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读、思、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传统阅读教学基础上构建“读、思、议”阅读课堂教学策略,有效的将学生引入阅读的全过程,确立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摆正“言语实践练习”和“文本体验感悟”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使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更有效。
  一、读——激趣导读,整体感知,唤醒主体
  “激趣导读,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过程的启动阶段。“激趣导读”即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入阅读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妙的新课导入好比一把金钥匙,能成功的开启学生的心扉,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激趣导读妙法多多,“创设情境导入”“解题导入”“巧设质疑导入”和“设置悬念导入”等新课导入法都是激趣导读的好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新课导入,过好激趣导读关,为学生进入自主阅读做好铺垫。例如,教师在《秋天的雨》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耳朵仔细倾听秋雨的声音,用眼睛领略秋雨中大自然的神奇景象,用心灵感受秋雨带给大地、带给人们的丰收和欢乐情景,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热情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当引入课文时,学生已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起来,课堂上书声琅琅。这阶段的读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让学生在自主尝试读书的前提下,不认识的字,根据课文注音认真拼读或向老师、同学请教。读不通顺的语句反复读几遍,学生尝试读书后,教师一定要及时检查初读效果,及时纠正错误,给予恰当的评价,同时,热情激励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可以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男女赛读,师生赛读等。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读书,读通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导入激情趣导读,整体感知”过程既要重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要重视指导学生自读的方法,唤醒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
  二、思——熟读精思,存疑质疑,凸现主体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熟读精思,存疑质疑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应以读为主线,组织学生入情入境的读书,积极主动的思考,逐词逐句的体会文章的内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在熟读精思方面下功夫,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放手、放心、放胆的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自由朗读、静静的默读、快速浏览、学习伙伴互读等等,形式不拘。此时,教师应当好调控者的角色,适时引用激励机制,或表扬,或鼓励,或点评,或诱导,或激将,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充满自信的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风格。在反复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展示一下,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再说说自己还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可贵”。教师要根据课文的重难点适时适度的设置一定的诱因(采用设问,明知故问,制造悬念等),让学生说说自己读不明白什么?发现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反复读,仔细揣摩,以读促思,以读促疑。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使他们从不敢问到想问,从想问到敢问,从敢问到会问、善问。小到对课题,对遣句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上下文探究段落、篇章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凸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教学《秋天的雨》,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对课文提出大胆质疑。有的问:“雨是透明的,课文里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有的问:“香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能勾住小朋友的脚呢?”有的问:“为什么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首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曲欢乐的歌呢?”可见,只有通过熟读深思,学生的质疑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提出有价值、高质量的问题。
  三、议——细读感悟,合作研讨,落实主体
  “细读感悟,合作研讨”是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阶段,即在细读中理解感悟,在合作中研读、探究,把阅读教学引向突破教材重点、难点、疑点的互动交流中,变学生独立活动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全方位的集体交互活动。具体做法是:在熟读精思,存疑质疑的前提下,教师把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归类、提炼成为有研讨、探究价值的学生普遍关注的思考题作为共同探究的问题,引爆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以读为核心,以议为手段,披文入情,抓住重点句段,层层深入的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创造性的引导学生运用读、议、述、演、画、辩、评等多种方式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各人的观点在集体中分析、比较,在集体中争论、碰撞,在集体中评价,达成共识,解疑释疑,提高能力,促进发展。在互动交流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位置——组织者,参与者,调控者和引导者。一定要營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研讨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细读、深思、研讨、切磋。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用鼓励和期待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学生心智的闸门,用精妙的“片言只语”去引导、去点拨、去纠正、去点评、去激励,让学生在细读中合作研讨,在合作研讨中感悟体验,得到提升、得到发展,落实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教学《荷花》时,学生通过熟读精思,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成一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提出质疑,教师并没有急于向学生分析或解答,而是引导学生深入细致的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感悟,体会那些语句最能体现这一池荷花是“活的画”。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很快找出“挨挨挤挤”“冒出来”“展开”“露出”“饱胀”“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等词句。然后,通过演一演来体会“挨挨挤挤”“冒出来”“展开”“露出”“饱胀”等词语;通过画一画来理解“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通过音乐渲染、舞蹈表演来展现“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在这读演结合,读画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了,思维被激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充分展示,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审美情趣也得到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