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和完善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振印

  [摘要]创新和完善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机制,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还需要形成科学有效的选用机制、创新求实的培训机制、前瞻性的年轻(后备)干部培养使用机制以及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组织;党管干部;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0)09-0039-03
  
  “党管干部”作为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是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石,是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下,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将党管干部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统一起来,是一个事关全局的重大现实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创新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实现机制应是题中之义。
  
  一、创新实现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三结合”是创新实现机制的指导思想。创新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工作机制首先需要对工作本身确立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需要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和方针政策,主动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把组织考察推荐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相结合,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1]。由此,“三结合”,即党管干部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组织考察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结合,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结合,也就成为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层面又体现为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机制。
  (二)全面把握创新实现机制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具体而言就是“管原则、管标准、管程序、管机制、管监督”。真正落实和有效履行这些管理职责,必然就会对企业提出相应的要求。首先,应将党管干部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相关制度和业务流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考评和考核;应以精干、高效、协调为原则,以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设置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配备党务工作人员,并综合运用党组织工作平台和经营管理工作平台,以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干部管理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其次,面对实际存在的、不可回避且又十分严肃的党建工作被逐渐弱化消融的问题,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并切实通过党建工作职能和责任的明确,使党务工作者尽可能兼任合适的行政或群众工作职务。
  
  二、创新具体实现机制
  
  (一)干部选用严格把关
  1.严格程序,使原则法制化。首先,严格规范干部的选拔任用程序。国有企业党组织在选用干部过程中应规范程序,精心操作,坚持标准,抓好环节,实现“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因需设岗、因岗用人、量才录用”;并注意运用各种形式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干部群众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组织的决策上来,从而使选用视野更加开阔,考察渠道更加宽畅,资质审查更加全面。其次,将原则法制化。在制定和执行选任制度时,必然要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为了使这些原则真正贯彻在干部管理中,应将之法制化,使其成为企业的章制,从而使党管干部工作有法理依据和制度保证。
  2.公开透明,使管理契约化。在干部选拔上,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努力建立和完善“用人开放、岗位开放、机会开放”的动态选拔机制,保证选用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干部选用的各个环节,凡能公开的一律公开,凡能让群众知晓的一律让群众知晓,实现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向“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转变,通过考察程序的群众性、考察方式的科学性来提高拟任干部考察的准确性。党组织应以合同的方式,对新任领导干部任期管理契约化,明确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并依此加强过程管理。
  3.扩大视野,使配置多样化。在对干部的考察上,国有企业党组织应自觉将组织考察与市场配置相结合,力求考察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在考察中结合行为实践洽谈、专门机构测评等工具,客观、具体、全面地刻画评价对象。同时还要建立一支公道正派、了解企业发展战略和用人需求、具有识人眼光的组织人事队伍。党组织应把重视群众公认和鼓励负责、鼓励创新结合起来,把政治素质和工作业绩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引入市场机制,扩大视野,在充分用好外部成熟的经理人市场的基础上尝试模拟市场机制,建立内部人才市场,在不同层面积极推进竞争上岗,以建立公正、开放的干部配置机制。
  4.加强交流,使结构最优化。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通过干部交流机制,整合人力资源,改善可能存在的领导班子不合理结构,使领导班子特别是基层党政班子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对于有些单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不合理的领导班子、甚至存在问题的领导班子,要坚持“安排”服从“优化”原则,推行调整性交流,通过交流其中某些成员来改变班子的结构,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对基本素质较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则应采取培养性交流,把他们交流到基层或跨专业的单位任职,并逐层锻炼,积累全面领导工作经验。根据干部使用周期性规律,还需实行期限性交流,通过交流,不断为干部的成长提供机会,激发他们新的活力。为有计划地对班子结构优化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和调控,确保班子结构符合企业要求,党组织还应完善配套性措施,建立领导班子结构优化模型等管理工具。
  (二)干部培训求实求新
  1.层面全。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制定企业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计划协调、跟班指导和审核把关”的职责。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培训工作,做出系统的规划和部署,使干部培训工作方向明确、目标明确、要求明确。对干部培训工作进行刚性要求,确保各类培训班的参训率。在此基础上,还应十分注意调动和发挥各单位、各部门干部培训的积极性,形成培训工作整体合力。
  2.方式活。其一,内外结合。组织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成绩显著、典型示范作用较强的内部单位,为干部讲课;与社会上科研院所院校挂钩,将各级干部送出去委托培养,或者邀请著名专家教授来企业为干部培训授课。其二,学习研讨相结合。探索实施学习、调研、讨论“三位一体”的开放培训模式,鼓励广大干部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其三,长短结合。从实际出发,采取少办长班、勤办短班的办法,尽最大可能保证各级干部工作学习两不误。
  3.内容精。一是专题化。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找准在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点、热点、难点、焦点及盲点问题,针对各级各类干部的现实状况精选专题,优化内容。二是专业化。根据领导班子“双优化”的要求,组织、引导开办具有部门和行业特点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三是专门化。以“跟上形势发展、跟上事业发展”为要求,及时开展应急、管用、简便、易行的专门化培训。
  4.力度大。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十分重视管理干部的各种培训,要舍得在干部培训上下功夫,在企业内部形成重视培训的企业文化和科学的培训制度。同时,应着力建设培训设施,建立企业自己的培训基地,夯实干部培训的物质基础。为使国有企业管理干部体验国际环境、熟悉和掌握国际规则、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干部培训要有国际视野,要创造更多的出国考察学习交流机会;争取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实现干部交流;与国际知名管理研究和咨询机构签订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协议。

  5.成效实。国有企业党组织要经常以“学理论、解难题、出成果”为要求,使干部在指定必读书目、全面学习基础上,联系本职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确定研究课题,运用所学理论,深入研究思考,提出对策措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后备队伍建设富有远见
  1.强化推荐选拔工作。首先,注重抓好源头。要采取“各级党组织推荐一批、群众举荐一批、组织部门深入基层发现一批”的办法和“公开、民主、平等、择优”的竞争机制,将优秀年轻干部及时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并按照不同层面、不同特点和成熟状况,将各类后备干部分为成熟可用、培养使用和进入视野三个层次。其次,疏通选拔启用渠道。党组织应积极创新形式,全方位招纳优秀年轻人才;同时在现职干部中实行最高任职年龄限制,为年轻人才及时腾出更多岗位。第三,做到“两个同时”。考察领导班子工作,同时考察培养选拔后备干部工作情况;考核现职干部,同时考核后备干部情况,把后备干部培养情况作为现职干部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
  2.加大培养力度。每年分期分批安排一定数量的年轻干部接受各种培训,或结合设备引进及项目考察等活动,让后备干部参与各种交流协作,使他们拓宽眼界,增长胆识和才干。对缺乏必要岗位经历的干部,加大岗位轮换力度,尽快安排到适当岗位;对基本素质好、潜力大、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提供必要的工作舞台,采取外派、上挂、下派等方式挂职锻炼,或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和老同志、老专家的具体指导,提高年轻干部微观操作与宏观思考有机结合的能力和自觉性。党组织应根据企业建设和发展规划,同步制订、贯彻、检查和调整年轻干部培训规划,建立培训预测机制,完善培训考评制度。
  3.增强实践锻炼。首先,开辟多种渠道途径,帮助干部经受磨练,丰富经验,提高能力。如选派一批干部到影响较大的亏损企业和困难企业,根据中央和地方党组织的要求,选派年轻干部支援边疆和西部开发建设等等。其次,采取压重担的办法,大胆让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干部到第一线挑重担,实现事业育人。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项目负责人,选拔任用一批具有较高知识层次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一些资产规模大、经营担子重的子公司班子担任一把手,让他们掌实权,创实绩。
  4.全方位管理。首先,提高选拔的透明度,推行民主机制,走群众路线。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切实推广干部任前公示制,把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和群众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其次,推进干部交流措施。在年轻干部中实行党务干部与行政、管理和业务等工作部门的干部交流,以及新老企业和困难企业的干部交流,并强调向生产一线倾斜、向重要岗位倾斜、向重大科研项目倾斜、向重点建设工程倾斜,使年轻干部的交流面始终保持在一定的比例。第三,加强监督,跟踪管理。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措施,经常分析和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动态,加强正面引导,实行动态管理,实行关口前移,防范在先,警钟长鸣,使他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廉洁自律的良好精神状态。每年定期调整后备干部,及时调整个别表现不好、工作实绩不突出和发展潜力不大的后备干部,同时动态补充优秀的青年人才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并对入库人员实施分层次、专业族群的培养管理,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后备干部日常考核和跟踪管理格局。
  (四)干部考评客观公正
  1.以提升干部能力水平为出发点,实施绩效评价。要从提高干部能力水平和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出发,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在实施绩效评价中,要本着客观、实际的原则,拓展评价主体,强化过程管理,注重考核工作实绩,注重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整合资源,推动企业各项工作。
  2.以能力和业绩为重点,力求评价准确客观。要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工作能力和实绩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价。要做到既看指标数据,又看群众评价;既看发展速度,又看发展质量;既进行纵向比较,又进行横向比较;既看客观条件,又看主观努力。对领导班子的考核,侧重于思想建设、团结协作、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对干部个人则从政治素质和领导力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在考核中,能量化的指标全部量化,实在不能量化的内容用群众满意度来检验。
  3.以任期绩效为任用依据,分析和衡量干部绩效及能力。把握干部任期绩效的特点,将考评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环节和一种方法手段,而不是简单地“以考代管”。为避免出现“成绩众人要,责任一人扛”的现象,应严格区分整体绩效和个体绩效,即领导班子的工作成果和干部各自的工作成果。应注重考核结果的分析和运用,注意提高组工干部知人善任的能力,善于从干部的政治品德、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论中识别干部,真正做到人岗匹配,“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
  4.以诚信示范为标准,检验和突出干部的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以建立职业诚信评价标准为载体,以“双优化”为手段,在干部中广泛开展诚信示范活动,坚定干部诚信奉职的思想理念,使干部“内诚于心,外信于民”,达到“自觉、坚定和慎独”。
  5.以“退出”机制为保障,形成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用人机制。对某些因健康问题、结构问题、任职表现不宜再担任现职的干部,要通过一定程序卸去或调整其领导职务,形成干部警示和监督工作机制。对退下来的干部,一方面做好谈心沟通工作,及时化解思想顾虑,使他们退得安心;另一方面要制订相关待遇政策,针对各人特长,开辟专业、业务职务序列的新通道,将退下来的干部归入相应的层级岗位,实行相应的层级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科学发展优势[J].求是,2009(17):5.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共宝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校讲师。
  ■ 责任编辑:晏蔚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0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