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国际服务外包:新趋势与新机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繁华 苏佳丽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发生了新变化,在制造业国际转移仍然占据产业布局调整重心的同时,服务业国际转移明显加快,尤其是其中的国际服务外包异军突起,正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新兴领域。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要正确理解国际服务外包概念,首先需要清楚外包的基本含义。目前,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所谓外包,就是指企业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把过去自我从事的投入性活动或工作通过契约方式转移给外部更擅长的厂商来完成。如果转移对象是制造加工组装活动则属于制造外包,如果对象是服务品生产投入活动或者制造业内部生产性服务流程活动则属于服务外包。这里,依据发包与承包企业空间和国别关系,服务外包可进一步分为国内与国际服务外包,国际服务外包另一个称谓叫“离岸外包”。在我国,目前许多人习惯将国际服务外包简称为服务外包。
   国际服务外包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产物。国际服务外包在起步时主要开展的是制造外包,跨国公司将那些使用大量非熟练工人的生产活动,如零部件的生产装配以及其他重复性生产劳动交给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公司去做,以节省企业生产劳动成本。在此基础上,才慢慢出现跨国公司开始把公司生产价值链中的一些低端辅助性服务,如数据录入操作、客户联系中心等,外包给其他效率更高和成本更低的国外服务公司。不过,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竞争的需要,跨国公司国际外包服务内容在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甚至一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服务流程如企业金融分析、研发设计、采购、营销、售后服务等,也成为服务外包对象。
   目前,国际服务外包涉及领域已经相当广泛,并且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有许多不同的种类。例如,有人根据WTO《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服务业被分成12个大类和160多个小类的做法,将国际服务外包也相应地分成类似的大类和小类;有人按照国际服务外包内容,将国际服务外包分为生产服务外包、研发设计外包、信息服务外包、共享服务外包、后台服务外包等;此外,还有人将国际服务外包归纳为国际商务流程外包(BPO)、国际信息服务外包(IPO)和国际知识流程外包(KPO)等三大类。其中,国际商务流程外包的特征是,跨国公司将其企业的服务职能或流程(非核心业务)外包到国外某些成本较低的第三方,由第三方按照契约和既定的一系列标准来完成这些服务职能或流程。国际信息服务外包主要是从事数据转换、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与开发、网站建设与网络管理等外包业务。国际知识流程外包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是专指那些比较高端、主要处于价值链的上游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如产品研发、财务分析、市场研究、数据处理等。
   从宏观角度看,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的迅猛发展不是偶然的。究其原因,首先是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密切了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特别是在WTO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各国经济对外开放度普遍提高,这为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与政策环境。其次,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日新月异与广泛使用,使服务活动和服务产品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过去制约服务外包开展的时空障碍。可以说,正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像异地、异时进行的会计服务、软件开发服务、建筑设计服务等服务外包,才具有了现实可能性。
   从企业微观层面看,最近几年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促使跨国公司通过国际服务外包来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跨国公司将同质同量的服务外包到发展中国家,平均可降低成本65%-70%。不仅如此,通过国际服务外包,还有助于跨国公司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来自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因此,跨国公司通过服务外包可以重新整合各项资源,将企业有限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上,从而确保企业拥有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事实上,利用国际服务外包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还能有助于跨国公司与其他企业结成长期稳定的战略性的信赖联盟,从而可以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获得更多的利润创造机会。
   当前,发达国家占据着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主体地位,尤其是美国,约占全球信息技术和商务流程外包服务市场大约70%的份额。但是,随着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俄罗斯、中东欧国家的参与,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开始出现一些变化。例如,目前印度、巴西、菲律宾、俄罗斯以及一些中东欧国家,就已经逐步成为日益重要的国际服务外包承接国。根据2004年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显示,在欧洲500强企业离岸国际服务外包中,印度已经占33%,西欧占29%,中东欧占22%。
   由于国际服务外包的特殊性,与国际制造外包相比,国际服务外包对服务发包方和承包方产生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不过,单从经济角度看,国际服务外包对服务发包方带来的利益是十分明显的。美国一项产业研究指出,在国际服务外包每一美元所获得的大约1.45到1.47美元的价值中,美国公司是分享其中的1.12至1.14美元,而承接外包的外国服务公司只分享33美分。换言之,美国公司占据着国际服务外包利益的绝大部分。
   就国际服务外包的承接方而言,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利益同样十分显著。首先是增加了承接国国内的就业机会,并且提高了就业质量。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潜在的国际服务外包将给承接服务的国家创造高达1400万个就业岗位;仅在金融服务业,国际服务外包就给承接国创造200万个就业机会。而且由于从事信息技术外包和商务流程外包的工资普遍高于制造外包,因此,可以提高承接国国内的国民收入。
   其次,承接服务外包可以扩大承接国服务贸易出口,使承接国人力资源得到更充分地利用,企业取得更好的规模经济效益。利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和与跨国公司的合作,还可以使承接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企业近距离地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市场运作模式和经营管理,借助于跨国公司的竞争和示范作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企业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际服务外包利用的主要是当地的人力资源和通讯基础设施,对承接国环境影响小、资源消耗少,因此,尤其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实施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模式。
   当然,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这些制约和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因素。如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和对外开放程度等。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好、对外开放程度大,跨国公司倾向于向其发包。(2)文化因素。其中一是语言因素,像加拿大、爱尔兰、印度成为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拥有大量英语人口,具有语言上的优势;二是教育因素,因为教育水平决定了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一国教育水平高,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就相对较多,能够从事国际服务外包的人力资源储备也就相对较多。(3)法律因素。在国际服务外包过程中,跨国企业通常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关键技术和商业秘密是否有泄密的危险,因此,如果一国对国际服务外包提供比较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很显然就比较容易承接到国际服务外包业务。(4)政治因素。这里一方面是指有关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指有关国家政策的倾向性。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出于缓解服务外包给本国就业的一些消极影响,就制定有一些限制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这就不利于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
  最近几年,经过多方努力,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取得了多方面成绩。2005年我国软件出口约7亿美元、承接国际商务流程外包(BPO)估计约为3-4亿美元。目前,我国国内不仅有一些跨国公司建立的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分公司、基地和研发中心,而且在国内企业中也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国际服务外包承包企业。然而就总体现状而言,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水平还较低,不仅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而且与印度、菲律宾、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在某些方面也有相对不足。
   积极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也是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已明确,将通过完善相关鼓励政策等措施,全面推进国际服务外包。包括南京在内的一批城市也已经把国际服务外包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实际上,通过国际比较可发现,我国在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上是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力的。其中包括,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良好、人力资源综合质量高成本低、对外开放政策稳定连续、市场准入条件较好。此外,我国在承接日本、韩国外包业务上,还有着一定的文化优势等。
   为此,我国应在全面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国际服务外包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国家在财政、金融、人才培训、投资促进、企业资质认证、国际市场开拓、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励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来我国设立国际服务外包提供中心或服务基地,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看作外向型现代服务部门对待;改进和完善相关立法和执法,降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交易成本;加强对全球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研究和对他国经验的学习,选准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突破口;要在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建立起真正由业内企业主导和企业家自行管理的国际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并且通过制定合理的行规行约,提高行业自律水平,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鼓励协会在规划行业发展、与政府和公众沟通对话、建立行业数据库、定期举办各类交易会和推介会等方面承担更多职能;大力扶持国际服务外包品牌企业,重视和加强国际服务外包统计工作,加快培养不同层次既懂软件和相关技术又具备外语能力的国际服务外包人才。□(黄繁华: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苏佳丽:南京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研究生)责任编辑:戈尚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1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