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农村中学差生学好英语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付银
摘 要:如何激发农村中学差生学好英语,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本文分析目前农村中学差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结合作者10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激发差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Abstract:How to stimulate the countryside middle school difference to live learns English, is a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ke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countryside middle school difference to live English study the actual situation, unifies the author more than 10 year teaching practices, how discusses to stimulate the difference to live the study English the interest.
关键词:农村中学 英语学习 兴趣 方法
Key words:Countryside middle school English study interest method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53-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持久保持,就能主动去学这门课程。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更是如此。目前,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学生,尤其是差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放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农村中学的具体情况出发,仔细分析了原因并努力探讨解决措施。
中学英语差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态度,对于学英语的目的认识不足。(2)学习上屡遭失败,没有足够的成功体验,进而丧失了学习兴趣,学习停滞不前。(3)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忽视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认为英语就是背单词、教语法、练阅读。
针对这些特征,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促进英语差生的积极转化呢?虽然受办学条件的限制,但通过教学机制的适当运用和教学活动的丰富开展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一、明确目的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
学习英语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英语无用,又不能出国,只要学好母语就够了。但是,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信息时代和市场高度开放的今天,谁能说英语与自己无关呢?我曾拿了一张产品说明书,给我班差生,请他们翻译上面的内容。而没有一个学生能翻译出来!我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零售商,如果你对英语一窍不通,那么,一批国产的产品,就会被批发商瞎吹为进口货卖给你,价格方面的差异就不必说了。英语是多么重要,许多外商的投资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没有正确的语言又怎么能沟通呢?因此学英语势在必行,作为一个英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这一点。
由此入手,我教育这些差生,英语学习不仅是教学的需求,更重要的是社会的需求、时代的需求。英语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是差生的转化前提。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空洞的说教只会给他们带来厌烦,应该在实践中让他们尽快尝试成功的快感。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手段,教师应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lass easily and interesting。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差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这些差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那如何激发差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1、创设英语情景,激发兴趣。
在农村学校,虽然小学发有英语书,但只是个摆设。到了初中,英语才真正开始。学生出于好奇心和新鲜感,对英语往往抱有较大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点,因势利导,采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差生的兴趣。如在七年级英语 Unit1 对话中,我走到差生面前,从他的文具盒里拿了一支钢笔,然后问学生:What’s this? 通过这种方法教了desk、 ruler、 pencil 等。
在教七年级Unit4 We want to go to the zoo 我做了熊猫、大象、猴子、狮子、老虎的头饰。让差生们戴了这些头饰,问学生:“假如你们来到动物园,看到这些动物,你们想问哪些问题?”学生们会兴奋地很快地说出:What are these? Whare your favourite animal?等句子。这些情景教学能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生活的片段,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因而学起来特别顺利。他们既学到了课本中的语言,又知道如何将学到的语言再用于生活。从而大大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调动了差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寓教于乐,巩固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朱莉亚.多布森说:“游戏是在课堂常规操练中间稍稍休息而又使这放松活动保持在语言学习的框子里面的极好方式”。我经常让学习不好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巩固所学的外语知识,如让他们猜我喜欢的数字或颜色;开展单词记忆和游戏:“找同类单词”等。或者我把英语对话中的人物换成学生的姓名,这样,教与学就可以在一种更为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了。课堂游戏既有趣,又紧张,既能控制全班学生注意力,又能使差生在玩玩,猜猜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三、爱心与耐心是差生转换的又一个前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差生在心理上长期受冷落和歧视,使他们对别人有一定的戒备心里,有对立情绪和对抗态度。要转化这种态度,老师应怀着深厚的爱亲近他们,使他置身于充满爱的教育氛围中,真诚的爱会成为打开差生心灵的钥匙。首先要尊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要戴“有色眼镜”去找他的缺点,而要用“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和挖掘他的优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光,也要悉心支持,让他发扬光大。当自己的努力使差生取得进步时,不能自我陶醉;当差生岁月依旧、旧病复发时,不能灰心丧气。注意反复抓和抓反复。
四、适时让差生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心理学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大量的事实证明,自信是学习好英语的关键。为了使差生提高自信心,我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注意让每一个差生尝试成功的快乐。我常会在差生作业本上批示诸如“有进步,继续努力,贵在坚持,有志者事竟成,再加一把劲……”等鼓励性的话语。正是通过让差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无数小的成功,奠定了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深感兴趣与成功是紧密相连的,兴趣的基石是用“成功”垒就的,兴趣的进一步升华与提高,也是借助“成功”实现的。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帮助差生建立自信:
1、从人生价值观的角度鼓励差生建立自信。
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每个个体身上都有许多别人希望得到的东西。张海迪是卧病在床的残疾人,却和其他正常人一样学好了英语,她凭的是信心和毅力。许多原来英语成绩差的同学,也是以他们坚强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取得了优秀成绩。可以通过的事实,引导成绩不好学生努力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的信心。
2、从人类潜能的角度帮助差生建立自信。
苏联学者对人的潜在能力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正常人如果发挥了自身潜藏能力的一半,那么他将掌握40多种外语,学完几十门大学课程,可以将叠起来几尺厚的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这个比喻说明了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 既然每个人都巨大的潜能,那差生为什么不相信自己也能取得好的成绩呢?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项活动。例如,差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教学实践表明,自我效能感、自信与成功是互相依赖的。一个在学习的历程中充满失败纪录的学生,是很难有足够自信的。成功记录越多,成绩越好,自信心就容易获得,自我效能感就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做到多一点表扬鼓励、少一点批评训斥。要善于发现学生哪怕是很小的成功或很微小的进步,并及时提出,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另一方面要针对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对他们提出有梯度的要求,使他们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目的。特别是要倍加小心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综上所述,有效的学习指导就是成功地使每一位学生迷上英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不断更新、变换教学方法,要运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掩盖” 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其陶醉于有趣的语言活动之中,使其在无意识中自然而然地学得外语,达到生活与教学的完美合一。
参考文献:
[1]蒯超英.学习策略[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外研社, 2004.
[3]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外研社, 2002.
[4]刘绍忠.中学英语课程理念与实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6]谷生华等.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7]牛卫华,张梅林.学困生和优秀生解应用题策略的对比研究[J].心理科学,1998,(6).
Cohen,A.D.(1998),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2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