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断加强,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预算编制、预算公开、绩效考核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针对这三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对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扎实推进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财政资金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0118
  1現阶段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主要问题
  11预算编制只注重年度短期预算,年度预算对支出的约束不够强化
  部门预算编制总是按年度考虑,没有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导致年终突击花的钱很多,更不注重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各部门在每年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对编制工作不够重视,部门领导没有结合3年滚动财政规划对预算的约束性,导致预算计划的短期性和突击性。年初预算不合理、不够细化,年中追加预算时间较晚,有些部门没有转变观念,“勤俭节约”已经写入预算法,但在编制年初预算时仍然大手大脚,财政部门在审核预算时需进一步加以压缩。审计和人大的审查监督重点没有因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做出及时的改变和调整。各方面的原因导致预算的编制质量不高、预算执行不够规范,使政府进一步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遇到了些许阻力。
  12政府透明度不够,预算没有依法完全公开
  公开透明是法制政府的基本特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中央政府部门也在逐步细化公开财政账本、并公开“三公”经费及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但根据调查发现各省份的财政透明度不够全面具体,决算信息公开的情况仍不理想。随着公众对政府工作越来越充满信任和期待,当家做主的意识也不断觉醒,他们期待参与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与管理的意愿强烈,也积极投身其中,但政府公开的渠道还不够畅通,无法满足公众的合理请求,使得公众对打造“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持有怀疑,让公众以为政府是故意回避社会监督。
  13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不显著,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
  预算法虽然将绩效评价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近年来也通过对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跟踪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全面推进绩效评价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方面还有所欠缺。各部门被选中的绩效评价项目也基本上只有一两个,在具体评价过程中,无确切细化的考核指标,真正起到评价的作用微乎其微。评价结果在运用到其他项目上又不具备推广经验,对第二年的预算也并没有起到真正考核效力。没有统一标准的制度性文件规定,在现实的工作中很难起到作用。很多部门只作为一项形式上的政治任务加以完成,并没有真正落实和起到警醒作用。具体体现在项目资金执行管理和项目成效上并不显著,使得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完善和提高。
  2解决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21严肃法律责任,强化人大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
  预算法规定建立跨年度的预算平衡制度,要做预算的中长期规划。财政收支包括收入制度和支出政策,都是中长期的政策工具,因此实行中长期规划、滚动预算、滚动规划,可以使得政策长远考虑,论证比较科学,减少碎片化、随机性。
  (1)各部门在预算编制时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部门预算是部门一年履行职能的财力保障也是基础保障,是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关系到一个部门全年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因此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好预算编制工作的主体责任。要科学分工、明确职责,要形成部门以内的各个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既有分工协作又各司其职,还要高度关联互相配合的预算工作机制。
  (2)各部门要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研究制定合理的资金配置方案和支出方案。按轻重缓急顺序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办事,对不必要和面子工程的预算要慎重,做到每一笔经费都要用到关键处、实处。要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既要关心明年一年干什么又要关心后年一年干什么。很多支出有关联度,要编制中长期的财政预算,与当年度相结合,既要考虑部门职能运转又要聚集规划期内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要增强预算管理的计划预测能力。
  (3)严肃纪律、加强内控要牢固树立法律底线不能触碰不能逾越的观念,严格执行预算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并自觉把法律贯穿到预算编制的全过程。严格开支范围、严禁重复多头申报和虚报项目预算,规范资金使用,加强资金管理,严防固定资产流失,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优化内控流程,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将各部门的项目立项、编报、执行、绩效等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职能落实到人,切实防范财务风险和廉政风险。
  (4)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的审计,进一步加强对支出预算的分析和政策拓展的审计,为人大开展支出决算和政策审查监督提供服务和建议。各级人大在审查预算时应要强化内控管理和问责机制建设,严格落实全程留痕,对有关违法违规情形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22完善政府公开制度,在深度、广度和及时性上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财政部印发的《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已经对地方预决算公开做出规范,地方政府及其部门要依法公开财政账本,严格规范内容格式,要让政府预算真正透明起来,朝着科学化、精细化、民主化方向公开,让财政预决算受到规范与制约,主动接受并经得起社会评判。
  (1)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透明。按照责任主体,各自履行公开的责任和义务,保证预决算公开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并做好宣传、说明及解释工作。要及时关注并了解社会公众和舆情的反应,认真对待和回应社会公众关切的问题并做好解释工作。对公众提出的建议应合理采纳,为预决算公开积累工作经验,使公众能切实体会政府能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并越来越具有责任感。   (2)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明细。除保密单位外,各预算单位均应在指定平台向社会公开本部门预决算。细化部门预决算公开内容,按要求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特别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通过预决算对比和增减变化原因做出说明。细化“三公”经费公开內容,将“公务接待费”细化公开为国内和国(境)外接待费,国内接待批次、人数和经费总额;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
  (3)增加预决算公开的事项内容。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 ,公众的关注度也在不断变化 ,预算的公开事项要逐年做出调整。2018年不仅包括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表,还新增了最近几年广泛推广的政府采购支出情况表、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表和预算绩效管理开展情况表的说明。这些都体现了政府公开将大步迈向更透明、更阳光,充分接受公众的监督和约束。
  23 加快出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制度性文件,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扩面工作,对2019年预算单位的全部财政性资金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重点由重点项目支出扩展到一般项目支出,除工作经费、人员经费及涉密项目外。财政部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努力做到“五个全”让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
  (1)加强组织管理工作。各级预算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制订方案有序开展绩效目标申报、审核、跟踪、评价等,确保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有成效。各级预算单位的上级评审工作小组要定期开展绩效情况抽查,关注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并对抽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并作为资金拨付的依据。
  (2)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如何设置才能衡量财政支出是否有效,就要求各预算单位必须切实关注资金使用效益,结合项目实施计划、精准测算资金规模、按需科学申请预算资金。对产出指标的设置上既要量化全年目标任务又要确保指标有据可查。在项目预算编制前,先行完成绩效目标的申报,审核小组要对项目进行科学研判,项目设置是否必要、合理和可行,项目基本情况是否具备实际意义,项目资金安排是否节俭,绩效指标设置是否细化可操作,将审查结果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
  (3)项目绩效公开并接受监督。每年绩效目标与预算一起公开,绩效评价与决算一起公开,进一步提升预算绩效公开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财政部门结合预决算公开检查等形式督查各单位预算绩效公开情况,并将此作为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内容之一向政府、人大等汇报。
  3结论
  政府应不断规范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使人民真正掌管起“钱袋子”。政府在转变职能、完善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绩效方面也要加快速度,要建立与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以防范财政风险、实现有效监督、提高资金效益为目标的现代预算制度。财政部于2018年相继出台的《财政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与激励办法》《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支出进度考核办法》要严格执行。近日对外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也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各级政府既要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又要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景赟.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2018(8).
  [2]高彬.关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益的现实思考[J].现代交际,2018(2).
  [3] 张淑玲.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析[J].时代金融,201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696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