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国家竞争力:美国的经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兰柱玉

  如何培育国家的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经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验是极为典型的,对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美国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经在很多产业确立了领导地位,20世纪50年代以及60年代初期,美国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的范围进一步拓宽,生产率也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其基本经验是什么呢?
  
  1.通过创新不断提高要素的质量
  美国是自然生产要素丰裕的国家,有大量可耕种的土地、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然而美国的成功并不仅仅源于要素禀赋,它的要素创新机制也是独一无二的,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大量、持续的投资一直用于要素质量的升级。二战期间,受国家战备的刺激,要素创新的投资达到了史无前例的规模。在电子、航空、合成材料、医疗和核能方面的巨额投资带来了美国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对于这些领域的研究持续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此奠定了美国在很多基础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在战争期间,生产技术水平被推到了新的高度,确立了大规模生产的领导地位。同时人力资源的发展也得益于此。大批军人在军队受到了严格的训练和重要技术的培训,尤其是在航空和电子方面,退伍后成为各个产业发展的后备军。在其它科学领域,如化学、医药,研究经费迅速增加以满足战时所需。除此之外,在美国的科学、教育和很多领域汇聚着世界顶尖人才,很多杰出的科学家来到美国并继而成为美国公民。
  战后,要素创造并没有停止。对教育的投资贯穿着整个20世纪60年代。政府通过法案为退伍军人提供继续教育和培训。教育被看作是摆脱贫困的基本要素。美国的教育体系具有高质量、高标准的特点,大量的国外学生都选择到美国进行深造。政府对教育的持续投资使更多的人能享有高等教育。结果是美国的工人、工程师、管理人员是世界上素质最高的。
  冷战为研究方面的投资继续提供着动力。他们号召不仅要多培养工程师、科学家,还要致力于争夺宇宙空间。基础设施方面也在健康发展,现代化的运输、通讯覆盖整个国家。总之,美国的基础设施无可争议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然而,美国的要素环境也同样存在劣势,但它们最终还是被转化成了优势。例如,战时原料的缺乏激发了在新材料方面的突破。再如,在战后初期的一段时间里,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工资水平很高,而且在五六十年代还在迅速上涨,迫使美国企业快速转向自动化生产,并寻找减少劳动力的方法。
  
  2.通过扩大国内需求,增强国际竞争力
  在20世纪60年代,很多人把美国国内的市场规模当作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比美国市场规模更重要的是它的构成。在欧洲和日本还在应付产品缺乏,把重点放在生活必需品的时候,美国已经成为消费社会。以大规模生产为导向,美国企业率先推出低成本、标准化产品。接着,这种观念被进一步演化成生产一次性商品。美国人生活富裕而且非常重视生活的方便性。因此,纸巾、一次性笔,甚至一次性手表应运而生。生活上富裕还意味着美国对很多其它消费品的较早的使用。例如住宅向郊区转移和家庭的小型化对电器、汽车、空调、草坪维护产品等,要求越来越高。工作时间的缩短使消费倾向于娱乐、休闲。电影、音像制品、体育器械成为美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美国还是服务产业专利的孵化器。高收入和方便导向的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者接受个人服务的意愿,使美国的服务产业的发展又比其他国家快了一步。除产品的生产之外,美国的营销方式、渠道、技术都位于先锋的地位。在美国,很多产业的国内需求还得益于电讯、电力、煤气、烟酒部门的私有化。私营企业具有独立性,在利润驱动下,比政府垄断部门更加具有前瞻性。最后,国防需求也是刺激美国产业较早发展的动因之一,例如,半导体、计算机、软件和空间技术。在很多重要产业日益增强的国际主导地位,伴随着保护主义的盛行导致了美国大规模地进行国外投资。因此,美国企业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投资商。
  
  3.政府政策要有利于国家竞争优势的增强
  政府对产业的直接干预是各国中最少的。集体所有权极其少见。相反,美国政府的影响是间接的。一个是对要素创造的影响,在教育、科学和基础设施方面大量而持续地投资。另一个就是政府是竞争的保护者。美国是建立在竞争基础上的国家。重要的产业都存在着激烈的国内竞争。竞争者把各自推向创新和升级。反垄断法、自由开放的贸易体系、有步骤地减少卡特尔,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竞争的重视。最后,国防项目对促进科学进步和创造国内先进需求是有极大帮助的。总之,在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创造竞争优势和使竞争优势升级的强有力的、自我加强的系统。它的结果就是高的、持续增长的生活水平,累积的国家财富,低失业率,和启动社会性投资的能力。这些投资回过头来又刺激了对先进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责任编辑 姚黎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5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