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中小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这股力量不断壮大,成为经济发展中讨论的热门话题,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支柱和动力。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却受到重重阻碍。在企业内部,自身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外部,银行系统严格的融资审批制度、融资方式狭窄、法律法规与政府管理的不完善也让中小企业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其中,融资困难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融资难的问题,从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出发,将中小企业可选择的内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方式 融资对策
  中小企业贯穿经济发展的始终,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及国家工商总局数据,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保持着8.5%的复合增长率,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2/3。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缺乏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融资方式,融资困难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自有资金不足、信息不对称、融资渠道狭窄、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不断浮现,使处于强势位置的中小企业成为了融资的弱势群体。因此,对中小企业可选择的融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的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显得尤其迫切。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原则
  企业的发展永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公司的经营运转实质上是资金的流通。每间企业都希望能用最低成本,在最低风险下融人最多的资金。一般而言,要想实现这一融资目标,可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是确定融资规模原则。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必须依据自身实力而决定融资的额度,融人的资金额度以能够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能使企业不因资金缺乏而止步不前为最佳。二是最佳资本结构原则。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必须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融资风险相结合,进行慎重的考虑,争取能在最低风险下融人更多的资金。三是最低融资成本原则。在高成本下企业融入资金额度必然比低成本下融人的大,但是高成本会造成企业支出增加,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对企业竞争力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四是提高竞争力原则。提高企业竞争力是解决融资困难的根本,只有企业实力增强,资金才能长久、稳定地流人。
  二、中小企业额选择融资方式的优劣势分析
  (一)内源融资
  1.内源融资的优势
  一是自主性强。内源融资主要依靠企业自身资金的积累,因此企业在使用资金时自主性比较强,可以较为灵活地调动资金,不受外界的束缚与影响;二是融资成本低。企业在融资时,追求的理想状态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谋求最大的利益,而内源融资是利用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基本上不需要支付除了机会成本以外的其他费用,融资成本比外源融资低;三是风险低。企业利用自身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资金,不用还本付息,降低了融资的风险;四是能使股东减少缴纳税收,从中获得好处。企业股东因收到税后利润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必然高于因股利收入而缴纳的资本所得税。
  2.内源融资的劣势
  一是内源融资受企业自有资金的限制,企业自身积累能力强,自有资金雄厚,内源融资自然是企业融资的最佳渠道,反之,内源融资困难重重。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积累能力较弱,自有资金缺乏;二是内源融资会导致企业减少股利的发放,表现为公司资金紧张,盈利能力有限,会给后来的外源融资造成不利的影响。三是内源融资会表现为公司资金紧张,可能会导致企业错失投资的机会,机会成本大大增加。
  (二)直接融资
  1.直接融资的优势分析
  一是具有直接性。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应方可以直接聯系,根据对方需要进行资金的融通,能更好地满足需求;二是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直接融资条件下,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应方直接建立债权债务关系,债权人由于担心能否按期收回款项而变得更加关注债务人的经营管理活动,债务人在还贷的压力下会尽可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确保按时清还债务;三是直接融资没有金融中介的参与,融资成本比间接融资低,但比内源融资要高。
  2.直接融资的劣势分
  一是资金供应方面临比间接融资更大的风险。直接融资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不同企业和个人信誉不同,缺乏金融中介的参与和严格审核,债权人难以全面了解债务人的情况,资金供应方面临资金不能按时全额收回的风险;二是部分不可逆性。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时,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只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转让,而不能兑现。
  (三)间接融资
  1.间接融资的优势分析
  一是具有相对的集中性。间接融资需要在金融中介机构的参与下进行,金融中介机构可以募集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完成融通过程,数额巨大;二是具有相对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相对于直接融资而言,金融中介机构融资时审核程序多,比较严谨,更能深刻全面地了解债务人信用及经济情况,减少了坏账出现的频率,降低了融资的风险,增加了融资的安全性。
  2.间接融资的劣势分析
  一是资金需求方和资金供应方缺乏主动性。在直接融资条件下,金融中介机构具有中心的作用,主动权都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上,金融中介机构可以自行决定把资金贷给谁,而资金需求方和供应方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被动接受金融中介机构的支配;二是融资成本比直接融资成本高。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融通资金,资金需求方除了要支付贷人资金的利息外,还需要支付给金融中介机构一定的费用。
  三、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选择的建议
  (一)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增强其内源融资能力
  1.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公司治理机构直接影响公司的发展,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公司管理效率的提高,增加投资者信心,吸引投资者与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而要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从健全的规章制度抓起,加强财务管理,杜绝造假现象的出现,使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增强企业自身的赢利能力,解决资金不足的困境。   2.增强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
  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根本在于增强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外源融资只能暂时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困境,却无法永远给予企业资金的支持,一个缺乏自身盈利能力的企业最终只能走向破产倒闭。因此,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建立规范的内部积累机制,谨慎投资,增强内源融资能力,减少对银行信贷的依赖。
  (二)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金融结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在我国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地区差异大的国情下,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都有着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这要求在我国的金融制度中,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金融结构体系,具体包括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等。鉴于中小企业对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完善金融结构体系,解决融资难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维持市场秩序。(2)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大力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3)整改部分商业银行,明确其市场定位,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4)设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为中小企业予以资金方面的扶持。(5)加强银企之間的交流合作,建立良好的银行关系。
  (三)制定健全的政策法规,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
  法律永远是保障中小企业的最有效形式,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有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2003年1月,我国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法》,然而却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如《中小企业融资法》等,使法律的保护力度略显微弱,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此外,我国也没有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切实地为中小企业解决困难。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必须先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融资主体的融资方式和责任范围,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规范、合理。
  四、结语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金融体制和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管理等方面的外部因素,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上文把融资方式分为了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大类,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为其提供了最佳融资方式的建议。尽管如此,由于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会是一个长久且重要的话题。因此,我们应根据目前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不仅从以上提到的三个方面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对策,还要不断深入,探索新的方法,拓宽融资渠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32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