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现代产业体系构筑江苏经济发展新支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谈镇 黄忠平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必由之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又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要抓住主题把握主线,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就要以现代产业体系构筑江苏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正确把握五个特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现代产业体系特征作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科学界定。要构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正确把握现代产业体系的这五个特征。
  一是结构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的现代元素比较显著,其三次产业的构成有别于传统产业体系。当然,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其现代产业体系的结构差异也较明显。在发达经济体,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是指现代服务业发展比较充分的产业构成,一般情况下现代服务业的GDP占比达到70%左右。而在新兴经济体,现代产业体系则指工业化进程比较健康的产业构成,先进制造业的GDP占比为50%左右、现代服务业的GDP占比稳步上升。2009年,我省三次产业构成为6.5:53.9:39.6,产业体系还有较大的结构优化空间。
  二是技术先进。技术先进的源泉在于创新,无论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的加速发展,还是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以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创新驱动。创新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第一推动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十二五”时期,我省将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逐渐加大研发投入的比重,显著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创新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驱动力。
  三是清洁安全。现代产业体系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特征,集清洁企业、循环生态工业园区和节约型城市于一体,用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来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将产业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限度,就是一种向现代产业体系过渡的途径。“十二五”时期,我省要通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变,实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治。
  四是附加值高。一般发达经济体工业增值率在40%左右,而由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两自”产品比重不高,我省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值率只有23%。原因何在?微笑曲线表明,附加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即研发和市场。没有研发能力只能做代工,赚一点辛苦钱;没有市场能力,再好的产品,产品周期过了也只能作废品处理。构建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是打破在微笑曲线制造环节的低端锁定,左端往微笑曲线研发环节转,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跨越;右端往微笑曲线市场环节转,实现由“模仿贴牌”向“自主品牌”的跨越。
  五是吸纳就业能力强。2009年,我省三次产业就业构成为25.1:35.7:39.2,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所吸纳的就业比例低于其所创造的增加值比例逾18个百分点,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的这两个比例则基本匹配。究其原因,制造业具有实物资本密集的要素投入特征,而服务业的要素投入则以人力资本密集为特征。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目前5%左右的农业就业份额相比,我省还有20%的劳动力可以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正因此,有必要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就业增加了,以消费需求为主体的内生型增长才能真正启动。
  
  打造四大主体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是要聚焦政策、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加快打造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经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等四大主体产业,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服务经济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我省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十二五”时期,我省将以技术优势抢占发展制高点,以规模优势抢占市场先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高新技术产业。目标是到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明显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更趋完善,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率先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
  二是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现代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现代服务业的增长,表现为两个70%,即地区生产总值中服务业的比重以及在服务业中生产性服务的比重均达到70%左右。因此,必须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或许有人认为,“大树下面难长草”,毗邻上海使得我省服务业难以做大做强。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如果我们能在优势产业上谋求服务业的突破发展,就能形成足够大的反磁力,越过服务业“难以发展”的门槛。“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充分发挥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重点发展商贸服务、健康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和会展业、旅游业。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内容产业、3G网络服务、网络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
  三是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先进制造业是主导工业制造业发展方向、掌握先进技术的制造业的总称,其先进性体现为产业的先进性、生产技术的先进性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先进性。目前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已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纺织、冶金、轻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规模很大,38个工业大类中有23个居全国前三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现有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水平离先进制造业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十二五”时期,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就要大力推进主导

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加速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在现有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中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四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市场服务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十二五”时期,要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就要用现代装备武装农业、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现代理念经营农业、现代知识培训农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把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高效农业、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
  
  坚持五项原则,扎实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程
  
  为了尽快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发展方式集约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国际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必要坚持自主创新、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错位发展和开放发展五项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把创新摆在第一位,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维度的创新来化解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深入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注重应用技术研发和先进技术应用,推动人才、技术与资本、市场有效对接,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自主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选择一批引领产业升级的重大技术课题进行攻关,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转化一批重大技术成果,提升产业技术层次和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动力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转变。
  坚持集聚发展,基于产业链联系、运输成本节约、公共设施成本的分摊、信息沟通的便捷和包括技术扩散效应和学习效应在内的多种形式的正的外部性,集聚发展已经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之一,特别是对于处于价值链各个环节的中小企业来说,集群更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环境。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促进优势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产业内生优势,构建产业链高、中、低端有机统一的现代产业集群,夯实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基础。加快建设新能源、智能电网、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节能环保、软件、服务外包和物联网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尽快形成万亿元级、千亿元级的产业规模。
  坚持集约发展。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加快形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利用水平高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推行清洁生产,引导企业改造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开展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建成一批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注重从源头上降低能耗、防治污染,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技术改造,促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大力推广节能示范项目建设和合同能源管理。
  坚持错位发展。从长三角的角度看,我省沿江八市与上海和浙江沿江七市之间要“一体化”而非“一样化”,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发展、良性竞争,共同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方面,依托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不断强化我省沿江经济带作为全球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地位;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江苏三大都市圈城市建设水平、综合承载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使其成为促进全省、长三角区域、泛长三角地区以及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为了更好利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进入国家战略的机遇,加速整合苏北五市与沿海开发区域关系。在三次产业结构上,形成沿海“二、三、一”与沿江“三、二、一”的分工。在制造业内部结构上,沿海地区可依托其港口、土地与岸线资源,推动产业结构适度重型化,与沿江形成“重”与“轻”的分工。
  坚持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只有开放发展才能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只有开放发展才能在竞争的环境下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更深、更广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作用,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逐步实现由比较优势向核心竞争优势转变,促进产业体系向开放型转变。要主动承接新一轮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着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管理模式,大力引进高端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向设计、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的服务环节转型升级,真正实现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招才引技”转变。鼓励省内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产业更加贴近能源资源产地和市场,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
  
  责任编辑:金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96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