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校园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怡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是大学教师、学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成果的总和。在很大程度上,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和思维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的育人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
  一、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探索
  1、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
  当前,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全球的文化交流区域得到了迅速的扩大,文化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成为当代文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一方面拓宽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挑战,尤其体现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上。文化价值取向的多元性与其自身价值之间产生的冲突,引发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错位、道德评价标准的模糊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形,音乐教育也许可以成为缓和矛盾与冲突的催化剂。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任何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大学生能够在聆听我国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激发其爱国热情;同时也能够在欣赏他国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美妙的旋律来理解世界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学会尊重他国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的学习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并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音乐教育也许能在各国的文化交流区中架起一座无形的桥梁。
  2、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们的精神产物,我们不可忽视情感在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作用。情感则是通向人类精神世界的钥匙。因此,笔者认为,在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忽视情感这一主线。诚然,音乐艺术作为一种情感的艺术,恰恰是情感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部音乐经典作品,都是作曲家们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灵感迸发的产物。音乐所特有的深刻而丰富的情感意味,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充分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传达的机会,同时也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功能。可见,音乐的这一特殊性,在对大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具有直接与深远的影响。也正是这种以音乐为中介的情感教育,为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载途径。
  3、音乐是表现的艺术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其赖以生存的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并且,这些实践活动必须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和谐相融,才能使其有效发挥其育人作用。具体地说,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为大学生搭建展现风采的人生舞台,为学生创造实践、创新发展的空间。在众多的校园文化资源中,也许音乐是一种较为便捷又使用广泛的资源。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它融于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大学的校园、生活园区等。音乐又可以通过演唱、演奏、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中丰富的内涵,学校可以通过广播站、组织比赛、展演等多种方式将音乐融于大学生的生活中。可见,音乐教育在丰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教学定位
  1、面向全体学生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音乐教育,绝非是一种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实施的教育,应是面向全体高校大学生。也就是说,音乐教育的全部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应该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位置,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从而使音乐在知不觉地滋润着大学生的心田,陶冶其情操和志向,日积月累使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追求,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人才。
  2、以情感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音乐教育,依然要坚持音乐教育本身的教育原则,即以情感为主线,以审美为核心。音乐的特点是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能直接进入人的情感,净化学生心灵世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体验。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极为重视音乐教育的价值,他认为: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音乐的节奏与音调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浸入心灵的最深处。热烈、宏伟的音乐,能帮助内向的学生摆脱羞怯、胆小、孤僻,开阔其胸襟,使其充满自信。恬静、沉稳的音乐,能使那些浮躁、偏激的心情变得平和、沉静,思维更深入细致。由此可见,情感在音乐教育过程的重要性。
  三、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思考
  1、开设音乐选修课程
  抓好课程建设是办好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从普及层次、提高层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几方面来考虑。普及教育要侧重基本知识的讲授,提高层次应面对基础知识较好的,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开设。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协调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音乐理论教学与音乐实践课之间的有机结合。高校普通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普及,在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到音乐教育,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普及层次的音乐课程主要包括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鉴赏两方面的课程。在大一、大二时,重点为学生开设一些核心的选修课:交响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视唱基础、中西方音乐史等音乐理论课程。
  2、积极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
  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提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它所面向的对象是一些具备一定音乐学习基础的学生。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中,需要让器乐进入课堂,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了解音乐,掌握音乐,陶冶情操,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可以说这是一个让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在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拓展方面,成立一系列的音乐团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例如,建立合唱队、民乐队等等。
  3、加强对音乐社团的管理与指导
  学生自主创建的音乐社团一方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是高校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音乐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学习热情,但在社团的实际运行其效果,却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音乐社团发展缺乏延续性、目标也不明确,音乐专业性较差,大多数情况下,音乐社团只能成为一群热爱音乐的年青人交流的平台,而并未使之成为展现社员们个人音乐风采的场所。其原因在于,我们对学生音乐社团的管理还不够完善,缺乏对音乐社团的指导力度。由此可见,加强对音乐社团的管理与指导也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项较为重要的任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1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