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视野下的人才战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松汉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我省今后10年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即到2015年,区域创新能力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人才强省;2020年,把江苏建成优秀人才集聚高地,人才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这一目标,是在世界激烈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江苏赢得未来的战略选择。
  
  国际人才竞争的现状与趋势
  
  人才是强国之本。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呈日趋激烈态势。
  人才优先成为各国发展的普遍共识。自上世纪50年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各国得到普遍确立。进入新世纪,各国更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纷纷提出并实施新的人才战略。美国强调要培养世界一流的21世纪人才队伍,继续在优秀人才和创造力上引领世界。今年5月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把发展教育、开发人才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日本先后组织实施240万科技人才开发综合推进计划、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综合计划,培养、延揽各类优秀人才。新加坡确立“人才立国”战略,提出要用最好的工作条件和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印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以人才资本追赶为先导,加快现代化进程。很多发展中国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集聚本国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全球化攻势成为各国人才竞争的重要策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导致作为高级生产要素的人才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加快,带来了人才竞争的全球化。而人才竞争全球化又大大推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主宰着各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前途和命运。有人说,这个世界千百年来爆发过无数次战争,但货币战争、石油战争等所有战争都没有人才战争来得更为根本与致命。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力图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占据主动,面向全球,揽优秀人才为己所用。据联合国统计,截至2005年,全世界约有1.91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的地区工作,占世界总人口的3%,并每年保持约3%的增长率。美国依靠自身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了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类人才逾百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籍外国人组成的科学家团队。全世界62%的顶尖科学家居住在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产业界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等超过1/3都来自于其他各国。英国作为世界第一个提出并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长期秉持全球化人才观,采取开放性人才政策,吸引世界高科技人才。
  高端人才成为各国人才竞争的焦点。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是高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人才作为原始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不可替代的核心要素,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争夺的重点。美国政府为吸引高端人才人籍特意开辟“绿色通道”,诺贝尔奖获得者可直接获得永久居住权;特别优秀的研究人员、教授等,只要大学、研究机构邀请,即可获得绿卡。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领导者之一恩利克・费米、“导弹之父”冯・布劳恩、“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电子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等,这些改变美国也改变世界的顶尖科学家,都是在欧洲成名,被美国挖走,并人籍美国。英、法等许多国家都放宽政策,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争夺。
  加强培养和加快引进成为各国人才战略的实施重点。有研究表明,劳动力受教育平均时间每增加一年,国内生产总值就会增长9%。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美国作为世界头号人才强国地位的确立,首先得益于一流的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前20位,美国大学占15席;前100位中,占据了50%以上。近40年获诺贝尔奖的149名科学家,有118人曾在美国大学学习和获得博士学位,仅哈佛就有30位师生获得诺贝尔奖。去年,美国政府又推出“冲向顶峰”项目,拨出43.5亿美元支持教育体系改革,奥巴马总统发起“创新教育”活动,倡议改进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各国把加快引进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新加坡成立了跨部门的“招揽人才委员会”,在海外设立8个“接触新加坡”联络处,专门从事海外人才招聘工作。日本通过购买、资助等方式占有或部分占有美国名牌大学的实验室,获取美国人才智力资源。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也采取比发达国家更积极的引才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回归。
  
  国际人才竞争的主要手段
  
  随着国际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竞争手段也日益多样化。各国在通过移民、留学、加强技术合作等传统手段广揽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人才发展的制度和环境建设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政府主导。在人才开发过程中,各国政府积极扮演主导者的角色,通过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强化法律保障等措施,加强调控和引导。美国政府增加技术工作签证数额,甚至主动帮助优秀人才办理“绿卡”或“入籍”手续;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提高奖学金数额,扩大留学生数量;增加国家奖励,留住精英人才。韩国出台了“科技研究所援助法”、“科技成就法”等系列法律条例,保护和促进科技、人才发展。英国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倾斜政策,国家拨出专款大幅提高待遇。很多国家还通过设立政府项目、减免或退补税等方法对人才加以资助。
  事业吸引。真正的人才追求的是事业的最大发展和自我价值的最大实现。打造好人才创新创业事业平台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美国著名的贝尔实验室自1925年创立以来,先后产生7位诺贝尔奖得主,成为世界科学家的向往之地。美国许多大企业都设有研发机构,成为吸引国外人才的重要基地,硅谷高科技人才达41万多人。印度利用软件大国的优势,先后建成18个软件技术园,吸引世界大批信息技术人才。韩国大德工业园集聚来自世界各国博士人才5000多名。作为台湾高科技的摇篮,新竹科技园吸引各类人才12.4万创新创业。
  重金延揽。国际人才全球定价,是各国参与人才竞争的通行做法。很多国家对杰出人才往往不惜重金加以引进。美国曼哈顿一家信贷银行曾以3亿美元的高价与40位专家签订了3年的工作合约。在美国,一般中等科研人员年收入达5万美元左右,在硅谷地区可达7.8万美元,待遇是印度的10倍。美国用人单位还以奖金、奖学金、股权、医疗保险、合约等方式,对人才予以激励。法国政府启动“博士后回归”计划,对入选对象提供60-70万欧元科研资助。德国联邦教研部设置了沃尔夫冈・保罗奖,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奖金超过450万马克,是诺贝尔奖金的一倍多。
  市场配置。市场配置是促进人才流动、激发人才活力、实现人才要素与其他要素最佳组合的有效途径。美国是全球人才市场最发达的国家,集中了世界最有实力的人才中介公司及猎头公司近80%,人才资源配置完全通过市场来调节,各类人才朝自身贡献最大值的方向流动。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人才开发的主体。很多国家打通大学、科研机构、企业人才流动渠道,促进一流人才到企业工作。发达国家企业拥有的人才量一般占到人才总量的70%左右,如美国从事科研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有80.8%在企业,英国61.4%在企业。
  环境凝聚。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好的环境对人才而言,能发挥助推成长的“催化剂”作用。美国尊重个人价值、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理念,鼓励冒尖、张扬个性的文化氛围,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服务周到、方便快捷的创业条件,有效激发了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成为世界无数精英的圆梦之地。英国宽松的科研环境与良好的创业氛围,吸引了很多人才回归,许多曾从牛津大学到美国哈佛、耶鲁等大学任教的教授,虽然报酬提高了一倍以上,但往往留念牛津大学特殊的学术氛围与严谨学风,几年后又回到牛津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9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