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不断加大,各地方对国际服务贸易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对《国际服务贸易》课程设置的和教学等方面出现的弊端,本文对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8-0152-02
2017年佛山市服务贸易总额达572.09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广东第四。服务贸易额同比增长10.78%,占对外贸易比重达11.61%。服务外包方面,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三,仅次于广州、深圳。此外,佛山去年承接离岸合同执行金额达6.11亿美元,同比增长53.54%。由此可见,随着佛山市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国际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现今,大部分高校都已将国际服务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加强国际服务贸易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培养更多的国际服务贸易人才,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重点研究问题之一。
一、《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特点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详细阐述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国际服务贸易协议和国际服务贸易政策,并对当前服务贸易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理念前沿进行介绍。这门课程是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培养的需求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在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服务贸易在整个贸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服务贸易理论和政策。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培养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并为学习其他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通过前期对相关课程的了解以及对教学班级的《国际服务贸易》课程的探索和实践,并根据学生在课上与老师的互动情况以及课下的反馈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学习热情并不高,也从侧面反应出在该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其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課堂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单调浅显,体系不够完整。《国际服务贸易》教材中内容主要包括:服务经济原理、国际服务贸易原理、国际服务贸易政策、国际服务外包等有关理论。其相关定义、特征等占大部分篇幅,在国际贸易政策部分则是将《服务贸易总协定》作为一整章节放入教材中,并未进行深入分析和案例探讨,同时将国际服务外包这一重要部分作为附录放入教材的最后,并未做重点进行介绍。虽然,有些教材在每一章节最后准备了一部分案例分析和阅读材料,但是,这些案例时代久远,且已经不能在所提供的网站上找到相关信息,并不能对学生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1]。《国际服务贸易》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对实际操作性要求较高[2],而课程体系中缺乏实践性教学部分,并未将国际服务贸易的法规、操作模式等实践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显得枯燥而没有实操性。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用性教学。由于教材内容浅显,在实践教学中,多数教师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理论教学上,主要采取单方面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维水平,授课内容也停留在最浅显的表面,并没有深入挖掘其中真正的内涵,吸引学生认真学习;另一方面限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由于从小受到中式教学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依赖心理,课前课后不做任何准备,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贸易相关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研究结果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这种填鸭式的讲授方式满意的占极少数,不满意的占一半以上[3]。
3.考核方式单一,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脱节。在选择考试的方式上,考试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题型围绕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展开,对于激发学生国际服务贸易的思维并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在学生看来,此类考试与政法考试并无差别,学生学习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在考试完成后,又把理论知识全部还给了教师。考核要求缺少了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核,失去了本课程的教学初衷,并没有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国际服务贸易综合能力。
三、《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拓宽教学内容,完善服务贸易内容体系。选择合适的、最新的国际服务贸易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理解能力由浅入深介绍国际服务贸易理论相关知识。国际服务贸易教科书不能停留在服务贸易理论知识的层面,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与学生探讨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发展趋势。将实践作为一部分内容加入课程教学中,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国际服务贸易实践内容上的需求。
2.融合多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已经进入高校教学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国际服务贸易》同样也可以融合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也称之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内时间,把学习的决定权交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授为主,老师归纳、分析为辅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老师在上课前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录制简短的教学视频,在网络上进行共享,并要求学生在课前提前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同时做好相关的预习笔记。在课程上半段,由学生进行主讲,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在课程的下半段,由学生分组讨论在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想法,并与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程结束前,由主讲学生对本课程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并布置下次课需要预习的内容。这种模式由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方法是以坚持理论授课为主,案例教学为辅,合理安排好案例教學的比例和时间分配的一种教学模式[4]。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案例的搜集和准备。案例的选取不仅需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还要与时俱进,不能找老旧的案例,最好能反应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真实情况[5]。在选择合适的案例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案例讲解,同时准备若干与案例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依次展开分析与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点评,鼓励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和主动提问的好习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3)实践环节。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实践是服务贸易不可缺少的部分,该门课程可以借鉴《电子商务》等课程,购买相应的实务操作模拟软件。在学校的支持下,建设国际服务贸易实验室,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务操作模拟,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国际服务贸易不仅仅是一门只有理论知识的课程,还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课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3.完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传统的考核方式中,以闭卷考试为主,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为了应付考试,基本全是在考试前死记硬背,并没有达到建设本课程的初衷。鉴于此,在设置对学生成绩考核时采用“平时成绩+期末卷面成绩”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10%)、课时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研讨、作业完成情况(占总成绩的30%);期末卷面成绩主要包括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60%)。考试成绩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则,平时成绩在课堂上积极向学生公布,以督促他们积极表现,有利于班级学风建设。
四、结语
《国际服务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需要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进程:完善《国际服务贸易》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融合多种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完善考核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在未来的国际贸易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参考文献:
[1]胡炜,魏培梅,张宝玲.《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思考,现代商贸工业[J].2017,(11):24-25.
[2]刘军.《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学刊,2015,(22):53-54.
[3]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60-64.
[4]唐艳,杨春周,申森.《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149-150.
[5]顾和军.“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案例教学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95-96.
Abstract:With China's service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scale constantly increasing,the demand for talent is growing everywhere.As an applied university,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has many drawbacks in teaching,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ethod,teaching mode and examination method,and propose corresponding reform proposal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 in services;teaching methods;reforma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7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