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童元保

  实现农产品农户生产与市场销售的有效对接是长期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建立一种既能适应现阶段农业以户为单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又能适应全球大市场信息传递和交换需要的现代农产品产销市场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
  1. 海南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基本概况
  海南农产品传统流通模式与国内其它地区一样,经历了计划经济下的统购统销流通模式、“双轨制”的半开放流通模式、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自由流通模式。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海南农产品流通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载体,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经纪人、外地运销商贩、加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集散、现货交易为基本流通模式,以原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营销主体的基础流通格局。从总体上看,海南的农产品流通依然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低、管理落后、经营粗放、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长期制约着海南农业的转型升级。
  2. 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
  海南省电子商务的起步比较早,早在1998年5月,省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就组织省内信息技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2000年4月,科技部批准“海南省电子商务试点工程”为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专题,海南省省亦成为科技部“九五”电子商务试点工程8个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电子商务试点省。
  随后,海南省的电子商务便在全省铺开,开始在农业、旅游、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领域上应用,开通建设了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现为中橡商务网)、海南旅游网、海南医药网等电子商务平台。2003年11月,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海南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示范工程”通过了国家科技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全面验收,标志着海南省电子商务的应用保持着国内先进水平。
  迄今为止,海南省电子邮政局目前拥有全省综合计算机网络、邮储绿卡网络、电子邮政网络等基础设施,并已遍及全省城乡、连接全国2万多个网点。其所管理的信息网支撑着全省十多个应用系统运行,开办了许多信息类新业务。
  
  二、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成就
  1.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海南省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方针,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省初步建成了一个覆盖全省的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基础网络,通信骨干网继续向纵深方向延伸,光缆干线通达所有市县,支线通达201个乡镇,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22617km。目前,全省乡镇互联网接通率达100%,全省村通率达99.6%。有线电视光缆干线通达所有市县,实现全省有线广电网络宽带互联,且并入国家骨干网络。启动了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农业科技服务“110”工程,建立科技服务站(点)l64个,覆盖全省100多个乡镇,建立了省级和市县级专家团,专家人数超过500人,初步形成了新型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间。日趋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农业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网络建设明显加强
  早在2006年3月,海南省已经完成了在琼海、文昌、临高、澄迈、白沙建立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县,每个示范市县选择5个乡镇、10家企业、20个农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信息点,实施上网工程建设,初步建立服务示范推广体系,并加大信息网络向乡镇延伸的力度。
  3. 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较快发展
  从1990年开始,科技部把海南省农业专家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列入了863计划的重点课题,给予了重点支持。2000年海南在863智能化农业技术应用项目的专家系统平台上开发出可在单机和网络环境条件下运行的香蕉、橡胶、芒果、辣椒、龙眼、胡椒等专家系统及对虾养殖专家系统。2003年,海南社新网络信息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高位池养虾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科研项目,该系统是一个集自动监测、综合分析、自动控制于一体的高位池养虾环境的监测与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与传统产业结合,使之发挥最大的生产效能,做到稳产、高产、高质量、高效益。
  4. 热带农产品资源开发利用初步展开
  海南热带农业专家资源丰富,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建立了不少种质资源、选育种、栽培、销售信息库。比如,热带作物资源数据库、多媒体热带作物数据库、热带作物种子种苗多媒体基因数据库;芒果栽培防腐保鲜专家系统;热带名、特、新、优水果营养成分数据库;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数据库;海南农产品营销信息系统;海南土地详查数据库等。
  
  三、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不足与问题
  1. 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基础水平低
  由于海南全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各市(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极不平衡。海口、琼海、文昌、儋州等市(县)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水平领先,均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网络体系,而中部和西部的贫困地区如琼中、屯昌、白沙等市(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进程十分迟缓,电子商务水平相当低,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尚未形成,甚至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
  2. 现有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发过于笼统、实用性不强
  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从现实情况看,前期试点情况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后期推广却受到前提试点的较大影响,农业专家系统软件大多都停留在示范阶段,尚未推广与普及,且有的软件先进性和实用性不强,难以满足现实需求。
  3. 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系统衔接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海南省信息化产业局的牵头下,海南部分电子商务企业2001年开发建设了一个以有效商业模式为基础,集“信息流、商流、物流”为一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系统。该系统的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产地(海南省)农产品物流(集货)中心规划设计建设,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与电子商务系统的集成。从现实运行情况看,海南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还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有效对接仅限于部分市场领域,缺乏整体联系的发展效应。
  四、海南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1. 加大政府对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整体规划和系统支持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海南各级政府部门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上制定规划,形成系统的支持。从政策、法律高度上扶持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1)扶持大型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带动全省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建立“海南农业商会”,通过商会的中介作用,谋求企业会员共同发展。组织会员企业之间互通有无,相互承接采购、加工、储藏等业务;以股份制形式组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会员企业入股,按股分红;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对外集体采购、销售活动,减少分散活动的成本。
  (2)发展“订单农业”。以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业为牵引,由农业商会等中介组织,按照现代化加工企业的要求,组织分散生产单位按订单进行标准化生产,形成具有海南特色和竞争力的加工产品。
  (3)发展大型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整合现有交易市场,进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形成立足海南、面向全国的海南农产品展示平台、采购交易平台、物流配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检验认证平台。
  2. 按照农产品不同特性加大电子商务推广力度
  根据海南农产品的不同特性,分为水产品、反季节瓜菜、热带经济作物三大类,针对不同的农产品,从其特性分别做电子商务推广:
  (1)水产品。海口作为省会城市,是水产品流通中心,建设一个大规模的水产品电子交易批发市场更显迫切,通过在市场内配套建设冰厂、冷藏库、物流配送中心等附属设施及水产品综合质量检测机构,使之成为海南省水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扩大海南水产品的外销量,增加地方税收。
  (2)反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把握区位优势,把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电子交易市场定位在:集种植、收购、加工、包装、冷藏、展销、运销于一体,为省内外打造一个集展销、收购、加工、包装、冷藏、运输等一条龙式的服务的高效快捷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海南名优、环保、高科技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
  (3)热带经济作物。建议建立海南热带产品电子交易市场,采用电子网络与传统农产品批发集散中心相结合的商业模式,通过网上交易和在线查询,以高效、低成本方式构架农户、商户之间的产销桥梁;通过规模化的物流集散中心提高入市者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生产向流通延伸,流通向生产拓展”的现代农产品流通理念。
  3. 积极推进和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
  (1)建立农产品绿色通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在于配送。为保证农产品保鲜效果,我国已发布《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中首次明确规定“鲜活农产品”的大种类,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活水产品、活的畜禽和新鲜的肉、蛋、奶。海南可以实行运输上述物品的车辆在“绿色通道”网络行使时可减免道路通行费制度。
  (2)提高农产品包装技术。海南目前由于“保鲜型”,果蔬包装相对滞后,致使许多优质水果、蔬菜在贮藏与运输过程中损失惨重。海南的果蔬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高达至25%到30%,而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平均为5%左右,要减少损失,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必须研究推广保鲜包装技术。
  (3)培育积极参与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客户群。一是加强电子商务有关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户中的可信度;二是鼓励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的农产品生产企业首先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三是充分利用政府有关部门服务职能,建立便于农村居民接受的电子商务形式,使电子商务在农村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和发展。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8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