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商业银行服务县域小微企业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国务院将普惠金融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和重点之一就是积极做好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服务工作。本文通过发现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支持不足的成因,提出优化县域小微企业的路径。
   关键词:普惠金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2月28日
   一、引言
   “普惠金融”,最早是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上提出,将“小额信贷”作为一种新的金融手段,致力于向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等所有社会阶层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金融服务。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将普惠金融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黨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和重点之一,就是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的资源配置功能,积极做好推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服务工作,而小微企业正是我国当前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之一。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始终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但是在基层县域推进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打通普惠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二、商业银行服务县域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普惠金融体系不完善,服务理念不足。国有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集中于政府机构类客户和大中型企业客户,但近年来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业务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末,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均已出台具体服务方案,较快地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设立工作。目前,各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和一级分行层面均已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完成顶层设计。
   虽然上级行条线分工明确,但在作为地方金融供给重要力量的基层行,由于人员配备不足,普惠金融事业部多是挂靠公司业务部、个人金融部等相关部门,或将其他部门原班人马并入普惠金融事业部下,未能实现一个统一的金融架构。加之基层行多由单一部门对应上级行多部门,客户经理往往身兼数职,在面对企业客户时,不论大中型客户还是小微企业客户,流程基本相同,先是客户提出申请,到现场调查、材料上报,逐层审查、审批,最后放款。由于缺乏专职小微企业客户经理,虽然整体形势向好,但是具体业务的操作人员重视程度不够,对小微企业的营销拓展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服务意识不足。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尽职免责机制未能及时落地,信贷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贷款出现风险时无法收回而造成的处分。以上这些都影响着业务推进的积极性和效率性。
   (二)普惠金融产品同质化明显,创新力度不足。小微企业经营灵活,企业融资需求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对商业银行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要求。而基层商业银行按照上级行的各种规章制度合规开办业务,思维固态化严重,金融创新发展意识淡薄、创新人才不足,创新缺乏氛围,重视程度不高,单纯认为创新就是创造新产品,没有将金融创新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而高素质的、有能力的技术开发人员集中在商业银行总部,与客户实际接触少,创新的产品很难满足客户的差异性,尤其是县域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客户,虽然对市场敏感度较高,但是客户精准性较差。创新产品在推广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银行内部层级较多,一旦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造成产品的时效性不足,难以创造出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产品。根据市场需求及对风险的把控,各家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信贷产品大同小异,除了产品名称不同,但产品的关键要素基本无差异,如根据小微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为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提供的一种信贷产品,在农业银行叫作“税银通”、在建设银行叫做“税易通”、在邮储银行叫做“税贷通”。信贷产品同质化明显,创新力度不足。
   (三)融资难、融资贵,双降力度不足。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产品一般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物或担保人,当借款人不履行还款义务时,由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还款的责任,然而由于县域小微企业资产不足,无法提供担保物或难寻到担保人,而造成融资难的问题。
   现阶段,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引入担保公司,双方共同约定,按照一定比例分担贷款风险,由担保公司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小微企业向担保公司按担保金额缴纳保费。因此,贷款能否办成一方面取决于取决于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对企业调查认可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企业能否再向担保公司办妥反担保手续,这一点更加关键。担保公司的引入初衷是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反担保手续办理费用以及担保费又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由于抵押物评估值低于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小微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规模,难以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三、商业银行对县域小微金融支持不足成因分析
   (一)县域小微企业经营不规范,造成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增加。县域小微企业主在经营管理过程主要依靠自身经营,虽经营灵活,但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向商业银行融资时,很难提供完备的贷款材料。贷款发放后,使用起来随意性较大,容易出现不按照约定的资金用途投入主营业务中,而是投入其他领域中的现象。因此,造成银行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精力去进行贷前调查,分析获取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还款来源,以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资金不能按期归还。
   (二)贷款审批层级多,难以解决县域小微企业融资急的问题。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经济体量小、抵御风险能力差、管理意识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逆向选择”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都增加了银行经营成本和授信管理难度;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急,对市场预测不足,难以做到未雨绸缪,经营的季节性明显,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多层级的审批流程、审批部门间的相互独立、审批周期过长,导致最终贷款审批通过,发放贷款时错过了企业资金需求旺盛时期。例如,县域的粮食收购企业,资金大量需求集中在夏收、秋收两季,而小微企业主在粮食收购前没有资金使用计划,在收购过程中资金短缺时着急向商业银行融资,由于流程繁琐,影响贷款的放款速度。    (三)缺乏有效担保物,带来商业银行风险敞口。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能力有限、经营体量较小,在向传统商业申办信贷业务时,难以满足纯信用贷款的要求,往往需要提供担保物以覆盖银行的风险敞口,但企业资产主要依托企业主个人的资产,资产有限,因此常无法提供满足要求的抵押物、担保增信的资产,使得银行贷款风险敞口不能覆盖,也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一大问题。
   四、商业银行服务县域小微企业路径优化研究
   (一)转变思想,将体系建设落到实处。商业银行做好普惠金融工作既是责任担当,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在。普惠金融框架体系不仅仅是做好顶层建设,更重要的是要打好基层基础,从上到下稳步推进普惠金融事业部改革工作。一是在县域商业银行内部,将普惠金融事业部与其他部门独立出来,既不挂靠也不合并,设立专营部门,与上级行条线直接对接,及时获取普惠金融政策指引及创新产品的推广;二是围绕专业化、职业化进行普惠金融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客户经理培训,传达最新的信贷知识及业务产品,注重客户经理思想政治教育,避免出现道德风险,全面提升普惠金融客户经理综合素质;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将绩效考核有倾斜性地向基础普惠金融事业部倾斜;落实尽职免责政策,让客户经理充分了解,只有按照规章制度尽职尽责的完成岗位要求,即使由于客观原因造成贷款不能收回,可以免于承担后果的责任,提高客户经理营销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毫无顾虑的向前冲;四是为普惠金融贷款切割信贷规模,保证此类贷款不受货币政策调整的营销;五是匹配专项奖励基金,设立专项研发渠道鼓励有创新思维的人员,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创造出更加适销对路的金融服务产品。
   (二)小范围试点,大范围推广。为了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普惠金融贷款路径、提高申贷率、降低融资成本,政府号召传统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能动性、鼓励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建议小范围开展试点示范,在有效把控风险的前提下,探索基层组織推进普惠金融贷款的路径。作为基层行,可以加强创新思路,将总行产品与当地实际结合,推出更加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
   (三)有效利用大数据,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有着金融科技的保驾护航,普惠金融才能走得更远。”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展开,业务创新不断推进,“互联网+”也将成为普惠金融小微企业的主要贷款模式。由于很多小微企业经营规范性不高,财务报表数据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真实情况,造成商业银行在根据财务报表分析企业整体情况时容易出现信贷风险。
   在信贷调查中,可以将商业银行信贷系统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全国企业公示信息系统、全国被执行人信息系统、工商信息登记系统等职能机构的信息系统以及企业缴纳水、电、税、费等系统对接,一方面通过大数据获取的信息准确性更高,更加能够反映出企业的真实情况,从而对贷款额度的测算更加准确,避免出现融资过度无力偿还或者融资不足无法支撑发展的局面,有效地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有效缩短贷前调查时间,减少信贷人员的投入成本,提高贷款审查审批效率。同时,建议银行间的信息可以适当共享,通过数据提取,获知信贷客户在其他金融机构融资及资产负债情况,是否存在贷款逾期甚至他行拒贷的原因等情况,帮助商业银行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相关信息更加精准。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文建.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构建——从国际探索到中国实践[J].中国金融,2017.5.
  [2]许英杰,石颖.中国普惠金融实践发展、现状及方向[J].西南金融,2014.
  [3]马理,刘艺,何梦泽.定向调控类货币政策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5.
  [4]叶海靖.数字普惠.银行小微业务可持续的方向[J].中国金融家,2017(3).
  [5]杜晓山.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体系[J].中国金融,20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784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