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大学《中国音乐史与欣赏》教学方法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一鸣
摘要:以理工学科为主导的综合大学,通常设有若干学生业余艺术团社,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学生来说,平时接触人文艺术的机会较之其他学校仍相对较少。因而,让学生感受艺术继而走进艺术,接近音乐、体会音乐,从而热爱音乐,就显得十分必要,音乐历史与音乐欣赏课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Abstract: Take the technical discipline as the leading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usually is equipped with the certain student extra-curricular art group society, but regarding the majority ordinary students, usually contacts the humanities art the opportunity relatively to be still few compared with other schools. Therefore, lets the student feel art subsequently to enter art, close music, experience music, thus deeply loves music, appears very essential, music history and music appreciation lesson are serve this purpose the important way.
关键词:音乐史欣赏音乐审美非音乐专业
Key words:Music history appreciate music esthetic non-music specialized
《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是综合大学非音乐专业的一门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与近代音乐文化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和音乐的发展规律。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热爱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传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者、和继承者。一个在艺术上落后的国家,一个在音乐上蒙昧的民族,很可能造成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停滞不前,从而导致整个民族的萎靡衰弱。可以说,音乐教育无论对人类进步还是对个人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道出了音乐对塑造国民性的重要作用。笔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三个方面对该课程做出了相应的改革与思考。
一、教学内容
1.音乐历史文化与音乐作品欣赏并举互重
音乐历史绵延数千年,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其间所涉音乐理论何其深也!但综合大学学生大多缺乏基本的音乐背景,若直接讲解音乐理论,或单纯讲解音乐知识,不仅内容显得枯燥,而且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以历史、文化的结合来给学生讲解音乐,不仅会使学生了解旋律、节奏等音乐的形态要素,也会使学生通过文化去感受音乐,去理解艺术,使学生真正理解音乐艺术的构成方式。况且,随着听感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诉求也会相应增长,他们并不想仅仅停留在感性的音乐欣赏的层面上。结合音乐讲授音乐史和音乐理论知识,或者说更多地讲授一些学术化的内容,会使很多同学都对音乐更感兴趣,也会使他们在较高和较深的层次上欣赏音乐。
2、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到理性和感性相结合
音乐史属理论课程,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活泼性,并穿插一些历史名家的成才佳话和趣闻,使同学们在学习中受到激励,让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活泼。正所谓,严肃中不乏乐趣,活泼中渗透思考。还需注意的是,要经常将当前最新学术信息尽快传达给学生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多进行独立思考。
3、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并重
目前在各高校进行的音乐史课上多注重传统音乐的讲述所用教材也多围绕汉族传统音乐展开,这对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族音乐是极不利的。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我们辽阔富饶的国土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以辛勤的劳动,开拓疆土,发展经济,创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音乐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结果。如果在教学时忽略了少数民族音乐,对于我们灿烂的文化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损失同时也不利学生在中华大家庭中的认同感。因此要各种音乐文化并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音乐史。
二、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情景教学互内互外相结合
有条件的可以去一些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考察,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深刻理解“以实物为主,典籍次之,推理再次之”的研究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种方式有很多局限性,具体实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2、加强与大学生艺术团的横向联合
中音史与声乐和器乐的结合。只要学校有大学生艺术团或音乐专业的都可以开展。我主要是通过开演唱会和演奏会来实施的。由于中国古代音乐史音响资料比较缺乏,同时,由于欣赏作品时间有限,学生对有些作品印象不深,理解不够。针对这种状况,我就选择一些有代表胜的古代音乐作品(包括声乐和器乐)布置给艺术团学生演奏或演唱,并取得各专业老师的支持与配合,由他们帮助作技术上的指导,先举办一些小型的音乐会。这样,既补充了音响不足的困难;又使学生近距离的参与,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和风格的把握;而且,这种方法对普及中国传统音乐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让音乐专业的学生担任音乐会的伴奏任务,通过自己亲自配器、排练和演出,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无论是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还是音乐专业的学生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对于教学的效果是双赢的。
3、老师应该是位优秀的“导游”启迪学生自己去发现欣赏对象的美之所在
课程的讲授应该是双向和多向性的,加强师生间以及欣赏者之间的沟通。实际上,学生们在听了众多感人的音乐后,是非常渴望和别人及老师交流的。因为对于同一部作品来说,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相互间的交流有助于让欣赏者更全面地理解音乐作品。“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义性和欣赏者的再创造。对此,可以留一些开放型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思考。
音乐是感性而抽象的艺术,人在不同的时间、场合以及不同的心境时,对音乐的感受是有差异的,不能用一种评价来下定论。对作品的讲解,最好在学生听后进行,否则可能会缩减学生们的想象空间和对作品的新鲜感。可将几个不同音乐家的风格、作品做一比较,使学生们明白各自的特点所在,既增强了印象,也有利于记忆。如果条件允许,可尽量挑选由作曲家本土的乐团和指挥演奏的作品,以保证作曲家本土文化的原汁原味,有助于学生更加
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为增强师生的课堂互动,听乐后,可在课堂上或网络课堂上展开一些讨论,鼓励同学参与,激发对音乐的热情。在课堂上,可增加一些情景式的想象时间,比如说,在放乐曲时让学生们按照所听的音乐的感觉想象一些场景,然后大家讨论听过乐曲后的感觉并描绘一下想象的内容。
在音乐欣赏的审美过程中,老师应该是位优秀的“导游”,不是给学生灌输一些自古以来似乎已成规定的评价,而是启迪学生依靠他们自己去发现欣赏对象的美之所在。本课应该以音乐史为线索,结合文化发展与音乐发展规律相互间的联系,通过伟大作曲家们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所作的不朽名曲,来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然而,实现这一过程并非易事。讲解少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作品,但讲解多了却又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在真正听音乐的时候容易被那些已经成型的评价所束缚,难以真正去体会、去寻找自己的感受。对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一切音乐教育活动的中心动力和真正目的”。这种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为了使学生们建立起欣赏音乐的爱好,在欣赏音乐时充分享受艺术审美的愉悦和快感。对于音乐,没有必要赋予它太多沉重的内容,更不必以雅俗来定是非。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多媒体课件教学孕育而生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实现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并立体同步地全面输导,在各类层次的课堂教学中产生良好的效果和作用。对于高校开设的音乐史理论课程,多媒体同样存在着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的可能性。
多媒体教学不仅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而且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音像、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因此,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1、创作相关内容的动漫作品
根据古代音乐典故和传说创作相关内容的动漫作品。例如根据伯牙和钟子期典故创作的动漫作品《高山流水》。画面简洁,音效结合,情景交融,篇幅短小,适合课堂播放和使用。在课堂上真实演绎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方鼓琴,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如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洋洋乎若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千百年来流传的“知音”故事。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现代考古资料,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例如1978年对位于湖北随县城郊雷鼓墩曾侯乙墓发掘的影像资料。在课程教学讲授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切换到该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灿烂夺目的众多乐器构成的一座巨大的地下乐宫,同时,也认识到它也是一次轰动世界的音乐考古大发现。
2、制作课件时要考虑到整体版面的视觉效果
中国音乐史课件设计应根据中国视觉艺术的风格特点,版面宜典雅古朴,强调色彩柔和度。在整体设计风格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文字、乐谱、声音等对象的特点和需要强调特定内容,设计各具特色的版式。例如课件中版而的背景色调要根据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展示乐器图片时背景色宜浅淡,而为了突出中国画作品的写意和古典建筑作品的静谧,背景色宜厚重。课件中介绍的每一位音乐家都应有各自的生平介绍,以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和记忆。乐谱在版面所占的比例宜适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教室不同方位的视觉清晰度。总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因版面的复杂而分散学牛的注意力,也不能因一成不变而令学生产生视觉和审关的疲劳,把握好设计的尺度才能使课件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四、结语
教师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因为,在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尤其会占用许多业余时间,如平时作业和论文的批改、音乐会的指导与排练,课件制作以及和学生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交流等,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摸索。对此,我们应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欣欣.文化与历史并举感性与理性并重中国音乐,2006⑴
[2]刘顺.创作性构成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艺术百家,2008⑵
[3]张程刚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探究与改进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2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