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俄经贸战略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亚平 赵瑞军

  [摘要]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共同实施,为中俄毗邻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机遇与挑战,这不仅带来两国地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而且提升了东北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水平。
  [关键词]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振兴;开发;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5-0035-0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与经济全球化并行发展的两种趋势,是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表现。近些年,中国与俄罗斯两个毗邻大国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推动下,两国区域经济合作,尤其是边境地区的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一、中俄经贸战略合作的机遇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计划经济时期为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却落伍了,现在的东北地区大大落后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2003年底,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这标志着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全面启动。2002年3月19日俄罗斯联邦政府颁布第169号命令,批准实施《远东经济与社会发展纲要》。《远东经济与社会发展纲要》实施以来,远东各联邦主体纷纷制定发展战略和采取措施,把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与中国东北边贸合作列为优先发展方向。俄罗斯政府正在计划大规模投资开发远东地区。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未来6年,俄罗斯政府对远东的投资将达220亿美元。两国不谋而合的边境地区发展战略与纲要必将为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不仅促进各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为进一步提升中俄毗邻地区区域经济合作水平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积极推进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既有利于俄罗斯远东的开发,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的区域合作已具备了有利条件。
  1.优越的地理区位。东北地区位于东北亚中心地带,周边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相邻,有4637公里的边境线和2178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远东地区北临北冰洋,东濒太平洋,南与中、朝接壤,与美、日隔海相望,是俄罗斯通往亚太地区的门户。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相邻,便于开展经贸合作,两个地区都处于亚太、东北亚重要位置,有利于东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2.发达的交通。在中国东北地区,由北到南有哈大线、京哈线,这两条线路不仅将黑龙江、吉林两省的沿边口岸和辽宁省的沿黄海、渤海的开放口岸连接起来,也与全国各地四通八达。以大连为中心,构筑东北乃至东北亚的水运枢纽,航空交通运输便利。这样形成了以港口为门户、铁路为动脉、公路为骨架、航空和管道运输相配合的连接全国各地和东北亚地区的纵横交错的立体运输网络。
  3.丰富的资源。中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130多种矿产,发展现代化工业所需要的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及建材等都有一定储量。东北地区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和主要商品粮基地。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在中俄经贸关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土地面积约为俄罗斯总面积的40%,人口占6.5%,国民生产总值占6%。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占全俄储量的40%(超出200亿吨),石油储量96亿吨,天然气储量140万亿立方米。森林资源、水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2.7%,木材储备占32.9%,海产品占俄总量的60%多。远东是俄罗斯重要的原料供应地。
  4.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一是自然资源的互补。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木材、矿产、渔业等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大。中国东北地区能源需求很大。二是产业结构的互补。远东地区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加工业十分薄弱,而东北地区加工业和轻工业与俄企业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三是人力资源的互补。俄罗斯远东仅有人口620万,平均1.1人/平方公里,远远低于全俄8.4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从1989-2002年,远东人口减少了125.7万人,随着出生率下降,人口年龄结构更加恶化,远东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统计,东北三省每年有富裕劳动力1000万人,且劳动力成本低,技术素质高。从中国进口劳动力,可以互利互惠,不仅缓和东北劳动力过剩的压力,而且解决了远东劳动力匮乏的问题。俄远东缺乏建设资金、劳动力以及必要的技术和设备,而中国东北振兴需要俄能源和技术,虽然两国经济特点不同,但对外开发的诉求和寻求利益的目标一致。
  
  二、中俄经贸战略合作的意义与挑战
  
  中国积极参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开发,俄罗斯参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发展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它的意义是:
  1.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的区域合作,为两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国际竞争与合作构筑了战略平台。东北亚地区是目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0%,有人预测,到2015年将达到30%。到2010年前后,东北亚地区的总人口将达到6亿,未来消费市场巨大。中国是东北亚地区经济成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俄罗斯是能源发展潜力巨大的国家,两国的区域合作必将带动东北亚的繁荣发展。
  2.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东北振兴离不开俄罗斯,俄罗斯远东的开发也离不开中国。东北素有粮食、煤炭、木材、石油基地之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能源等原产料的优势已不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资源和市场对于东北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在前苏联经济框架下,远东地区一直是全苏原材料供应地。经济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产业部门是能源、林业、渔业和军工生产综合体。这些年来,该地区主要靠出口能源、木材、水产品、废钢铁等维持经济运行和生活必需品及食品的进口。远东对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已形成较高的依存度。
  3.市场的需要。远东未来的大发展除了需要俄政府的支持外,离不开与中国等东北亚国家的紧密合作。远东人口少,自身市场也有限。因此对远东来说,最重要的是外部市场。远东与中、日、韩三国的贸易额占了自身贸易总额的70%-80%,而中国占的比例又最大,其中东北地区对俄贸易约占22.9%。目前,俄罗斯在大力发展远东,中国也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两国政府正在努力寻找双方各自大发展的契合点。
  中俄区域合作发展势头强劲,但仍有一些问题影响着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1.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复杂多变。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两国对外经济政策不得不经常调整,尤其在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上,俄罗斯不同利益集团主张各异,还有人煽动“中国威胁论”,这些都制约了两国的区域合作。
  2.中俄法制法规不完善。由于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俄罗斯远东地区既未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缺少必要的竞争环境。此外,中国也缺乏对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特殊性的认识,常常表现得急功近利。双方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影响了市场开放的程度。
  3.中俄区域合作还面临国际竞争。东北和远东既是毗邻,又有多年的合作历史。然而,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对外开放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全方位的,对任何国家都是机会平等的,所以在中俄区域合作中,竞争与挑战同时并存。
  4.中俄区域合作方式落后。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在双方经济交往的作用较为有限,双方只是一般的贸易,几乎没有加工贸易,相互投资总体规模不大,没有推进生产、来料加工等现代合作方式。
  
  三、加强中俄经贸战略合作的举措
  
  充分利用两国自身的地缘优势和经济互补性,大力开展区域经贸合作,是中俄发展全面经济合作关系的趋势。
  1.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边境口岸通行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建设,加快高速铁路网和公路网建设,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航运中心。
  2.加强能源领域合作。俄罗斯每年通过铁路向中国输送1000万吨左右的石油,输油管线建设的前景日渐明朗,利用地缘优势,参与石油、天然气管道交通建设。积极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石油的开发,提高资源的深加工度,提高资源性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效率,增加就业,把供产销连接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贸易合作。俄罗斯远东的发展,带动了城市住宅、道路等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建筑和建材市场的繁荣。俄罗斯远东从莫斯科运输建筑材料路途远、时间长、成本高,因此发展与中国东北地区的边贸是它们的首选。要把两国边贸形式从单一的易货贸易扩大到资源开发、工程承包等经济技术和投资合作,并逐步建立起跨境生产加工基地、科技成果产业化园区,从地域上延伸至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
  4.加强科技合作。俄罗斯拥有世界一流的科技实力,与中国东北地区的技术需求和产业基础之间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互补关系。东北地区是前苏联上世纪50年代援建中国项目最多的地区。“一五”时期援建的156个项目有58个建在东北,其中辽宁24个,黑龙江22个,吉林12个。利用俄罗斯技术优势,并吸引俄罗斯专家对援建东北的58个重大项目进行更新和改造。
  5.加强劳务合作。东北地区劳动力储备丰富,且价格低廉,对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有较强的吸引力。进一步组织好农业、建筑等行业的劳务输出,利用俄罗斯远东的土地、草原等资源,开发俄罗斯市场紧缺的蔬菜、水果、肉类、奶类等制品,继续组织建筑企业开展对俄罗斯房地产开发及工程承包。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共同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中俄毗邻地区区域经济的合作水平。
  
  责任编辑 宫秀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4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