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团场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强始学
新世纪新阶段,兵团团场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只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兵团团场才能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深化团场改革,解决团场体制和机制转变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屯垦戍边事业的新局面。
一、从团场发展的现状看,必须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团场的发展以改革为动力,坚持走精准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农业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竞争水平明显提高。团场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但受兵团发展水平影响,未来发展的难度仍然巨大。
农业增长速度全国领先,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于全国和自治区3.5个百分点和0.4个百分点。在1978年至2007年的30年间,兵团有近2/3的年份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农业经济总量稳定增长,30年来,兵团农业经济总量增长8.5倍,2007年实现增加值162.59亿元。
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棉花总产不断创历史新高,2007年达到124.72万吨,占自治区近一半,占全国近六分之一;油料、番茄、甜菜均实现了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双增长”;畜牧业、园艺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园艺业初步形成了香梨、番茄、葡萄、干果四大特色产业基地,区域布局渐趋合理;辣椒、葡萄、香梨等蔬菜、果品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食葵、打瓜、色素菊花、香料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已成为一些团场的支柱产业。
虽然兵团农业保持着全国的领先地位,但工业由于历史和自身的原因,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遇到了重重困难,还出现了一个逆工业化的时期,工业化水平总体处于偏低状态,经济增长水平与全国和自治区相比不快。改革开放30年,兵团经济年均增速只有9.5%,比全国9.8%的年均增速低0.3个百分点,比自治区10,4%的年均增速低0.9个百分点。由于工业与农业没有协调发展,当前还面临着工业需要大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有关理论和现实分析,兵团经济总体上处于工业转折期,还没有进入大规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正是由于兵团经济发展水平偏低,难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农业和团场,从而影响了团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也影响到团场的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团场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9966元增加到12353元,而所占比重却由兵团平均水平的77%下降到72%。
(二)团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但受兵团产业结构的影响,团场产业结构、农业内部结构、产品结构问题依然突出。
针对兵团种植业比重偏高,畜牧业、果蔬园艺业比重偏低,种植业中又以棉花比重偏高的状况,兵团各级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大力促进农业的优化升级。但两年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不快,种植业比重过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畜牧业比重提高不仅没有突破性进展,反而有所下降,果蔬园艺业比重提高幅度甚微,未能有效地促进种植业、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团场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三)职工收入较快增长,但开辟增长的新途径难以突破。
2006年至2007年,团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2.8%,远远超过规划预期8%的平均增长速度,是规划目标的近2倍。2007年,团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6193元,增长28.3%,已超过规划目标6000元3.2%,2008年,预期达到6500元,提前3年完成规划预期目标。
团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十五”末的2.03:1缩小到2007年的1.7:1。
但团场职工在发展多种经济、增加收入方面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职工总收入中有70%来自种植业、20%来自畜牧业,只有10%来自非农行业。目前兵团绝大多数团场职工在占有较少资源量的条件下,主要承包经营具有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的农牧业,难以保障职工收入持续高速地增长。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但综合效益仍然偏低。
兵团加强了粮食、棉花、甜菜、番茄、果品、畜牧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技术改造,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利润超过千万元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已落实8家。建立了一批有一定组织规模的农产品协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各师成立了蔬菜、香料、养猪、养羊等协会,逐步规范运作,在组织服务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兵团在整合优势资源、形成集团化优势方面进程不快,也没有形成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机制,综合效益仍然偏低。2007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总值之比提高到04:1,只比2005年0.31:1的比值提高了近0.1,离“十一五”规划0.8:1的目标相差较大。
(五)“三大基地”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就巨大,但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建设推进缓慢。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007年,高新节水灌溉面积830万亩,占兵团总播种面积一半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节水灌溉基地;以农业三个“十大主体”及精准农业六项技术为主导的适用技术,对农业增产增收和现代农业建设起到重要助推作用。2007年,农作物精量播种112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2%。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5%,居全国领先水平。但收获水平较低只有50%,棉花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12%。机采棉采收面积103万亩,基本维持在“十五”末水平,距规划500万亩的预期目标差距很大。
二、只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不断深化团场改革
当前深化团场的改革就是要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团场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以“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为基本框架的体制机制。要按照“土地长期固定、生产自主经营、各项费用自理、经营自负盈亏、负担只降不升、享受社会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土地承包经营工作。
继续深化团场产权制度改革,牲畜、大棚、农机具、喷滴灌设施等可以明晰到户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设施,都要按照“公开透明、让利于民”的原则,尽快做到产权明晰到户。积极稳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农资采购和供应要真正体现兵团规模经营的优势,减少费用、降低成本、参与竞争,保证农资价格不得高于同期同类同质产品的当地市场价。
必须全部撤除大宗农副产品收购关卡,按照效益最大化、市场化原则对大宗农副产品进行管理,建立和规范农产品收购定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利
益。
要按照兵团党委关于职工减负“三步走”的要求,建立和完善职工减负的长效机制,在已有62个团场职工除自身受益外的负担全部免除的基础上,其他团场的承包职工负担2010年减少50%,2015年之前力争全部免除。
要创新团场财务体制,规范团场财务管理,团场要建立起责权利明确规范的财务体制和“一总两分”为主要内容的财务管理办法。要正确处理好团场和职工家庭的经营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要巩固团场机构改革成果,继续搞好撤营并连和团场事业单位整合工作,妥善安排分流人员。要坚持“还田于民、还利于民”政策不动摇,杜绝干部与职工群众争利的行为。
三、只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团场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团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着力把握团场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团场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团场发展方式、破解团场发展难题,逐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兵团屯垦戍边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对团场发展进行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的开发。
由于团域之间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未来开发潜力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区域之间产业发展重点、规模必然会有较大的差别。
“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应主要承担发展经济的功能,主要任务是做大经济总量,大规模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经济有效增长;“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应主要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依据有关资料,兵团各农牧团场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年平均人均生产总值为1.013万元,其极端绝对差异为1.886万元,即三年内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22团与人均生产总值最低的皮山农场相差1.886万元,极端相对差异是6.806,也即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22团是人均生产总值最低的皮山农场的6.806倍,变异系数为34.90%,可见兵团各农牧团场人均生产总值差异明显。
由于未能有效地对团场功能进行定位,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农六师、农七师、农八师、农十二师属于兵团“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最好”的区域,2006年上述4个师人口占全兵团人口的44.1%,经济总量占全兵团46.0%,2007年,上述4个师人口占全兵团人口的45.9%,经济总量占全兵团43.9%,经济聚集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2.1个百分点,没有出现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只有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未来开发潜力对团场功能进行定位,采取差异化的开发方式。
北疆重点开发的团场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立足自然和人文两种优势资源,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内抓增量,外抓引资,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该区域团场要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使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南疆重点开发的团场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高效农业为依托,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推进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名牌战略,形成规模效益,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和职工增收,通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繁荣团场经济。
边境重点开发的团场加快农业特色优势资源转换,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依靠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道路交通、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搞活三产,充分利用边境地缘优势,实行“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拓展边境贸易,打造边境商贸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
限制开发区域可以在维护好当地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选择、有条件地进行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农业、畜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资源富集地区适度发展资源开采、旅游、农畜产品加工,通过专业化优势特色产业带的培育,在市场需求多样化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差别化产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断增强戍边实力。同时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不断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二)坚持“统筹城乡”的基本方略,加快推进团场城镇化。
城镇化对于兵团这个长期植根于土地、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特殊组织来说,它的产生与发展正在改变团场乃至兵团50多年来的发展模式。
1,做强石河子市、培育壮大阿拉尔市。扩大石河子市的行政区划面积,拓宽石河子市的发展空间和承载大型工业项目的能力,把石河子市做成新疆的大城市,形成新疆的乌鲁木齐一石河子都市经济圈,有序地承载兵团团场特别是人均占有农业资源少的团场的农业人口转移。
做强石河子市、培育壮大阿拉尔市是“十一五”规划的战略构想,但从“十一五”头两年看,石河子市、阿拉尔市对兵团经济带动作用未能显现出来,在南北疆的战略地位也没有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必须从战略高度对两个重点城市重新进行功能定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措施加快石河子市、阿拉尔市的发展,否则会导致兵团最重要的经济板块在乌昌一体化中出现边缘化的可能,无法扭转兵团在南疆的经济比重下降过快的趋势。
2,花大力气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推进五家渠市、图木舒克市的发展,力争做成新疆的中等城市。新建城市发展缓慢严重影响到了团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从财政、税收、信贷、土地、投资、产业、人口、人才等方面推行切实可行的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聚,有序地承载所在区域团场农业人口的转移,带动周边团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建设“三大基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建成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国家交给兵团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方向。
(四)促进团场职工持续增收。
1,贯彻实施“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把国家、兵团对农业的有关免税、补助、补贴、减费等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承包职工,确保职工负担只减不增、减负后不反弹。
2,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既要做足1500万亩耕地精耕细作的文章,又要做好3640万亩草地、650万亩林地、72万亩茶果桑园、260万亩水面等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文章;既要发展精细农业、精品养殖业,又要拓展和培育生物能源、生态、旅游、休闲、文化等农业的多种功能,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3,拓展团场内部的增收空间。必须把壮大团域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加快团场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团场二、三产业,为团场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4,广辟团场劳动力外部的增收渠道。团场劳动力外出打工是当前和今后团场劳动力增收的重要渠道。必须切实保护好团场外出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搞好就业服务,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合理回报。
5,依据兵团的特殊性,遵循国家政策,合理进行土地流转,适时扩大土地规模经营。
(作者单位:兵团党委党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56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