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世界经济2013年回顾与2014年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锐

  在刺激下复苏,在温和中增长,在协同中创新,世界经济脚步的前行气势尽管在2013年中没有超乎预期的气宇轩昂和阔步铿锵,但有着人们所能强烈感知的格外稳健与扎实健朗,这种平和的增长生态不仅意味着纠缠了人类五年之久的金融与债务危机已悄悄远去,而且清晰表明全球经济肌体在缓慢修复之中积累后续发力的元气,一个可以期待的世界经济未来之窗正徐徐打开。
  一、经济增长——冷暖交错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体基本上处于疗伤补创阶段,其整体情势呈现为“弱复苏”特征;而且,由于各经济体经济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宏观经济政策也不尽相同,同时,经济肌体对政策的敏感程度不一,各国经济增长又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总体轮廓是,2013年全球经济显露出“西强东弱”的态势。
  抖落了金融危机尘垢的美国经济肌体格外矫健,而且步步加速。资料显示,美国2013年前三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合年率分别为1.1%、2.5%和4.1%,全年实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1.6%的增长目标已毫无悬念。重要的是,经济增长带动了美国就业率的走高,失业率从2013年年初的7.9%下降至11月的7%,且为金融危机以来之最低。不仅如此,美国国内通胀率一直控制在1%左右,与美联储划定的2.5%的红线相距甚远。
  积压于欧洲经济上空的厚厚冰雪从2013年第二季度开始消融。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盟前三季度环比增长率为-0.1%、0.4%和0.2%,欧元区前三季度环比增长率分别为-0.2%、0.3%和0.1%。欧元区终于摆脱长达6个季度的经济萎缩。重要的是,除德国等核心国家维持正增长外,受欧债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欧猪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经济也明显改善,其中爱尔兰成为五国中首个退出欧盟和IMF援助计划的国家。虽然IMF预测2013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几近为零,但这一庞大经济身躯将从此迈步前行。
  拜“安倍经济学”所赐,2013年日本经济前三季度环比增长4.5%、3.6%和1.1%,虽然季度增速不断放慢,但全年实现2.0%的经济收成已是铁板钉钉。让安倍政府欣喜的是,自下半年后,日本CPI已连续上涨5个多月,为此,日本官方在最新月度经济报告中放弃使用“通缩”一词,此举为四年多来首次,彰显日本正在接近摆脱长期以来的通货紧缩状态。
  金融危机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70%的新兴市场国家在2013年中出现了整体疲软的态势。其中,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只有7.7%,印度为3.67%,巴西为2.39%,俄罗斯为1.37%,而且同期南非经济增长率降至5年来最低,失业率高达25%。“金砖五国”似乎褪色不少。据IMF预测,包括以上五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2013年GDP总体增速为4.5%。受新兴市场经济走弱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全球经济在2013年将增长2.9%,低于2012年的3.5%。
  二、货币政策——从宽入流
  宽松的货币政策(QE)刺激着全球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在后危机时代维系着软而不倒的生存状态,正是如此,进入2013年以后,全球货币政策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收紧的迹象,更没有回归常态的打算。虽然美联储在最后一年议息会议上作出了每月削减100亿美元购债规模的决定,但也是从2014年1月开始,同时,美联储强化了保持低利率的前瞻性指引,强调近于零的利率水平将延续相当长时间。美国QE的脚步在2013年中依然格外坚实。
  在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0.1%区间的同时,作为QE鼻祖的日本央行推出了开放式宽松工具即无限买债的计划,将QE演绎至极致。根据日本央行的决议,2013年4月央行当月购买6.2万亿日元日本国债,而自5月份起每月购买约7.5万亿日元日本国债。这样,全年日本央行购债规模达到了66.2万亿日元,同期日本央行的货币基础翻倍,膨胀到200万亿日元,同比增长45%。
  在英国中央银行保持了0.5%利率以及375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不变的同时,欧洲央行进一步踩大了宽松货币政策的“油门”,2013年中先后三次降息将基准利率压至0.25%的历史最低点。与欧洲央行一样,波兰、澳大利亚、智利和韩国等国中央银行也先后将本国利率调至历史最低点。公开资料显示,全球有70多个国家先后在2013年中作出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的政策决定。
  当然,由于受制于美元升值以及本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新兴市场国家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的“闸门”。其中巴西央行连续第六次上调基准利率至10%,印度央行行长连续两次上调利率至7.75%,印尼央行连续五次上调基准利率至7.5%。中国央行则更多地通过数量工具调节货币流动性,总体政策仍表现为中性偏紧的特征。
  三、财政政策——松紧互现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政策往往保持着与货币政策的紧密共振与相互匹配,只不过不同国家对二者运作方向与关联力度的把握略有差别。在美国,由于受制于共和党的压力,奥巴马政府从2013年年初就启动了每月减赤850亿美元的财政紧缩计划,其紧缩力度为过去30年来之最大。财政紧缩虽拖累美国经济增长0.5~0.7个百分点,但2013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降至4.1%,同比下降4.4%。
  由于长达三年的预算削减给欧元区经济复苏产生了愈来愈多的掣肘,并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加之债务危重国平均预算赤字水平已经有所下降,在IMF的建议下,欧委会开始考虑适度放宽对受援国财政紧缩的标准。根据欧委会的决议,欧盟对法国、西班牙、波兰、斯洛文尼亚可宽限两年实现将赤字占GDP比重降至3%以内的目标,而荷兰和葡萄牙则可宽限一年。按照欧委会的推算,2013年欧元区整体赤字削减任务从2012年GDP的1.5%降为2013年的0.75%。
  并不像前两年齐刷刷地推出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那样,为抑制高通胀和实现初级财政盈余目标,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在2013年开始收紧财政政策的口径。其中巴西政府全年减少公共投资165亿雷亚尔(约合92亿美元),印度为实现本财年的5.3%的减赤目标,公共投资同比降低3%,俄罗斯受到石油天然气出口收入减少的影响将2013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调低了1.9个百分点。不过,中国依然推行着积极财政政策,全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达到了1.2万亿元。与此同时,还有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推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埃及启动了规模为537亿埃镑(约合78亿美元)的刺激经济计划,越南政府全年用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达到了183.5万亿盾(约合87亿美元)。   四、债务危机——波澜不惊
  从年初到年终,的美国“财政悬崖”如同阴影一直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前行脚步,期间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进行了多次谈判,甚至出现美国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17年来首次关门的惨状。虽然两党博弈之后联邦政府获得了临时拨款,同时调高了其公共债务上限,但美国公共债务总额膨胀到惊人的17万亿美元已是事实。美国政府财政违约的风险警报还会随时拉响。
  虽然爱尔兰和西班牙已经先后宣布退出救助计划,同时仍在接受国际救助的希腊、葡萄牙等国的债务风险出现可控的转机,但地中海小国塞浦路斯所演绎出的“黑天鹅”事件让人们对欧债危机再次绷紧了神经。由于塞浦路斯银行和大众银行两家塞国最大的银行持有大量希腊债券,希腊的减记直接削弱了两家银行的信贷支付与盈利能力,并出现严重亏损,塞国政府于是考虑征收银行存款税,最终引致储户疯狂挤兑和大量资本外逃。在塞国政府无力自救的情况下,IMF、欧委会和欧洲中央银行联手救助,作为向塞国提供信贷100亿欧元援助的条件,“三驾马车”要求塞国自筹资金70亿欧元,同时只对超过10万欧元的大额储户征收10%左右的存款税,塞国也由此成为欧元区第一个开征存款税的国家。
  受到无限制QE的直接影响,日本国债国规模在2013年中急剧膨胀,日本财务省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日本包括国债、短期证券等在内的政府债务已达到1011.1785万亿日元的历史最高纪录,占GDP之比突破了240%,为发达国家中最高。根据《福布斯》杂志计算,如果计入企业和私人债务,日本整体债务水平为国内生产总值的500%。对于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而言,日本巨额的债务包袱如同一颗随时可以引爆的“定时炸弹”。
  中国政府的负债在2013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各级政府的债务总额为为28万亿元,占GDP的53%,其中,地方政府债务达20万亿元。虽然负债比重远远落后于许多国家,但以“土地财政”为主要来源的地方政府还债能力却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质疑。对此,中央政府破天荒地将控制和解决地方债务问题列入到了来年的主要工作目标之中。
  五、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虽然受到贸易摩擦与纠纷的影响,2013年国际贸易仅增长2.9%,仍低于过去20年的5.3%年均增长,但地区间所展开的双边与多边合作却高潮迭起,从而构成了全球经济方阵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美国扮演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头羊角色。其中美国正式启动了与欧盟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并且双方先后进行了三轮正式磋商,一个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酝酿开来;与此同时,美国还加快推动了由其主导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进程,而伴随着日本和韩国宣布加入TPP谈判,TPP成员国数量增至12个。
  亚洲地区围绕自由贸易协定(FTA)所进行的谈判也如火如荼。除了日本与澳大利亚在自由贸易双边谈判中就农产品达成广泛协议,从而清除了双方最终签署FTA的历史障碍外,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也先后举行了三轮正式谈判。与此同时,由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10国发起,邀请中国、韩国、日本、印度等16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举行了首轮协商。
  新兴市场国家间的合作在2013年进入“蜜月期”。在南非举行的“金砖五国”领导人第五次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同意建立一个新的开发银行。据悉,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先期规模500亿美元,五国分别出资100亿美元。与此同时,金砖五国就创建1000亿美元应急基金达成了广泛共识,应急基金中,中国出资410亿美元,巴西、俄罗斯和印度各出180亿美元,南非出资50亿美元。
  的确,尽管双边与多边安排会使国际贸易规则出碎片,但仍然难以阻挡全球化趋势。在第九届WTO部长级会议上,159个成员打破了多哈回合谈判12年来的僵局,达成了首个全球性贸易协议,即“巴厘一揽子协定”,协定实施后,每年将为全球创造1万亿美元的收益。
  六、银行监管——大刀阔斧
  欧美银行金融机构虽然在2013年都拿到了不错的成绩单,但作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监管层从来没有对其放松警惕的目光。除了巴塞尔委员会按照银行业新资本协议Ⅲ的要求推动实施流动性监管、资本监管、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监管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外,欧盟财长会议正式批准欧洲央行成为欧元区银行业单一监管机构,行使监管欧元区银行的权力,从而为推动建立欧洲银行业联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不仅如此,欧美国家对于银行金融机构的违规处罚力度空前加大。
  由于涉嫌操纵银行间利率(Libor),欧盟委员会对德意志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摩根大通、花旗等8家金融机构作出了数额不同的处罚决定,处罚总额达到30多亿美元,创出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德意志银行吃到高达7.25亿美元的最大罚单,紧随其后的是法国兴业银行,领受罚金6.06亿美元。
  七、资本并购——风起云涌
  从投资时代发展为并购时代是2013年全球资本运动的主要脉象,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跨国并购正成为资本市场的主流。据投资咨询企业Dealoaic统计,2013年,全球企业并购共有27200多桩,涉及金额达2.8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5%,创近5年来最高规模,并已接近2008年3.17万亿美元的水平。
  北美洲成为并购金额发生最高的目标地区,除了美国航空公司和全美航空公司合并组建成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外,来自北美地区的并购资金达2146亿美元,涉及并购交易有11550多桩,总金额为1.14万亿美元。从行业上看,电信、房地产和医疗产业位居并购金额最多的前三大产业,其中电信业并购交易资金2660多亿美元,位列第一,房地产业的并购交易案最多,共有1814桩。最大的一笔并购案是美国的电信企业Verison并购VerisonWireless,涉及金额达1300亿美元。   在欧美经济肌体尚未彻底痊愈的背景下,亚洲的并购力量正在异军突起,2013年全年亚洲国家企业对外展开的并购达7700多起,其中以中国和日本两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最为活跃。如在斥资216亿美元获得了Sprint控股权从而顺利进入美国电信市场后,日本软银集团又斥资19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移动运营商T-Mobile旗下的德国电信股权,形成与美国电信市场第一和第二名的Verizon和AT&T的掎角之势。与此同时,中国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出资7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SmithfieldFoodsInc,创下了本国的最大年度收购记录。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参与的跨境并购的总金额达到96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创下了自2008年(971亿美元)以来的年度并购交易最好收成。
  八、大宗商品——高台跳水
  几乎出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2013年初黄金价格在1700美元/盎司关口开市,从此以后一路下挫,截至年末跌至1204美元/盎司左右徘徊。其间4月15号,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价大跌9.27%,单日跌幅创下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最高纪录;11月金价累计下跌5.5%,创下35年来历史同期最差纪录。全年黄金价格下跌30%,创下近30年来的最大跌幅。持续了12年之久的黄金牛市在2013年戛然而止。
  跟着黄金大幅跳水的还有白银等大宗商品,其中白银全年累计跌幅达35.4%;玉米、黄金、镍、小麦跌幅均超过20%;铝、铂、铜、铅、锌跌幅超过10%。分析师认为,实体经济需求不足,全球通胀预期走低,QE退出预期上升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
  原油是惨淡的大宗商品市场中唯一硬扛的产品。尽管美国页岩气的大量开发彰显出对原油的替代性能量,但由于伊朗受到联合国制裁,石油出口量受到严格限制,叙利亚国内军事冲突不断升级,石油产量大幅下降,原油供给受到不利影响,加之欧洲原油库存量的快速下降等因素哄抬,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过去一年中并没有出现大幅下跌,伦敦布伦特、纽约原油市场全年原油平均价格为108.60美元/桶,较年初仅下降2.4美元/桶。
  九、全球股市——此起彼伏
  承接着上一年度姹紫嫣红的行情,发达国家的股市进入2013年后依然凯歌高奏,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的功能在发达经济体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印证。资料显示,2013年中,道琼斯指数累计上涨24.83%,标准普尔指数累计上涨28.55%,纳纳斯达克指数累计上涨37.62%,其中道指50次、标普44次创出历史新高,三大指数在过去一年中均呈现出50年以来的最好表现。
  经济复苏的曙光将欧洲股市映照得格外敞亮。全年欧洲斯托克600指数累计上涨15.92%,其中德国DAX指数累计上涨24.65%,法国巴黎CAC40、英国富时100指数分别累计上涨15.86%和13.5%。即便是欧债危机发源地的希腊,其股市全然不顾该国从“发达国家”下移到“新兴市场”的结果,全年飙涨34.5%。与美国和欧股相比肩,日经指数首次突破16000点,创下6年来新高。
  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新兴市场的股市则黯然失色了许多。数据表明,2013年中先锋富时新兴市场ETF下跌了4%,其中经汇率调整后的巴西股市全年下跌28%,俄罗斯下跌7.67%,中国股市下跌7.56%。在全球股市中,巴西惨淡垫底。聊以自慰的是,作为新兴市场成员国的伊朗股市奋力拔高,全年累计133%,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而且击败了彭博社追踪的全球93个主要股指的表现而独占鳌头。
  十、货币市场——起落沉浮
  货币价值反映着一国经济的基本生态,二者往往同向而行,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经济一路高歌,而且美联储也宣布开始退出QE,可美元没有在诸多唱多声音的鼓噪之下步入升值周期。相比开盘时80.43的点位,年终美元收于80.54的关口,小幅上涨0.13%。。当然,在发达经济体中,美元表现不是最糟糕的是,日元以全年对美元下跌15.7%而垫底。
  同样出人意料的还有欧元,这一被欧债危机反复侵蚀的货币不仅没有像许多人预测的那样溃不成军,相反格外坚挺。资料显示,欧元兑美元全年上涨2.65%,由于丹麦央行采取让丹麦克朗与欧元挂钩的政策,丹麦克朗成为欧洲货币阵营中表现最为抢眼的货币,而在彭博整理的过去一年16种主要货币中,欧元仅次于丹麦克朗位居第二。与欧元一样,作为欧洲地区主要货币的英镑也表现不俗,年终以1.65的相对美元点位登上5年来的最高点。
  受到美联储退出QE的侵扰,新兴经济体不少国家的货币在过去一年中大幅贬值10%-20%左右,其中南非兰特贬值17.5%,度卢比贬值20%,阿根廷比索全年贬值22%,印尼盾贬值27%。值得庆幸的是,在汇丰总结的世界各国货币价值排名中,以色列新谢克尔获得了全年涨幅第一名的成绩,而作为第四名的人民币更是威风不减。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全球外汇交易统计报告表明,人民币在每日全球外汇交易量中占比2.2%,在所有币种中排名第九。而在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公布的国际贸易融资货币中,2013年中人民币已取代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常用货币。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种虚拟货币,比特币进入2013年后如同被注入鸡血般狂奔不停,从年初时的1:14美元左右一度飙升至11月份:1:1200美元上下,疯狂飙升8471%。不过,伴随着中国、印度等国监管层凌厉警示声音的发出,被人为地炒作的比特币随后掉头向下,并在年末接近腰斩。
  十一、2014:丰满的期待
  过往一年的基础积淀与健康生态使得人们对2014年世界经济前景增添了更多的期待与祝愿。联合国刚刚发布的《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0%,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更加乐观,认为世界经济在2014年会增长3.6%,显著高于2013年2.1%的经济增长结果。   除了日本经济因受到消费税提高3个百分点影响,从而经济增长率较2013年可能出现小幅回落外,发达经济体经济尤其美国经济所扮演的全球经济“引擎”作用将在2014年进一步增强。IMF预计,2014年美国经济将增长2.6%。当然,支撑与维系美国经济持续劲升的已经不再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而是已经逐渐康健起来的国内消费动能。据美联储最新季度资金流向报告,2013年三季度美国家庭部门的债务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这意味着美国家庭不再都是净偿债,增加负债加杠杆的过程又重新开始了。不仅如此,美国的失业率已从2013年年初的7.9%下降到了年底的7%。不难想象,家庭消费杠杆的增加,外加失业率的降低,双重力量必然强力撬动消费这一美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出更大改善。
  已经从“重症病房”转移到“普通病房”的欧洲经济无疑将在未来一年中得到进一步的康复。观察发现,2014年堪称是欧盟的“改革年”,除了欧洲央行将对欧元区规模模最大的130家银行展开全面压力测试从而制定出问题银行的统一解决框架,进而有效恢复金融机构的信贷功能外,欧盟还将敦促债务国家经济结构改革,启动投资预算达770亿欧元(1053亿美元)的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建立预计带动90万个就业岗位的“单一数字市场”,为经济打造新增长点。不仅如此,对外欧盟将推进欧加、欧日、欧美自贸协定谈判,与中国也将开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而且前三项自贸谈判都有可能在2014年瓜熟蒂落。据欧盟预计,若未来谈判的数项自贸协议生效,将给欧盟带来每年2.2%的经济增长。由此,IMF预测,2014年欧元区将逆转实现1%的正增长。
  新兴市场而未来止跌企稳将是大概率事件。由于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巴西促进消费增长的同时释放出更大的投资能量,同时印度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俄罗斯推动经济均衡增长战略,“金砖四国”借助经济结构调整所培植出来的内向性经济增长动能显著增强。不仅如此,新兴市场中的其他国家经济也将与“金砖四国”并驾齐驱,IMF预测结论是,非洲国家2014年经济增速为4.7%,拉美地区达到3.2%。整体来看,2014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将上升到5.1%。
  比较而言,未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将快于新兴市场国家,而且新兴市场因前期透支,以及发展方式转型等原因,经济增长将适度放缓,由此,IMF推算,2014年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升到54%(按美元汇率计算);不过,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发达国家的贡献率降到35%,新兴市场的贡献率仍达65%,作为整体,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仍高于发达国家(IMF预测2014年为2%)。因此,并不像许多人所作出的全球经济增长将主要由发达国家来驱动的结论那样,2014年世界经济将凭借“双速引擎”一路快行。
  在各大经济板块竞相拉动的同时,世界经济增长所能获得宽松货币政策(QE)能量并不会得到全面的稀释或根本性松动。虽然美联储从2014年1月开始逐渐缩减购债规模,并有可能到年底彻底结束购债计划,但超低利率的延续仍然可以对美国经济增长形成进一步的呵护与支撑。重要的是,欧盟、英国、日本等这些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的经济体不仅不会退出QE,而且有可能因势继续加码,发达经济体因为货币政策局部适度收紧所产生的冲击非常有限。
  的确,美联储缩减或退出QE对新兴市场形成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资料显示,在过去5年时间里,美联储的宽松措施总计向金融市场注入了2.75万亿美元,而且至少有近2万亿美元流向了新兴市场国家,QE的退出就意味着资本将加速回流美国,新兴市场国家会承受“抽血”之苦,甚至不排除金融市场动荡。但必须看到,如今新兴经济公共和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比10年前要稳健的多,而且金融市场的审慎监管机制也有所改进,其协同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QE的渐次退出不会打乱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脚步。
  作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马车”——国际贸易将在2014年安装更为强大的“发动机”。除了已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即将实施外,WTO内《服务贸易协议》与《信息技术协议》的谈判也将在小范围内展开。据经合组织研究报告,WTO的“早期收获”中,贸易便利化协议将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10%,发达国家出口增长5%。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推算,一旦达成上述协议,将每年给全球增加近万亿美元贸易额,并将提供2100万个职位,这对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来说是巨大的利好。基于此,IMF预测,2014年国际贸易将增长4.9%,超出2013年的2个百分点。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8862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