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盲新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 匈

  这世界的变化真是日新月异,在当今世界,要争取不当文盲,还不容易。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关于新文盲的四条标准:一,不识字者;二,不能识别公共符号者;三,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管理者;四,不能掌握一门外语者。
  第一条是老标准,也是老文盲的主要特征,老百姓口头上所谓的“睁眼瞎”即是。但这一条又是最基础的,这条解决不了,其余三条均无从谈起。而它的耐人寻味之处又在于不少人将这条解决得很不错,其余三条却一塌糊涂――提出四条标准的深层意义恐怕就在这里。说白了,按老标准,你不是文盲,甚至是学者教授,但是按新标准,对不起,“文盲”这顶不光彩的帽子你得戴上。
  要摘掉这顶帽子,也不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的难事。
  第二条所说到的公共符号,指的是我们现代生活中频频出现的一些经过认定的外文缩写符号。如WTO――世界贸易组织、WHO――世界卫生组织、MBA――工商管理硕士、MPA――行政管理硕士、NBA――美国职业篮球赛、CEO――首席执行官、CIA――美国中央情报局、WC――公共厕所等。有人撰文批评我们的报刊文章中频频出现外文的现象。对此我却不那么一概而论。在大众传媒中成串出现外文,弄得一般读者一头雾水并以此显露自己高明者固然是要反对的,但有的情况则是需要加以分辨。比如文章中提到的某个外国人的姓名,在汉字后面用括弧注明外文,这有利于读者确认这个外国人是谁,以免张冠李戴;又如在某部著作书名后面用括弧注明原著外文,也可避免因译法的不同而产生的歧义。另外,就是上述的公共符号的频频出现,对此我则持赞成态度。报纸上经常说“遵守WTO游戏规则”、“NBA的夏季赛事即将开始”、“GDP同比增长”、“做IT行业”等,久而久之,必成趋势,想阻挡不仅没有门,恐怕连老太太都不会答应。比如她说她今天去医院做了一个CT,你硬要她老人家说“我今天做了一个人体器官横切面计算机彩色扫描”,你试试看。
  识别公共符号的要领,一是需要一点记忆力,二是外文跟中文得对应准确。外文就那么26个字母,重复者似是而非者颇多,千万别一知半解就要露一手,比如一位地方官说:“我们经过了多年的努力,终于加入了WC!”下面哄堂大笑,他都还不知道笑什么。
  第三条,关于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工作和管理。在当今中国,许多人都说他这一条是过关了的。因为人们的确看见他整天都在电脑面前捣腾。据我看,这里面存在一个假象。“运用计算机来进行工作和管理”最基础的本领有两个,一是你是否能够熟练地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法,较快地使用电脑书写文件、发布指令;二是你的单位和部门是否大体上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也就是说你能否运用本单位或者外部的网络把你起草的东西传给你的上级、同事或者下属,又让他们提出了修改意见后传回给你。现实中,我不得不遗憾地说,有相当部分的人,早几年见面他就问,什么输入法最好?你热心地教了他一把,过几年见面,他仍然问你什么输入法最好,态度依然是那样的诚恳。至于无纸化办公,说起来真是一个笑话,电脑的使用,在一些单位不仅没有实现无纸化,反而纸张消耗量更大。我想如果人们拿出发手机短信的劲头来搞计算机管理(原理差不多),无纸化办公就有了指望。
  第四条最难,掌握一门外语,那真是谈何容易。我们这辈人学的那点外语,早已还给老师了。这得有适当的环境,学问知识跟器官功能一样,都是用进废退的。资料上说一些革命老人七八十岁了还在学外语,这当然精神可嘉,不过根据一般的规律,学外语还是从娃娃抓起好。这一条,除了我们自己加倍努力,应该说更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不过,这新文盲的四条标准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人的,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他要想不当新文盲,至少也得要掌握一门汉语或者别的什么语言才成。
  
  作者小传:彭匈,祖籍江西吉安,生于广西平乐,毕业于广西师大中文系。曾任漓江出版社社长、广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现为广西出版总社出版部主任、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散文创研会副会长、广西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出版有随笔集《向往和谐》、《云卷云舒》等。其多篇作品入选不同版本的“中国年度最佳散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4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