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中心地位面临的挑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最基本的职能,高职院校始终应把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升育人质量。但高职院校由于学校自身定位不准、盲目争优,行政化傾向严重,重科研、轻教学,等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心地位正面临严峻的挑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中心地位;教师地位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共同构成了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最基本的职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始终要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的中心位置,始终不渝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大多从中专学校转型而来,普遍借鉴本科的管理模式、育人模式,甚至将升格为本科作为未来的目标,许多高职院校成了本科的“压缩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中也普遍存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心地位也面临许多挑战,本文对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各类评估太多,严重影响教学中心地位
国家在对高职院校的投入思路上,是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中央财政投入为辅。地方因财力原因未真正落实生均拨款制度,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大打折扣,学校不得不争取各种省级、国家级项目经费进行弥补。省级、国家级在对各地方高职院校进行项目经费投入时遵循“扶优扶强”的思路,没有考虑让各高职院校均衡发展。客观上导致各高职院校一有项目就要争取,遇到机会绝不放过,哪怕是基础非常薄弱,也要争创“示范院校”“骨干院校”“优质院校”。各种评估一轮接一轮,五花八门的概念一个又一个,指标多得连项目申报工作的负责人都来不及研究其具体含义,就匆忙地转发到学校各基层单位,要求层层落实,最终担子落到专业负责人、班主任、教师的头上。教师为完成头上的指标,只能敷衍教学。
各高职院校忙于比拼,放弃了教学质量的生命线,耽误了学生的发展,“不管是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骨干高职院校,虽然人才培养理念和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但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多大差别,很难说出孰优孰劣,也无法打上‘示范校、骨干校’的烙印。”“高职教育各条线盲目争优隐患无穷”。
二、各级政府部门对高职院校管理得多,服务得少,影响教学中心地位
相关的政府部门要求多,管得多。在各项评估检查和文件通知中,许多指标含义模糊,填报的平台多,且交叉重复严重,上级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互不协调,沟通上只重视下行沟通,对下面的学校要求多,不注重平行沟通和上行沟通,不与平级部门协调,征询学校的意见少,学校向上级部门建议的机会不多。这在客观上导致学校各项事务性工作增多,不得不将有限的师资力量抽掉到学校的行政岗位上应付各项“杂事”,学校的机关越来越庞大,有的学校在机关工作的人员占据学校教职工总人数的50%左右,真正能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只占一半,客观上导致专职教师的工作量大增,影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三、高职院校行政化倾向严重,影响教学中心地位
2014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刘振天博士在《光明日报》刊发文章,《摆正“教学中心地位”高校必须彻底去行政化》,他认为高校行政化严重影响教学中心地位,“因为官本位文化始终高悬于学术之上”“在我国高校中,不是教学,不是科研,而是行政管理才真正居于中心位置,大学行政化是教学地位失落的真正原因”,“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很少体验到学术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高职院校的行政化倾向主要表现为各行政部门始终以管理者自居,遇到文件就下发,动辄以绩效考核之名强行将自身该承担的职责分解给基层教师或单位,本应发挥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全无法体现,导致重复工作多,例如,同一个数据,平台上本来有,偏要基层单位提供,而且一个数据重复提交同一个部门的现象大量存在。例如,一项工作,本应职能部门牵头,基层单位配合的,偏要弄成二级单位牵头,职能部门坐等材料。高职院校行政化倾向严重,行政部门服务意识淡薄,将导致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文山会海,教师不得不忙于应付各项事务性工作,影响教学中心地位。
四、高职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影响教学中心地位
高职院校的本质是职业教育,是改变学生命运的良心工程,而不是精英教育。我国高职教育的对象是高考落后的那部分学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提供适合他们的高职教育,既要让他们学得轻松,也要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人生出彩,这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真正价值。
好的高职院校教师手上要有茧,腿上要有泥,既要懂理论,又要会操作。但许多高职院校在突出“职业”特征上,做到不够,表现为在用人上重学历要求,轻职业技能要求,部分学校在招聘教师时明确要求是研究生,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但对于职业技能的要求不够明确,不够重视,许多在企业工作的有着较强实践技能的人才被挡在了职业院校的大门外。
五、教师的校内地位不高,影响教学中心地位
打开各大高职院校的网站,报道最多的是学校领导的新闻,但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优秀教学事迹很少在网上报道,学校舆论中心仍然是“学校领导”,一线教师在各学校网站出现的概率很低,“教书育人”并没有成为舆论的中心。相反,针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多,如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但针对其他管理人员的事故处理办法少,这将影响教师对自身在学校的社会地位的看法。学校高层管理人员很少上课,深入课堂做得不实,无法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对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将影响教学中心地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6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