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阿里巴巴与腾讯全方位博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只有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我们才不会迷茫。“这是不久前,马云内部邮件里的一句话,旨在鼓舞员工士气。而马化腾这些年似乎用实际行动在学习马云的这句话。从移动互联网到互联网金融再到游戏领域,鼓舞员工不要迷茫的马云和清楚知道自己有什么、该放弃什么的马化腾为我们上演了一场互联网领域全方位的“争霸战”。
  移动社交
  据统计,全中国目前有6亿人使用微信,海外用户超过1亿人,如此庞大的用户群,有人甚至说:我的手机除了打电话,只需要一款软件:微信。而腾讯的开发团队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以微信为核心的一站式网络生活。腾讯利用微信弯道超车不是没有可能,而这正是阿里巴巴所担心的。
  2013年初,马云在向全体阿里员工发送的关于阿里集团业务构架和组织进行调整的邮件中说:“本次组织变革也是为了面对未来无线互联网的机会和挑战,同时能够让我们的组织更加灵活的进行协同和创新。这是阿里2013年来最艰难的一次组织、文化变革。”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马云显然有些无所适从,只能发动全公司,以期从中找到突破点,赢得未来。
  在移动社交领域,阿里的下一个动作是在9月发布的移动好友互动平台――来往。在马云眼里,互联网的每一个细分行业都不应该只存在一个巨头,而需要其他对手与他竞争。随后,马云宣布“告别微信”,并在第二天,开始力邀他的小伙伴们加入来往。在马云的带领下,阿里巴巴员工开始集体刷人脉,拉好友加入来往。柳传志、史玉柱、郭广昌、李连杰、文章等名人纷纷加入来往。阿里的一系列举措,源自于自己的不安全感,更源自于微信在移动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而二者的交锋并不是从来往的诞生开始的。
  2013年8月1日,阿里向微信的淘宝客类营销应用发出邮件,表示将从数据接口屏蔽一切微信来源。当时来往已在内测,定位移动社交而非交易交流工具。
  2013年9月23日,阿里正式发布社交工具“来往” ,主攻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又添竞争者。
  2013年11月1日,微信启动对来往的屏蔽,对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活动的内容,直接提示“含有恶意欺诈内容,终止访问”。
  2013年11月22日,淘宝屏蔽来自微信的所有链接,通过微信点击的淘宝和天猫的宝贝都将直接跳转到手机淘宝客户端的下载页面,这比三个月前只屏蔽接口来得更彻底。
  2013年12月1日,《一个视频告诉你腾讯帝国有多大?》串红网络。“1个腾讯=1个中国银行=2.4个招行=3.9个茅台=5.5个万科。腾讯有自己的货币,有覆盖全国的媒体平台。放眼全球:1个腾讯=1个Facebook=1.4个eBay。”有人说腾讯富可敌国,马化腾却强调腾讯要做成互联网上的“水和电”。
  2013年12月2日,虾米音乐把分享到微信的功能取消,改为分享到“来往”;阿里刚收购的酷盘也把“来往”加到了分享功能;而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最新版本也取消了分享到微信的功能,给“来往”腾出了位置,矛盾一触即发。
  2013年12月3日,双方正式宣战。
  移动电商
  腾讯曾巨额投资电商领域,但根本无法撼动阿里巴巴的地位,微信的崛起,让腾讯在移动电商领域有了机会。而阿里此前的优势,在移动互联网因为缺乏入口而陷入困局,阿里不得不重新审视移动电商的格局。
  2013年8月,淘宝网发布广告消息管理公告:从8月9日起,新发含有外链二维码的图片已无法使用,对于已发含有外链二维码的图片淘宝也会在9月9日前逐步冻结完毕,而9月9日后,淘宝网将对含有二维码的每件商品按滥发信息扣除0.2分,店铺等其他页面按滥发信息每次扣除4分。此次阿里封杀令虽未直接点名却已剑指具有“扫一扫+支付功能”的微信5.0。
  就在阿里切断微信流量入口,围剿外链二维码后,腾讯开始反击:腾讯旗下综合购物网站易迅网在PC网页版、Android及iOS手机客户端全面推进微信支付。有了微信之后,腾讯在思路上有了很大转变,不再追求每一个业务都亲力亲为,而是成为一个提供基础能力的开放平台,将连接能力、用户关系、支付能力等对外开放,形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果说O2O模式是阿里和腾讯的目标,那么二维码无疑是O2O的突破口。很多电商巨头推行二维码扫描,其目的只有一个:把线下和线上更好的结合。消费者只要拿着手机等移动工具对着二维码,就可以实现即时付款。虽然在今年3月14日,央行紧急叫停了二维码支付,但这次叫停基于客户支付安全的角度考虑。央行表示,下一步,会从风险的角度统一评估,再做进一步研究。
  2013年11月,支付宝的手机应用软件“支付宝钱包”作为独立产品发展。单从支付功能来看,微信支付与支付宝钱包相差无几,但微信的社交属性却明显高于支付宝钱包,这让微信支付的用户粘度高于支付宝钱包。
  2014年1月7日,新浪与阿里巴巴宣布,将全面打通微博与支付宝账号,在二维码上实现互通,同时为商家提供更丰富的服务与支持。随后的2月底,马云打出了“ALL IN”的口号,号召全体员工全面从云打到端,快速建设移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而后宣布,从3月1日启动“手机淘宝3.8生活节”与上千家线下商户达成合作,联手为消费者提供优惠。
  与此同时腾讯也没有闲着。3月4日,微信官方正式宣布,此前处于内测阶段的微信支付接口,即日起对通过微信认证的服务号全面开放。
  阿里巴巴尽力阻止用户在微信平台上形成购物消费的习惯,腾讯则试图在阿里巴巴的电商生态体系之外,基于微信,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移动电商生态。
  如同两位旗鼓相当的武林高手,谁能把对方带入自己擅长的节奏,谁就会成为最后的掌门人。
  互联网金融
  在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不足两个月时,其募集基金规模已超过250亿元,如此强的吸金能力,腾讯自然不会让阿里专属。2013年8月1日,华夏基金旗下活期通正式推出微理财,其背后的东家正是微信旗下的在线支付平台财付通。继华夏基金首次尝鲜后,各家基金公司纷纷牵手微信推出“微理财”服务。独立第三方基金投资顾问好买财富将“基金超市”开到了微信上,南方基金也率先推出了“语音理财”功能。   面对腾讯的挑衅,淘宝网随后针对淘宝买家定制了一项服务:网购基金。8月初,首只淘宝基金面世:国泰淘金互联网债基已经顺利拿到批文,有了准生证;10月31日,淘宝网拿到了证监会颁发的基金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资质;11月1日,淘宝基金频道上线,几十家基金公司扎堆开网店。
  2013年12月10日,腾讯的金融布局首次被曝光。马化腾透露,腾讯已经在前海成立多家公司,方向为电子商务和金融,总注册资金16亿元。腾讯前海分公司的具体业务包括:互联网金融、微信支付、小额贷款、股权投资、外汇业务等,未来在前海的投资不会少于100亿元。
  2014年1月15日,微信悄悄上线了其货币性基金理财产品――理财通。在正式发布之前,这款产品一直被认为是微信版的“余额宝”,但对于腾讯来说,誓死要摘掉这个帽子。
  就在微信推出理财通的当天,支付宝和天弘基金高调宣布,余额宝规模超过2500亿元,用户数更是达到惊人的4900万。阿里此举显然是要给腾讯一个下马威,顺便也借势宣传,在用户面前维护自己江湖老大的形象。
  1月26日,财付通在微信推出公众账号“新年红包”,用户关注该账号后,可以在微信中向好友发送或领取红包。微信红包一经推出,就以病毒式的传播方式活跃在各个微信群中,并在除夕当夜全面爆发。据财付通的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到初八,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红包活动,超过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人抢了4―5个红包。红包活动最高峰是除夕夜,最高峰期间的1分钟有2.5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个红包在10元以内。
  其实,支付宝早在1月23日小年夜就推出了“发红包”和“讨彩头”功能,但却没能引发外界关注,完全被微信红包的光芒掩盖。究其原因,在于微信是基于强社交关系,更利于人群间的互动和扩散。马云将腾讯的此举形容为如同“珍珠港偷袭”。
  隐藏在微信红包背后的是微信支付想要一统天下的决心。拥有数亿用户的微信需要商业化,要重建一个类似于QQ的全新商业体系,支付自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打车软件
  从今年年初开始,“二马”依托打车软件“请全国人民坐出租车”。马云旗下的支付宝所支持的“快的”每单最高补贴额度曾达到28元,其中补贴乘客13元,补贴司机15元,而且声称“永远比同行多补贴1元”。马化腾旗下的微信所支持的“嘀嘀打车”也曾启用对乘客的随机补贴机制,每单最低补贴12元,最高达20元。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迅猛发展的背后,尽显资本动作频频。2013年上半年,阿里投资快的打车,快的打车完成了在杭州市场的大规模圈地,腾讯随后也开始投资滴滴打车。快的打车的融资情况是:2013年4月A轮,阿里巴巴投资800万美元;2013年11月,阿里巴巴跟进投资近亿美元;就在外界认为打车软件烧钱大战渐进尾声时,快的打车数亿美元的C轮融资也即将完成,阿里巴巴的投资数额将大于B轮。嘀嘀打车一共获得三轮融资共1亿1800万美元:2012年A轮由金沙江创投投入的300万美元;2013年5月B轮腾讯投资1500万美元;2013年12月C轮中信基金领投6000万美元、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加上其他机构的部分投资,共1亿美元。此间,长三角已然是快的打车的天下,滴滴打车则在北京取得了领先优势。
  2013年年末,快的打车和支付宝牵手,挥师北上,直奔嘀嘀打车的老家;而滴滴打车在巩固大本营北京的同时,也开始加快全国的铺路计划。二者谁都不愿屈居老二。两大互联网巨头持续的血拼,其目的是为了争夺移动支付、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市场份额。通过占领打车软件占领移动互联网时代LBS(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务)以及O2O领域的重要入口。
  通过打车软件将客户资金支付锁定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里,资金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里会有时间迟滞,市场份额越大,滞留的资金越多。滞留的这部分自己是没有利息的,而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银行账户的钱却是有利息的。这部分滞留额资金以及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可以被用来购买高回报理财产品,甚至高息借出获利,而这些收益都归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随着打车软件的推广和普及,线上客户不断增加,带来了其背后大数据这座金矿。大数据必须有互联网平台上的海量客户带来的海量信息支撑,阿里和腾讯血拼打车软件市场,其目的就是背后的大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摸清用户的消费、购物等一切经济活动和偏好,从而更精准地展开商业攻势。比如,某一位乘客经常打车到某一目的地,互联网企业掌握这一数据后,可以载入地图、周边的商场、餐馆等信息,实现精准营销。而当客户通过打车习惯了手机支付后,其在线下的很多其他消费也将选择这一支付模式,线上线下的互动,也就是所谓的O2O将得以发展,从而实现互联网公司的市场扩张。
  保险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三马”卖保险,此前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一段佳话,而今却陷入尴尬境地。一边是阿里巴巴与国华人寿携手热卖“娱乐宝”,一边是腾讯与泰康人寿合作推出“微互动”,也称“求关爱”。“二马”在打车软件市场的拼杀还未结束,又进入保险市场短兵相接。“二马”打得热闹,却无意中伤害了早前“三马”的保险结晶――众安保险。
  2014年3月初,一款由腾讯与泰康人寿推出的1元为朋友买保险的“求关爱”互助产品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走红。“求关爱”是泰康人寿的一款微信防癌保险产品――微互助。产品设计很简单:1元保费。每个用户只能为自己投保一次,保障时间为一年。18―39岁客户的保额为1000元,40―49岁客户的保额为300元。要提高保额,就得依靠朋友们的帮助。朋友们每支付1元,就增加相应保额,加入微互助90天后,若初次罹患癌症,即可启用防癌基金。极低的门槛,便捷的操作方式,让这款产品在朋友圈迅速传播。
  面对腾讯的来势汹汹,已经有保险从业经验的马云自然不会坐等腾讯获利。而这一次,马云的招数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3月26日,“宝宝家族”再添新成员。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宣布推出“娱乐宝”。网民出资100元即可投资热门影视剧作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并有机会享受剧组探班、明星见面会等。
  “娱乐宝”背后对接的是一款名为“国华华瑞1号终身寿险A款”的投连险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7%,1年内领取或退保收取30%的手续费,一年后自动全部领取。“娱乐宝”首期四个项目是《小时代4》、《狼图腾》、《非法操作》、《模范学院》总投资额为7300万元。其中影视剧项目投资额为100元/份,游戏项目的投资额为50元/份,每个项目每人限购两份。也就是说,阿里巴巴筹集网民资金,通过“投连险―信托―电影”的方式将资金融给电影相关制作方。
  在“娱乐宝推出一周后,截止4月3日下午17时,“娱乐宝首期四个投资项目全部售罄,共计78.5万份,总金额7300万元,共有22.38万网友通过“娱乐宝”平台参与投资,这意味着中国多出了22.38万名“电影投资人”。
  “二马”再一次亮出了自己的武器,而这也只是二人“斗法”的战场之一,阿里与腾讯的战争未来将会在更多的领域蔓延。
  游 戏
  三年前马云振振有词:“我们坚定地认为游戏不能改变中国,中国本来就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都玩游戏的话,国家将来怎么办?所以游戏我们一分钱也不投。人家投,我们鼓掌,但我们不做,这是我们的一个原则。”三年后,阿里巴巴正式推出自己的手机游戏平台,且动用了集团旗下全线平台资源,从游戏分发到运营平台以及分成模式上全力突破。
  作为腾讯的核心利润来源,游戏产业一直是腾讯排兵布阵的重点。阿里巴巴此次杀入腾讯战略腹地,意味着双方的全业务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正是来自腾讯。
  目前,腾讯的营收来自四块:游戏、会员费、广告和电商,其中游戏收入占了半壁江山。2013年,腾讯总收入604.37亿元,游戏收入高达326.3亿元。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网络游戏数据报告》显示,在游戏营收TOP10的上市公司中,腾讯的游戏营收比其他公司的总营收还要高,独家占据全国游戏营收的三成以上。而另一份来自国外调查机构SuperDate发布的“2013年全球网络游戏收入前十的网络游戏”显示,腾讯凭借其强大的用户基础和推广,包揽了名单的前三名,分别是:《穿越火线》、《英雄联盟》和《DNF》,三者2013年全球总营收分别为:9.57亿美元、6.24亿美元和4.26亿美元。
  手机游戏产业最大的玩家也是腾讯。从产品分发到游戏推广,进而到利润分成,腾讯凭借其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对同行产品的超强“跟随”能力,毫不费力地占据了这个产业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由于腾讯游戏强大的市场份额占有能力,让它在游戏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比如分成比例,腾讯拿到的一定是大头。通常接入腾讯的游戏,除了要求严格,想要接入困难也非常大。由于腾讯走的是自营+平台模式,腾讯团队自己也开发游戏,由此,腾讯会优先照顾自家产品,其次是和腾讯关系好的产品和腾讯投资的产品,最后才会考虑其他游戏开发商。
  阿里高调进入手机游戏平台,打法就是讨好开发者。阿里一进场就宣布,对于单机版游戏和作者,第一年阿里巴巴将完全免费为其提供服务,联合运营的游戏规则采用8:2的分成模式,其中,阿里仅拿20%以覆盖成本和用户激励,游戏开发者获得70%的收益,剩余10%将用于支持农村孩子教育发展。
  阿里巴巴能否动摇腾讯游戏的根基呢?
  CNNIC发布过一分关于《2013年中国手机网民文娱行动陈述》,期间显现,UC是仅次于腾讯的第二大移动游戏分发渠道。作为阿里巴巴的战略伙伴,UC算是给阿里吃了颗定心丸。凭借UC现有的分发途径将是阿里巴巴拉拢手机游戏开发商的最重要一环。
  结语:
  在C2C时代,阿里巴巴有淘宝,腾讯做了拍拍;
  在B2C时代,阿里巴巴有天猫,腾讯做了QQ商城、投资了易迅;
  在PC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有一个商家生态体系,腾讯有一个QQ用户群生态体系;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有来往,腾讯有微信;
  ……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对抗,无疑是现在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业内最为重要的纷争。在过去的数年里,阿里巴巴与腾讯在各个领域凶猛扩张,为各自聚合了庞大的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腾讯构建微信支付、移动电商、互联网金融业务,投资大众点评,入股京东,直指阿里腹地;而阿里巴巴依然稳坐电子商务头把交椅,社交加阿里金融,再造手机淘宝,收购高德地图,攻占O2O入口。
  “历史不是在爬行,而是在跳跃。”用塔勒布所著《黑天鹅》中这一句话来描述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最为贴切。而这本书的副标题则更直白,叫: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
  从线上拼到线下,对于阿里巴巴和腾讯来说,如何应对移动互联网领域里不可知的未来,或许是马云和马化腾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2708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