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危机下企业内部控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琳

  摘要: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及监督机制方面尤为突出。对此深入分析,以期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Abstrac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make tha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building of enterprise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s. To make in-depth analysi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useful reference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building of enterprise.
  关键词:金融危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construction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及企业运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批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倒闭,众多企业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效应。如何能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有效的防范、应对风险,是每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内部控制是为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而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贯穿于经营活动全部过程的,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控制系统。作为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关注内部环境,加强内部控制基础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五条中明确提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
  1、重视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能对管理层进行独立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根据德勤2009年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调查显示,金融危机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内部控制,约82.35%的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组织了内部控制的梳理活动,但仅有17.65%的企业检查了其治理结构是否合理。可见,中国企业传统的“重管理轻治理”的现象仍然存在。
  2、重视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如管理层接受业务风险的性质,关键职能部门的人员流动率,管理层对数据处理和会计职能的态度,以及对财务报告和资产安全的态度和行动等,通常对企业有重大影响。例如2004年中航油巨亏事件中,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是导致巨额亏损的主要因素之一。
  3、重视诚信与道德价值观。无论企业管理层还是其他员工都应该以诚信与道德价值观作为行动的准绳,并且不折不扣的执行。诚信与道德价值观是控制环境的基本要素,影响企业重要流程的设计、管理及监督。管理层应向员工传达诚信与道德标准,并针对违反政策和道德准则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去除或减少可能导致员工进行不法或不道德行为的机会。通过公司政策、行为准则及管理层的以身作则,明确企业的价值取向。
  4、重视人力资源政策。内部控制是由人来进行并受人的因素影响。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保证企业所有成员具有一定水准的道德观和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通过完善的招聘与选拔的操作程序,公正的激励与惩罚措施,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 关注风险评估,健全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刻在影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形势和操作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以发现和处理这些变化带来的风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分析和辨别实现控制目标相关可能发生的风险,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方面内容。辨识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种持续及反复的过程,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要素。管理层必须谨慎关注各部门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风险分析方法,制定恰当的风险应对策略,从而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企业的风险评估一般从决策层面和业务活动层面两个角度来识别风险,并分析其相关影响,采取应对措施。就现实而言,很多企业在分析风险时,往往重视执行层面的风险,忽视企业决策层面的风险。而往往给企业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带来重大影响的却是企业决策层面的风险,如高级管理人员或关键岗位员工的个人风险偏好有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重大损失。根据郑洪涛、张颖(2009)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从内部控制组织体系看,内部控制的重大决策掌握在管理层的企业比例高达55%。因而,企业在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时,不应该只强调财务、安全等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应更多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风险承受能力,尤其重视决策层面的风险管理。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偏好,并采取适当的控制策施,如权力制衡、外部监督等,尽量避免或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当然,企业面临的风险会随着经济形势及企业自身业务的发展而变化,企业应及时辨认已经发生的改变,并对潜在的内外部风险进行系统的归类和分析,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健全企业风险管理。
  三、 关注内部监督,确保内部控制的实施
  有力的内部监督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内部监督是由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来负责执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运行质量的过程,目的是保证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其范围和频率取决于风险的重要性或企业现有监督程序实施的有效性。
  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对建立与执行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持续性常规检查的日常监督,对特定情况下内部控制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进行针对性检查的专项监督,以及提出内部控制缺陷的应对措施、定期出具相应的自我评价报告等。根据郑洪涛、张颖(2009)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状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从内部控制监督检查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由总经理领导,同时,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并没有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专门评价。尽管70%的被调查企业开展了内部审计评价,但内部审计评价对于改进内部控制实施的作用非常有限。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还存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或监督力度有限等问题,内部监督机制亟待进一步加强。
  对于内部监督机构而言,人员的专业性和工作的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应明确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关系,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工作的独立性,使得其真正发挥监督效力。同时,应采取增加内部控制检查频率、落实内部控制考核工作等具体的监督措施,尤其注重将内部控制监督结果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从而有助于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及企业运营的薄弱环节,并及时改进,有助于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视程度,使内部监督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适当引入外部监督,更有助于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面对金融危机下严峻的经济形势,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也应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工程,涉及企业的众多方面和各个环节,需要企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从积极的角度来完善,形成内部控制长效机制,从而为企业的持续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 [J]. 会计研究,2009,(5)
  [2]德勤.风雨中,把握好内控的航向―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调查分析报告(2009)[R].北京: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2009
  [3] 陈志斌、何忠莲.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分析框架构建[J].会计研究,200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6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