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贸易保护措施下中国企业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春莉

  摘要: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世界范围内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成为众矢之的,对华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使中国企业深受其害。本文分析了近两年中国遭受的新贸易保护措施的形势变化及其成因,并对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提出建议。
  Abstract: After the explosion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new trade protection arose worldwide again. China became the country which has been attacked the most. New feature appeared among the new trade protection measure aimed to China. China enterprises suffered a lot.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situation of the changing of new trade protectionist measure aimed to China in the last two years, and also analysis its cause, then give some suggestions accordingly to Chinese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关键词:贸易保护 反倾销 中国
  Key words: trade protection measures anti-dumping China
  作者简介:周春莉(1971~ ),女,江苏南京人,经济学学士,中国烟草山东进出口有限公司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实务。
  
  一、中国企业频遭新贸易保护措施围堵现状
  北京时间2009年9月1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宣布,将对中国轮胎实施三年惩罚性关税第一年将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加征35%关税,第二年加征30%,第三年加征25%。喧嚣一时的中国轮胎特保案最终出现了中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一年后,2010年9月3日,刚刚取得中国企业胜诉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第一案胜利的中国通领集团,再次被美国竞争对手莱伏顿公司上诉至美国联邦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337”调查(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而在此前的近7年时间里,中国通领集团已在美国连续遭遇4起知识产权官司诉讼,支付了多达1080万美元的诉讼费用。
  从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加入WTO以后,以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经在越来越多地应用更新的贸易保护措施来针对中国企业,而以印度、阿根廷为首的众多发展中国家也亦步亦趋。反倾销、反补贴早已不在话下,2009年,国外对华共启动反倾销76起,反补贴13起,涉及钢铁、石化、纺织、机械、轻工、汽车、有色金属等诸多重点行业;保障措施等的应用也大大增加,2009年,涉华保障措施23起,同比增加9起;特别保障措施7起,同比增加4起。而美国特有的“337”贸易调查更是成为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针对中国企业的新利器,2010年上半年,在美国发起的28起337调查中,涉及中国的12起(1起案件可能涉及多个国家(地区),下同),占比42.9%,位居首位,如果再加上香港地区的5起,中国占比将高达60.7%。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正面临全球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围攻,而且措施花样翻新,从传统的关税壁垒,转向更为隐蔽、在WTO框架内更为“合法化”,以及顶着环保、技术进步、知识产权保护等头衔的各种非关税壁垒。近两年,犹以各种贸易救济调查为甚,各式各样的贸易调查层出不穷,使许多中国企业疲于应付,败下阵来,被课以惩罚性关税,从而失去了原有的比较优势,进而失去了发展势头良好的国际市场;即使像通领集团那样敢于面对,勇于应诉,也往往不得不支付巨额诉讼费用,给企业经营带来沉重负担。
  二、新贸易保护措施针对中国的背景成因
  世界范围内,中国成为新贸易保护措施最主要的实施对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世界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打击沉重,经济低迷,失业率居高不下。为了扩大内需,各国都不约而同把贸易保护措施作为了“救市”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数据库的资料显示,2008年11月至2010年1月,各国出台的与贸易相关的措施达713项,其中绝大多数为限制贸易措施(红色措施365项,橙色措施260项)。自2009年9月至11月底,全球实施105项贸易保护措施,而同期出台的贸易自由化政策仅12项,前者是后者的8倍多。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各国出台的歧视性贸易政策与贸易自由化政策之比接近6比1。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各国新出台贸易限制措施69项,贸易促进措施18项,前者数量是后者的近4倍。在此形势之下,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以及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中国不可避免成为了众矢之的。
  2、WTO规则对中国的不利影响
  根据中国加入WTO 议定书的规定,中国加入世贸15 年内,在反倾销确定价格可比性问题上,将被歧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意味着WTO进口成员在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可以不用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作为确定正常价值或倾销幅度的可比价格,而是以其他WTO成员国家的国内价格或成本作为可比价格,即所谓“替代国”制度。而现实中这一制度的应用,往往对中国企业非常不利。例如欧盟起诉中国的彩电企业时,就以新加坡作为替代国,而不顾新加坡的劳动成本远远高于中国,造成中国彩电被征收44.6% 的反倾销税。2009年加拿大起诉中国铝型材企业的案例中,也是以印度的铝锭价格来衡量中国企业的原料成本,从而造成了对中国铝型材企业的不利裁决。
  3、中国出口企业无序竞争且较少应诉
  中国目前遭遇新贸易保护措施阻击的出口行业,多是国内产能过剩,劳动密集型、技术门槛低的完全竞争行业。生产厂商众多,产品同质化,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加上缺乏政府干预和行业自律,往往会形成低价竞销的无序出口状态,而且出口国过于集中,很容易招致“双反一保”调查。而一旦被起诉,许多企业又出于各种考虑往往选择不应诉,使提起贸易调查的国家在裁决上取得了很大自由度。这在客观上鼓励了各类对华贸易保护措施的实施者。
  4、寡头垄断企业阻止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策略性行为
  目前世界上许多行业、许多国家的市场都被少数寡头垄断企业所控制。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新兴的中国企业进入他们的地盘去分一杯羹。中国通领集团所遭遇的马拉松式诉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美国莱伏顿公司为了阻击通领集团,在通领集团已多次胜诉的情况下,仍指使其伙伴公司帕希希姆公司再次对通领集团提起诉讼,其目的就是为了拖垮通领集团,把它赶出美国市场。
  三、中国企业的应对之策
  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国际贸易环境之下,中国企业要想保持住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稳健地占领国际市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结构,改变低价竞销的局面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飞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资源价格不断提升,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因此产业升级早已不可避免,再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步步紧逼,传统的低价竞销已经没有出路了。只有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以提高价格来摆脱低价倾销的嫌疑。

  2、积极应诉,及时抗辩
  各类贸易救济调查发生后,企业应该积极应诉,及时搜集证据,据理抗辩。这不仅是单个企业的利益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国家整个行业在该领域、该目标市场是否能站住脚。而且就企业自身利益而言,积极应诉也能挽回不少损失。2010年9月7日,美国对中国铝企“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鸣出第一枪:美国商务部对中国铝型材出口做出反补贴初裁,对忠旺铝型材有限公司、Milland Luck Ltd.和帝科有限公司处以税率为137.65%的惩罚性关税;而对广亚铝材、佛山广成铝业、广海铝业、肇庆新中亚铝业等主动应诉的公司,反补贴税率为6.18% 到10.37%。
  3、加强企业管理,做足内功
  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因为,许多贸易调查都要求应诉企业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企业财务报表,以反映企业的产品成本以及真实的出口价格;其次,企业应加强各类认证、认可等基础性工作。包括产品的认证(如,UL或CE)、标识的认可(如,绿色标志)、以及生产体系(ISO9000)或环境体系(ISO14000)的认证、认可等,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这些认证、认可具有很强的市场壁垒效应,是进入许多目标市场的敲门砖。
  4、充分调研,谨慎出击
  无序的低价竞销是中国出口产品招致各类贸易救济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产品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对当地产业造成影响。2007-2009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铝型材增长了90%, 2009年的进口额约为5.14亿美元,该年中国铝企在美国铝型材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20.1%。这样的发展进度,足以引起当地企业的重视乃至敌视,进而寻求贸易保护措施的庇护。因此,企业在确定目标市场,价格定位之前,应充分调研,未雨绸缪,使自己产品的出口在价格上、数量上避免达到构成对目标市场倾销的条件。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也应做足准备工作,以免在遭到贸易调查时陷入被动。通领集团之所以能够多次胜诉,就是因为他们在进入美国市场以前,就已经委托当地律师对其产品专利是否与美国类似专利冲突作过充分调研。
  5、积极实施并购、当地化等跨国战略
  世界500强跨国企业中,已有400多在中国投资设厂或设立办事处。他们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等其他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绕开中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更好地占领中国市场。他们的生意经,我们一样也可以效法。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有很多企业也具备了并购国外企业、到目标市场国投资建厂的实力。只有实现当地化,享受国民待遇,才能彻底避开各类贸易壁垒。从长远看,这也是中国企业做大作强,跻身世界先进企业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刘钊.中国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措施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1)
  [2] 周会青.中国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0,(2)
  [3] 黄勇,章胜晖,段金华.对华反倾销形势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9)
  [4] 梁钟荣.被重罚137.65%关税,中国铝企或失美国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9-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0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