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促进江苏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 波 赵志凌
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新一轮宏观调控,不只是针对投资过热等问题而进行的短期的经济景气调控,更是重大的经济结构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宏观调控持续3年来,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国民经济朝着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结构性矛盾等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必须高度重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和江苏的积极应对
新一轮宏观调控,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第五次控速降温的宏观调控。有几个新的特点:一是见事快,动手早,是一次预见性的主动调控;二是采取“边调控边判断,步步推进”的策略,适时加大力度,不是全面紧缩,也不是一刀切,而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是一次渐进式的适度调控;三是重点抓得比较准,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确保粮食增产的耕地基础,抑制过热行业的盲目投资;四是综合运用了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中央有关调控政策措施出台后,江苏要求全省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结合江苏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坚决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对全省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审核,至2005年底,共清理投资项目1.89万个,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九大类项目中,停建8个,暂停58个,取消立项42个;2006年清理新开工项目1800个,九大类项目中停缓建59个,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4年的增幅比上年回落10.6个百分点,2005年增幅(28%)与上年持平,预计2006年低于全国平均增幅。二是对土地市场秩序进行治理整顿。严格土地供应管理,规范土地出让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违规设立开发区、盲目扩大开发区规模等行为。全省已撤消各类开发区544个,占总数的77.5%。核减面积11.5万公顷,减少了67.2%。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严格控制拆迁规模,遏制住房被动性需求。普遍实行最低保障机制,保证拆迁补偿安置。全省房地产投资额2005年、2004年分别比上年回落了20.5个和7.9个百分点。房价上涨速度趋缓,2004年江苏商品房平均价格比2003年上涨了23%.2005年商品房平均成交价同比增长4.7%。四是做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供需衔接,鼓励粮食生产,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广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
总的来看,通过落实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些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逐步得到抑制,江苏主要经济指标和运行质态比较理想,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二、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动力分析
在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如何保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持久动力又在哪里?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内在动力强劲,外需贡献增大,江苏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
1、投资结构改善:非公有资本成为发展主体。
与上世纪80、90年代经济过热不同,近年来江苏日益增长的投资主要来自非公有制企业,民问投资活力进一步进发,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3年增长27.3%,2004年增长51.7%;2005年增长63.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53.1%,比上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总量扩大、比重提高,优化了投资结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与此同时,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004年增长0.5%,2005年下降7.8%;外商、港澳台投资稳步增长(26%),占全社会投资的份额也基本保持稳定,2003年占18.2%,2004年占18.0%,2005年为17.8%。外商投资具有明显的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和管理优势,并且承担了主要的投资风险。一般来说,外商投资不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
2、消费转型:成为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优化的关键力量。
2004年以来,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稳定在低位,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反映了经济运行总体健康。加上富民优先政策的引导,居民收入、消费与经济发展三者同步提速态势更加明朗。2004年江苏城乡居民收入自1997年以来首次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2005年继续呈两位数增长。消费市场增长也趋于旺盛,“十五”期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2%,每年均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其中2004年增长37.7%,2005年增长16.5%,增速居全国首位,绝对量为全国第三,显示了江苏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坚实的基础。
虽然1990年以来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为41.3%,但符合低人均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阶段规律,同时也表明江苏消费需求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并且,由于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快速增长,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居民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日益成为拉动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快速增长,从产业角度看,主要是由主导产业带动,而主导产业是由市场需求、最终是由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随着居民消费需求普遍由生存型向享受型消费过渡,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也开始由“投资拉动主导型”向“消费拉动主导型”转变。
3、出口扩张:成为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产品市场在外是江苏经济的一大特点,近年来出口需求增长迅猛。2004年出口总额增长48.1%,2005年增长40.5%,增幅在东部沿海省份中列第一位,进口与出口总额已分别突破2000亿美元和10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了台湾2001年的水平(1230亿美元),标志着江苏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阶段。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逐步朝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体系。2005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68.3%和42.7%。
江苏的出口增长有两大力量:一个是外资,特别是数量众多的跨国公司。外向型经济是我省发展的优势,目前在江苏落户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超过6万家,其中世界500强275家,他们是出口需求增长的主要部分。另一个是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出口增长较快,5年来增长了100多倍,2005年出口额101.27亿美元,增长了78.3%。这两支力量都充满活力,为江苏外需强劲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宏观调控走势和对江苏发
展的政策建议
在宏观调控措施逐步见效的时候,2006年一度出现了“越调越高”的现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10.9%,投资增长接近30%,这多少还是出乎了大家的意料之外。对此,一时间形成了“和谐增长的高台”和“通缩加剧的前奏”两种观点之争。尽管仁智互见,但发展态势和共识很明确:当前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总体是好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物价水平较低,财政收入持续增加。预计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2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经济增长连续4年略高于10%,而又没有出现通货膨胀,这在我国发展史上是少见的。新一轮宏观调控的水平和效果值得肯定。但当前宏观形势还比较复杂,经济运行中长期性的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结构性矛盾和压力依然存在。
这些矛盾和问题,江苏同样突出。从近年来以及2006年的经济情况看,三次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一直不够协调,农业和服务业滞后于工业。一些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行业增幅过高。结构性矛盾所造成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持续加大。2006年上半年还出现了外贸出口、税收收入增幅回落等一些新的问题。由于汇率、利率、能源与原材料等方面的影响,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随着国家对油价、电价、水价、气价、运价等调整提高,预测2006年将影响江苏企业效益和增支150亿元左右。
2007年经济工作中央的把握和要求是:“稳定、完善和落实”。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坚持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加强预调和微调,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落实中央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政令畅通。基本着眼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综观江苏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在需求依旧比较旺盛的态势下,宏观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运行质量与效益会进一步提高。
以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为标志,江苏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坚定不移落实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深化改革开放上,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重要任务。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经济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要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调整结构,依靠调整结构推动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围绕解决产业结构偏重、附加值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在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规模的同时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取得新进展。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按照产业发展政策,抓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发展壮大规模经济,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2、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进一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会导致消费需求增长不畅。要保持合理的投资和消费关系,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夯实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居民消费趋于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消费领域,培育壮大消费热点。大力促进产品销售,开拓农村市场,扩大消费市场空间。稳定和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加快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3、深化改革开放,致力于从体制上解决治本问题。
目前导致投资增长过快的体制机制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需要下更大力气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谨防行政主导的“投资冲动”,正确安排政府建设资金投向。正确运用GDP指标,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优化外贸出口结构,扩大深加工农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出口,切实解决好我省加工贸易出口规模偏大的问题,加快调整和完善对外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4、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于当前经济稳定和中长期发展来讲,房地产市场至关重要,甚至有专家说“宏观调控成败皆取决于房地产”,2007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管理力度还会加大。建议各级政府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降低房价三个方面破题,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支持民众创业致富。扩大中低档住房的土地供应和建设,改善住房供应结构,实行严格的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与监督,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高效外向农业以挖掘内部增收潜力,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拓宽外部增收空间。
5、加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支持能力较弱,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要以节能降耗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削减排污总量,确保完成分解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工作,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作者单位:江苏省政府研究室。谢波系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戈尚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14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