市场而言,城乡已经放开,但是各有兴衰;而要素市场,差别尤甚。特别是资金融通和资本积聚以及技术、信息,城市有场,农村待萌。这对生产和生活的制约很大,如何统一和有序,亟待从长计议。
  六是就业培训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形式一元,歧视仍多。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有结构性矛盾,所谓“民工荒”,与教育培训的偏颇有关。今后在就业上要城乡一体化,必须以专业培训的城乡一体化为支撑。
  七是社会保障一体化。过去只在城市推行,特别是低保和失业保险,取得良好效应。现在应逐步向农村延伸,包括医疗和养老保险,更是雪中送炭。只是未富先保,不得不是低水平以求广覆盖,有待继续加强和完善。
  八是资源配置一体化。这是上述诸一体化不可缺少的杠杆。一段期间,财政和信贷都向城市倾斜,导致农村失调,近年来有调整,还未达到比例恰当,要作进一步纠偏。
  九是规划设计一体化。城市规划如火如荼,但是只规划城市,不及农村,县域规划也是这样,因此要使其扩容。城市设计不能盲目攀高,有待降温,体现节约;相反,乡村设计往往偏低,要在条件逐步改善后适当提升。
  十是体制机制一体化。这是上述一体化的保证,正待深化。当前的重点和关键已经不在企业和市场,而在政府。政府职能转换了,服务为主,由城及乡,其他一体化才能得到有力推动。
  城乡一体化是长期、远景的,不能急于求成,而要持之有恒,让二元结构逐步缓解,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才能得以前进!
  责任编辑:耕 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772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