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秀茹 石水莲 王秋兵
[作者简介]董秀茹(1972-),女,黑龙江依安人,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石水莲(1982-),女,山东淄博人,沈阳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王秋兵(1962-),男,河北邢台人,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学、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研究。
[摘 要]本文对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十地集约利用的分类、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评价、当前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国内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供研究学者、管理人员参考,同时在实践中对指导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土地集约利用分类;土地集约度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06-0027-02
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节约集约用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处理经济建设、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发展和建设必然要用地,也包括占用一部分耕地,这都是正常现象,但问题的关键是,一些地力用地观念落后,―味着眼于新占地、占多地、占好地,大手大脚,粗放利用,浪赞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而我国上地资源又非常短缺,因此,进行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已成为决策界和学术界所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现将学术界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
对于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最早的研究来自李嘉图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提出的地租理论。他们针对农村土地利用提出了农业土地集约经营,即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的土地面积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马克思曾这样界定:“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节约化,无非是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于毗邻的土地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勇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指随着土地价格或地租的上升,要求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投入和产出不断提高,以实现当边际投入等于边际收入时土地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土地利用状态。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彭德福认为,十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土地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尚未充分利用的存量土地的投入、转变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通过改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潜力,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目标,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利用效益,使土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促进城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的动态过程与状态。(2)十地集约利用的概念源于农业社会。我国两千多年前的《齐民要术》、明代的《沈氏农书》等文献巾都有精辟的论述。土地集约利用就是增加土地投入,以获得更多产出的土地开发经营方式。(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指以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及相关法规为导向,通过增加刘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开发经营模式,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节约土地资源。(4)节约土地是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之一。(5)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是经营好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大力开发复垦整理土地,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建立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
二、土地集约利用的分类研究
刘勇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在土地利用性质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单位十地上的投入量,以使土地利用价值实现最大化的日标。二是通过改变上地利用的性质,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的预期,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和大幅度增加单位土地上投入量.以使新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目前在我国学术界对土地集约利用按集约内容的分类还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一种意见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集约利用是“资本”在同一块土地上的集中的理论,认为土地集约利用只能分为劳动集约和资金集约两种,而土地利用科学技术,必须通过劳动集约或资金集约才能实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不可能在土地利用中很好地运用,因此不存在技术集约方式。另一种意见认为劳动集约和资金集约,离开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能单独发展,不会很好地发挥增产作用。现代技术迅猛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在土地利用上大量采用,科学技术在土地利用中已占重要位置,形成了许多技术密集型的土地利用,土地增产在很大程度上靠科学技术,在土地集约利用中研究技术集约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土地集约利用应划分为劳动集约、资金集约和技术集约。
还有的专家认为土地集约利用按土地集约利用方式的分类分为平面型集约利用、立体型集约利用、时间紧凑型集约利用,价值附加型集约利用和综合型集约利用。平面型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同一利用空间上,对土地投入更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此来提高土地生产率。立体型土地集约利用是将农业生产活动向空中发展,在同一面积的土地上同时利用几个处于不同空间的生产项目,从而多层次地增加土地投入和产出。此种集约利用主要是利用不同农业生产项目在空间利用上的层次性差别,通过提高空间利用率来提高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时间紧凑型集约利用是通过优化安排在同一土地上的不同时间的生产项目的衔接时间,使前后茬衔接紧凑。安排更多茬次宋增加土地投入和产出。价值附加型土地集约利用对土地产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转化,在土地产品中追加更多的劳动投入,实现土地产出的价值增殖。综合型土地集约是指综合采取上述措施,即追加每一利用层次的生产项目的劳动投入和产品产出,同时又增加利用层次的优化前后茬生产项目的衔接时间,使其更紧凑,另外还对各种农产品沿食物链及物质、能量、价值循环方向增加饲养、加工等环节,增加产值。
三、当前我国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候百曙认为,当前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对的几个问题是:房地产用地的结构性矛盾影响土地资源的公平配置;工业用地已成为土地粗放利用的典型;汽车产业发展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可承受能力。我国一味地向美国、欧洲看齐,不顾及中国的人口和土地现状而盲目扩大汽车拥有量,只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经营城市”理念应得到全面正确的认识等。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刘成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系孙翠兰认为,目前我国农村上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有:大量土地被圈占,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农业用地粗放经营,耕地质量下降严重;由于农村土地产权不清,造成了很多问题。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对来自政府方面的侵权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的制约,对农户在使用土地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也难以给予约束和监督等。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张丽君认为,当前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现象也比较普遍。由于农地占用成本低,导致城镇建设轻挖潜重扩张。土地资源闲置严重,阻碍了土地利用资源效益的发挥;土地单位产出偏低,严重影响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提高;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欠科学,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合理;开发区兴建盲目性大,重复建设和圈地现象很严重。
还有的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有:盲目设立开发区,浪费大量土地;“政绩工程”加大了城镇土地的扩张;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匹配性差;土地利用方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丁土地集约利用的资本条件,而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资本短缺问题仍很严重,土地利用可能仍以粗放型为主。
四、我国实施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建议研究
彭德福认为,上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完善法律制度、搞活经济运行机制和改革行政骨理体制等,逐步建立一个全社会关注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
储根荣认为,杭州巾在深化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工作中,坚持“一优两宽两严”(优化城市规划、放宽容积率限制、放宽建筑高度限制、严格控制建筑密度、严格控制绿地率),完善了建设项目用地监管考核机制,全面开展厂闲置土地清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刘成刚、孙翠兰认为,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应采取以下对策:建立耕地地力保养和环境保护制度;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农村土地整理;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严禁违法违规出让耕地;优化农业用地结构,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积极推进土地占用税改革等。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汪波、王伟华提出,要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应引人目标管理,客观分析城市现状和问题,确立全面的土地集约利用日标;要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政府意愿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土地在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还要注重政策和措施的评估。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徐伟金等认为,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化用地主体结构、布局模式和区域分布,力促土地合理利用;强化新增用地总量控制、指标前置控制和事后监督管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总量和提高集约利用水平;用好农村闲置宅基地、城镇闲置地和企业闲置地。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单位用地的要素投入、建设指标和经营运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已利用土地的使用质量;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统筹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变土地利用的单―功能为综合功能。]
参考文献:
[1]刘勇.关于实施土地集约利用战略的若干措施[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5,(8).
[2]刘成刚,孙翠兰.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田.河南国土资源,2005,(4).
[3]何芳,吴正训.国内外城市土地集节约利用研究综述与分析[J].国土经济,2002,(3).
[4]侯百曙.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对的几个问题叶浙江国土资源.2004,(3),
[5]张丽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田.资源经济.2005,(9).
回汪波,王伟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
[7]徐伟金等.强化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J].浙江经济.2005,(12).
责任编辑 王安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49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