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残疾学生热爱体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厌学体育,是指对体育活动的一种消极怠工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不少残疾学生,特别是肢残学生,有厌学体育的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上体育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完成任务勉强,考核只求及格,课外活动较少参加,没有喜爱的活动项目,怕出汗,等等。如何解决残疾学生厌学体育的行为,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首先,从思想上转变残疾学生对体育的态度。
  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注重残疾学生升学率,忽视体育锻炼重要性的现象,肢残学生甚至可免修体育课,以致不少残疾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就行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高残疾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和激发残疾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在具体手段上,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教育,有目的地举办体育讲座,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残疾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和目的,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以及体育在人才成长和自我完善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使他们慢慢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其次,按照残疾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别、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方面千差万别,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例如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专业素质好、有技术基础的残疾学生是越学越有劲,但那些专业素质差的残疾学生,怕学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此时教师应根据残疾学生残疾等级进行教学分组,注意区别不同组别技术特点和难点,对不同的组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专业素质好、有技术基础的同学提高练习难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专业素质差的残疾学生可降低练习难度,增加一些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并耐心地鼓励、帮助他们。
  第三,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
  由于没有统一的体育教材,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残疾学生的残疾程度,依据普通中专学校的教学大纲来选择的。残疾学生具有特殊性,因此在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项目,满足他们对体育的特殊需要。在遵循教学大纲的同时,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和专业,在体育项目的配置上,做些灵活而有效的安排。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进入社交场合,如门球、网球、飞镖等,都是目前在社交场合中常见的体育项目,不仅残疾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较高,而且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有帮助。
  第四,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
  从目前情况看,残疾学生对课外活动重视不够,校方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残疾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残疾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残疾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克服厌学的重要形式。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残疾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残疾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作为体育课教学的补充,提高残疾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兴趣。三是学校组建运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残疾学生,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四是开办体育俱乐部和成立单项体育协会,由协会牵头,经常组织一些比赛,不仅可提高残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残疾学生的组织能力。
  最后,提高教师素质。
  残疾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残疾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如果体育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上课松松垮垮,对残疾学生放任自由,就会诱发残疾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反之,如果教师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模范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影响残疾学生,引导他们热爱体育锻炼;以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优美的动作示范,引得残疾学生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厌学体育的残疾学生就会转变态度,改消极怠工为积极参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79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