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巡照
摘要:我国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延续的是老苏联模式,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对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特点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特点的比较分析显示出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的优点。
Abstract: What Our country Tradition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extension is the old Soviet Model, already cannot follow the time the step. This article to under traditional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and new class sign under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comparative analysis demonstration new thingses class sign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merit.
关键词: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比较
Key word: Traditional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Under new class sign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Compared with
作者简介:姓名:李巡照男 37岁 出生年月是1973年 10月 4日 本科 西安体育学院毕业 ,现工作于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中教一级。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科教兴国,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的时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因此,中学体育教学正在进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快乐体育教学为主旋律。以下是我结合教学实践对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
一、传统中学体育教育的弊端
1.1指导思想片面
由于中学体育教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学生被束缚在应试教育的怪圈内“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普遍存在。学校体育受“重竞技成绩轻学生体质”的误导,重竞技轻普及、重课内轻课外、重尖子轻全体学生的现象严重,一条竞技运动技术结构的组成贯穿于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中。中学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以传统体育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为中心,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活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大部分学生体质的增强健身意识的形成、健身能力的培养、健身文化的陶冶、健身习惯的养成被忽略,更影响了学生个性、人格、尊严、价值及社会生存和适应能力的健康成长、发展和完善,造成了人才培养的片面性。
1.2教学内容陈旧
竞技化的体育强身指向在于片面强调体育对人体的改造作用,过分追求人的身体活动能力的不断超越和自我精神的磨练,违背了人的自然生长、发育和发展的规律,偏离了正确的健身目的。同时,那些规则严密、技术要求高的竞技运动项目使体育教学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天生好动的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导致了学生厌烦上体育课[1]。
1.3教学过程枯燥无味
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利用教学环境,发挥课堂优势,以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教学手段、组织形式,让具有个性差异的所有学生都能通过体育教学途径,尽最大努力实现适合其自身的学习目标。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秩序,适当的组织纪律是需要的。但盲目扩大,片面强求纪律要求,过于强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步调一致,强调行动的一体化,实际上已造成教学目的的错位,其结果是将体育教学改成了缺乏实效、按部就班的机械操练,失去了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也使体育教学显得机械、呆板,体育课缺乏生机。
二、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2.1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和内容上的转变
2.1.1 教学方法的转变
《课程标准》强调“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说明了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2.1.2 教学主体的转变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程标准》强调课程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体育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2.2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具体化
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基础学科,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理所当然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第一”的指导思想。但“健康第一”并不是专门针对学校体育而言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面向整个学校教育提出的[2]。中央文件指出,学校教育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整个学校教育要树立这个指导思想,而不是说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现在往往有人把体育当成一个主角了,我认为在定位上不够准确。”[3]目前,我们许多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由过去的唯体质论走向现在的唯健康论或健康至上论。主要表现在把健康凌驾于体育教学之上,忽视体育的育人功能。[4]
2.3课程内容泛化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以确立体育课程的目标管理体系为主体,国家有统一、具体的目标,没有规定具体的体育课程内容。这样就使授课内容更加灵活。
通过比较发现新课标下的体育教育更加人性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但是实施过程中难免有所不足,这就要求有关部门不要一蹴而就,教改是个长期的过程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参考文献:
[1]周文琴.对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4.3
[2]耿培新,季浏.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2003,6(6):8
[3]毛振明,赖天德.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6:84-85
[4]黄平波,安国彦,刘龙.体育异化现象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8.2(2):8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