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向全球的印度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兴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坚持国际化导向,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使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崛起。
  
  效应
  
  20多年前,印度还是国际软件行业的无名小卒。如今,它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接包国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与全球经济体系的联系日益紧密。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990年软件产业年产值仅为1.9亿美元,2010年迅速增长至626亿美元,年均增速高达33.6%。2008-2010年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出口额所占比重分别为77.5%、78.7%和80%,其中服务外包占据了整个出口额的绝大部分市场,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分别占57.2%和27.4%。
  2.出口市场日趋多元。软件和服务已出口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20%的市场份额,其中欧美市场多年占据90%以上的比重。近几年,美国市场增速放缓,欧洲、亚太等地区保持较快增长。2004-2008年,美国市场增速为28.7%,欧洲、亚太地区年均增速分别高达51.4%和42.1%,以欧美市场为主导的出口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
  3.集聚效应更加凸显。有43个城市开展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务,班加罗尔、钦奈、海德拉巴、新德里、孟买、普纳等城市的业务收入占全国90%以上,仅班加罗尔就集聚海内外软件企业2084家。
  4.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在保持低成本优势基础上,服务外包逐步从呼叫中心、数据录入和售后服务等低端业务向市场分析、系统集成、方案执行等价值链高端业务转移,知识流程外包约占世界70%的份额,成为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外包等广泛的服务外包领域,以及新兴的动漫和游戏开发领域的成熟目的地。
  
  特色
  
  印度将服务外包作为国际分工中具有比较优势的软件产业的重头来抓,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经济国际化之路。
  有所为有所不为。软件产业服务外包进程中,印度政府积极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做到产业规划、布局有序,实行政策引导和非指令性管理。先后制定质量体系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并在进出口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扶持,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则完全放开,鼓励他们紧贴市场选择发展方向,开发独立的产品、独占的市场,从而实现服务外包的超强发展和一枝独秀。
  本土企业和外企共赢。初始阶段,印度针对本土企业小而弱的实际,通过实施“软件科技园计划”,先后吸引德州仪器、IBM等一大批国际巨头集聚,促进软件开发出口,带动本土企业发展。同时进行财税金融扶持,推动国际合作、上市融资、兼并收购,促使其做大做强,塔塔、印孚瑟斯等一股“印度力量”迅速崛起,千人以上企业有上百家,排名前十的企业人数均在2万以上,前几名的营业收入都超过20亿美元。本土企业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服务领域,分别占到70%和50%。
  “出口导向”走向世界。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印度国内市场有限、有效需求不足。他们从实际出发,立足人才、语言、成本等比较优势,制定了依托国外市场、外包为主、出口主导的发展战略。一方面,把软件和外包作为发展重点,从客户服务等低端外包切入,形成品牌效应后,逐步向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拓展,实现高中低外包业务全覆盖,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目前,该国已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65%、服务外包市场46%的份额。另一方面,依托与欧美国家历史、文化渊源关系,将其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重点目标,再逐步进入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市场,进而实现国际市场的全覆盖。
  中间行业组织参与。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曾经提出一个“本国一欧洲联盟计划”,促成了一批欧洲与印度合资企业和战略联盟的形成,扩大了对欧洲的软件出口和服务外包。在中间组织的推动下,印度外包企业注重团结合作,不仅经验共享,共建品牌,而且相互维持市场秩序,不搞恶性竞争,形成了服务全世界的整体合力。
  
  路径
  
  在推进外包产业国际化过程中,印度抓重中之重,不平均用力。
  集聚生力。把软件园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积极打造外包“孵化器”。园区企业进口软硬件全免税、免除10年所得税、2010年前免征企业税,基础设施与国际接轨,全部架设高速数据通信线路和卫星地面接收站,因特网国际线路带宽为330兆位/秒,能与美欧日三大市场进行全天候对接交流。园区还吸引咨询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进驻。通过集聚资源,实现了软件和外包产业的一飞冲天。
  人才先行。一是注重培养。印度理工学院培养高级软件人才、各大学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信息技术学院培养“服务蓝领”,依靠民办、私营机构以及企业实行人才整体培训和整体转移,每年输送20多万名技术人才。二是注重历练。把跨国就业作为培养外包专才的重要途径,美国硅谷工作人员有38%是印裔,印度把他们看作“智囊银行”,可随时提取。三是注重引进。在股权等方面给予激励,每年吸引2万多名领军人才回流,塔塔、韦普罗等就是由“海归派”创办。
  品牌托市。印度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质量标准进行服务外包,是世界上获得质量认证软件和外包企业最多的国家,有300多家企业获得IS09000认证,全球最高资质(CMM5级)的117家企业印度占了80家。严格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树立了印度软件外包高质量、低成本、按时间、守协议的良好形象,得到国际用户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受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低迷影响,同时受中国、巴西等服务外包新兴国家挑战,印度外包的成本优势有所下降。他们积极推动产业升级,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采用虚拟化、云计算、绿色IT等新技术提供差别化高端服务,“高端、创新、卓越”的产业新形象逐步确立。
  合作共赢。印度十分重视与国际知名大公司的合作,分别与微软、英特尔等大型企业建立多个合作项目。同时,鼓励本土企业在海外,特别是在美国硅谷设立分支机构,以获取最新信息和技术。还通过外交渠道为外包创造条件,放宽外汇限制,允许海外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资本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9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