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观念制约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落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重吞
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既是一个改革勇气和行动措施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有五大观念制约着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落实。
一、不科学的发展观念
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是对兵团现行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需要着眼于更好更快发展,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和推进落实。但在具体落实中,一些团场领导却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念,导致促进团场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彰显。
一是不能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发展。把发展仅仅当作提高了多少产量、增加了多少产值、发展速度有多少等等,实际上还是单纯用生产总值来衡量发展。一些团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为,体制改革不属于发展范畴,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只是一种改革举措,与团场发展关系不大。因此,在考核团场发展业绩和领导政绩时,不能将发展指标同改革指标统筹起来,不注重对体制改革和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考核,进而导致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和成本去落实基本经营制度。
二是缺乏对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在兵团事业发展整体上的重要性的认识。认识不到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兵团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就在于突破体制性障碍、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一些团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为,团场基本经营制度落实与否主要是上级领导的要求,对于实现兵团及团场又好又快发展是两回事。因此,只是就上级领导的要求被动地抓落实,不能从建立更有利于发展的体制机制的高度,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去落实,导致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抓得不紧、办法不多。
三是始终难以跳出就生产谈发展的思维。把团场发展仅仅定位在生产而不是经营上,认识不到基本经营制度不仅是一种体制改革,更是一种发展方向上的创新,是将团场从生产单位转变成经营单位、把发展方式从单纯生产转向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创新。一些团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团场的经营性定位认识不足、准备不够,认为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会导致对生产控制力的减弱,影响到团场的发展。因此,在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中,存在着犹豫甚至抵触心理,导致许多改革措施一步三折、徘徊不前。
二、不正确的利益观念
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是对兵团现行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需要着眼于维护职工群众权益、发挥职工作用来推动落实。但在具体落实中,一些团场领导却缺乏正确的利益观念,导致职工群众的新期待和利益得不到满足。
一是不相信甚至防范职工群众。认为职工自己没有能力种好庄稼,必须由团场对生产进行组织和管理。担心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后,团场不能直接管理职工,变成空壳,干部手中的权力得不到体现。害怕土地长期固定承包后团场难以再干预职工的生产,顾虑“两费自理”、产权改革后,团场没有了影响职工的手段,职工会不听话、难管理。担心生产自主经营后,职工不听团场的生产安排,团场完不成指标。因此不愿意让职工完全“两费自理”,产权改革、生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始终难以到位。
二是借口维护团场利益而轻视漠视甚至损害职工群众的利益。土地承包中巧立名目,通过各种理由增加职工承包费用和负担。看到土地效益提高后,想方设法改变承包合同和期限,土地承包一年一变。农资采供中,打着维护团场利益的旗号实行垄断经营,强迫职工高价购买。农产品收购中压级压价、强行收购,为了防止职工把订单产品卖给市场,不惜动用行政手段沿途设置关卡;甚至以降低职工社会保障、退休养老、就医就学等福利相威胁,强迫职工把产品低价卖给团场。
三是不去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而是与民争利。少数团场干部的主要精力不是放在降低职工负担、解决困难、做好服务上,而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利用手中权力在承包土地、产权改革、农资采供中为自己捞取好处。在土地承包中利用分包权优先承包大片好地;在落实“还田于民、还利于民”措施中,隐瞒和不愿退还自己承包的土地;在产权改革中,利用职权为自己低价优先购买大型农机具等。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在落实中跑调走样,困难重重。
三、不合理的体制观念
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是对兵团现行体制机制的重大改变,需要着眼于处理好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来推动落实。但在具体落实中,一些团场领导却缺乏合理的体制观念,导致制度创新的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
一是习惯于认为兵团的特殊体制和市场机制不能结合甚至将其对立起来。认为兵团的存在就是为了戍边,这种体制就是为了有利于戍边而设计的,不是能够同市场经济结合的体制;经济发展对兵团不起决定性作用,许多团场所处的环境也不适合发展生产,兵团应该由国家养起来,而不是靠自己发展经济来养活自己。认为建立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寻求同市场经济接轨的做法,没有必要,会削弱兵团的戍边作用,削弱兵团的存在价值。因此,对建立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抱有抵触心理。
二是习惯于认为兵团特殊体制在市场经济中有自身的优势,不需要改、不能改。认为兵团生产管理体制是大农业的体制,是一种集约发展的模式,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是很先进的体制,不能轻易改变,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还应该不断加强;尤其不能回头去走农户分散经营的路。认为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是以职工分散经营为基础的,会削弱兵团的大农业生产体制,削弱兵团在市场经济中的优势。因此,对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抱不赞同甚至反对的态度。
三是对兵团特殊体制的弊端认识不充分、不到位。认为兵团用行政命令进行生产管理的方式长期以来运行得很顺畅,感觉用这种方式组织职工群众也很有效,感觉不到必须要改的压力和迫切性,也不知道要怎样改、改了是不是更好。认为建立基本经营制度,把本来已经很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都打乱了,职工群众不好管理,上级的生产任务难以落实,团场的利益受到损失,感觉不到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带来的好处。因此对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抱有怀疑的态度,在落实上不积极不主动,要求一步改一步。
四、不彻底的市场观念
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是对团场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的新的提升,需要着眼于面向市场、靠市场获得收益、成为市场主体加以落实。但在具体落实中,一些团场领导却未能树立彻底的市场观念,导致团场不能成功地同市场相对接。
一是对市场、对竞争怀有恐惧心理,不敢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市场。认为团场基本经营制度要求团场直接与市场打交道,而市场中关系复杂,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又不了解底细,虚实难辨,人人都在追逐利益,很容易上当受骗;再者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很难及时掌握和准确预测,但又要迅速作出反应,万一决策失误给团场造成损失,责任难以承担。一些职工长期以来也习惯于依靠团场、听从团场安排,让他们直接同市场打交道,感觉有些把握不住;在自负盈亏上愿意负盈不愿意负亏。
二是考虑问题习惯于从计划出发而不是把市场放在首
位。对市场手段知之不多、用不习惯,不知道如何运用。在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中,特别是处理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决策时,习惯性地依赖计划和行政处罚方式。在落实中遇到新的困难和矛盾,不是运用市场方式去解决,仍然想着动用行政命令和计划手段。为了解决“撤卡”后可能会导致团场收购任务下降的问题,一些团场不是在保证收购公平和做好收购服务上下工夫,而是试图运用其他惩罚、取消福利等行政措施保证收购。
三是找不准在市场中的位置,不懂得运用市场规律、通过市场加快发展。对市场本身缺乏学习研究,在适应市场时始终抱着试试看、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前景如何,习惯于以产定价、以产定销,不习惯根据市场需求前景规划和调整生产,不太注重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实现。不知道自身在市场中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不懂得运用团场的组织化、集约化生产优势进行市场谈判、获取最大利益,结果团场基本经营制度蕴涵的兵团优势难以获得市场实现,看不到落实的益处。
五、不敢闯的领导观念
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是对长期习惯的思维和做法的重大改变,需要着眼于打破主观偏见和习惯势力的束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在具体落实中,一些团场领导却缺乏敢试敢闯的领导意识,导致团场缺乏应对新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
一是创新勇气不强,缺乏创新和敢于争先的意识,不能坚持创新。一些单位领导虽然也认识到传统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也曾经有改革的想法,但看到其他团场也面对同样的问题都没有改,自己也不愿意去冒风险、出风头。一些领导认为自己任期只有几年,不改对自己也影响不大,改了说不定反而会有不好的影响,因此不愿意率先改革。还有一些团场领导虽然进行了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但对改革缺乏信心、创新意识不坚决,对改革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充分,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
二是不能从创新的视角上理解和推进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仅仅把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理解为具体管理方法的改变而不是体制创新。认识不到产权改革是体制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对产权改革和产权在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产权改革后会减少团场收入渠道、影响到团场管理,不愿意进行彻底的产权改革。认识不到产权改革是兵团改革必须回答和绕不开的问题,认为只要抓住小型轧花厂等团办企业,职工就不得不把产品卖给团里,否则团场就难以影响和制约职工。
三是思维不开阔,对新知识新领域新变革不熟悉,不知道如何创新。一些团场领导一说起农业生产、棉花种植,讲得头头是道,对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非常熟悉;但一说起经营、市场、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等就觉得头大。更谈不上带领职工群众改革创新、开拓新局面。在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中,对制度新在何处、为什么新说不清楚;加上长期以来对于传统体制的心理依赖,觉得放弃已经十分熟悉的方式,去重新适应自己不熟悉的方式很困难,因此改革意愿不强。
落实团场基本经营制度,需要围绕这五大观念,有针对性地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活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落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56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