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亚峰
在人类进入新世纪之际,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全球化,其势头之强劲,大有不可阻挡之势。它必然会渗透到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随着我国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逐步开放,境外资本的涉足,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引进,势必在意识形态、文化领域、价值观念等方面,给大学生造成直接的冲击和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要充实与全球化相适应的新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领导革命、改革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党凝聚民族力量,团结人民群众,为人民利益而不断奋斗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阶段,坚持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重点内容,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共同理想,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
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世代相传的对自己国家河山、历史文化、语言以及优秀传统的深厚感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伟大民族。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涌现出无数的仁人志士。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社会上出现了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这种观念和倾向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仍有一定的市场。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是优良传统的保持和延续,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坚持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看到本民族的优点和长处,发挥本民族的优势,走本民族独立自主的道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和国内形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激发他们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集体主义教育。经济的全球化实质上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激发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又使一些社会成员极易滋生重利轻义、惟利是图,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践踏道德和法律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所不能回避的一个客观事实。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国家利益高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人民利益。
开放的国际意识教育。现代社会人类由于片面追求物质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开发,导致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生态失衡等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这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我们必须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善于从合作共赢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以“对话”代替“对抗”。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去。
法律法规意识教育。全球化使人类活动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需要严格、完备的法律法规来保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我们必须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法规意识,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国际规则趋利避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具有创新意识,富有理性怀疑精神是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和宣传,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团队协作意识教育。世界科技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新的特征:科技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综合性、整体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门学科相互交错,彼此渗透。对任何重大科技问题单靠个人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团队协作是当今科技新时代的主流。通过相互协作,有利于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为个人的顺利成长创造条件,使个人努力得到放大和提高。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相对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这使得学校对学生进行协作意识的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是国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国民精神形成时期,高校要强化对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使他们既能自尊,又能自律;既能自强,又能自胜;既能主张自己的权利,又能担当社会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
诚信意识教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当前,在大学生中少数人道德失范,信用丧失,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因此,高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大学生中培养以责任、信任和诚实为核心的美德,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信用基础。(作者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责任编辑:丁和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1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