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会计相关专业融合与重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技术融合不断加快,财务机器人引发的新变革,将取代大量的基础会计核算岗位,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已不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会计相关专业融合与重构成为大势所趋,通过设置多元化学科知识、业财融合、打造一流会计专业教师团队、校企合作、以赛促教、培养一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等方面入手,由此提出广东省一流高职建设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知识素养高、技术技能强的复合型人才方面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新时代;会计相关专业;会计技能大赛;融合与重构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05-0117-05
一、引言
2016年11月,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确定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确定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18所高职院校,作为广东省一流高职建设院校,培养目标是直接面向产业一线的高技术技能人才,以实际工作岗位操作技能为核心,广东省一流高职建设院校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学校的发展思路,确保办学质量处于全国高职院校的领先地位。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传感技能、人工智能、工业4.0,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技术融合不断加快,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为人工智能创造了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更加系统化的会计信息处理平台,随着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可以预见未来大量的基础财务岗位工作将会被替代,会计相关专业融合与重构势在必行,对财务数据的整理、分析、预测,将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的依据,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要结合广州通过大力发展以IAB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会计教学策略、顶岗实习与实训环境、专业建设标准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等,加快促进会计相关专业融合与重构,探索与广州主导产业相吻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广州地区企业的发展和需求,特别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财务会计工作简化提供助力。
二、广东省一流高职建设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现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目前,广东省一流高职建设院校会计专业,多数已开设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四门主干课程,在会计专业必修课中,一般基础课和核心课的课时比例、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的分配比例等不同。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是全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其会计专业面向以满足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等一线需求,培养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成本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等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互联网工具及常用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的检索、分析及日常公务处理,具有较强的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及一定的成本管理、税务筹划、财务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复合型高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课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分为三类:职业通用能力课(平台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职业综合能力课,约16门课,69学分,占总学时64.9%。其中,职业通用能力课(平台课程)包含:会计学基础、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基本技能等。职业专门能力课包含:经济法、企业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计算与分析、出纳实务、财务软件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纳税筹划、企业财务管理、企业成本管理等。职业综合能力课包含:教学企业项目(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财务决策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与毕业调研等。作为职业能力拓展的选修课包含:企业管理、会计英语、审计、管理会计、统计基础、企业内部控制、行业会计比较、证券投资实务、财政与金融、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数学等供学生选择,约12门课程,10学分,占总学时7.84%。会计专业开设课程学时学分比例表如表1所示。
三、会计相关专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会计课占主流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科体系中,基本划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大类,课程基本涵盖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出纳实务、财务管理等会计类课程,占比达60%以上,且大多都是按照本专业的会计知识点进行授课,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存在交叉严重、内容重复较多的现象,由于占用了大量的学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界线模糊,在教材内容方面存在重复,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都是以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且都采用数量化分析方法,因此,反映在教材上,也是内容交叉重复。此外,作为會计基础操作技能中的点钞,随着考核要求的提高,由于占用学生太多时间练习,常常有学生抱怨“数钱数到手抽筋”。但根据绝大多数会计专业毕业生反映,工作中基本上很少需要用到点钞,在手机移动支付广泛使用的今天,多数人使用现金支付的日益减少,点钞技能是仍就化分四个不同学期进行考核,还是将其弱化为仅一个学期学习考核完,需要围绕学生并结合工作实际需求理性对待。
(二)会计课实操流于形式
从普通高校高职(专科)专业目录(2017年)可知,各大高职院校财务会计类相关专业有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会计信息管理四个专业,基本上普遍已使用机房进行教学,但从实际应用效果看,仅仅是利用单个专业的软件进行实训,且大多是针对重复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缺少对实际业务流程和相关工作岗位的总体把握。有些院校尽管已购买成本会计实训软件、财务会计实训软件、税务实训平台等教学软件,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有些最终也未能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使用该软件进行实操。此外,高职院校都建立了财务会计类专业实训室,开展校内实践教学,但基本上都是针对某一个会计岗位展开的,也有涉及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等多个不同岗位的ERP软件,但因为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实训不关联,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4.0等新时代背景下,不能直接获取到会计相关其他岗位的数据,不利于对财务数据的分析、预测。 (三)会计专业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教师在年龄、学历、企业工作经历、职称、个人研究方向、信息化操作技能、教学理念、自身专业局限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而会计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会计相关专业的融合与重构,进而影响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没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就很难培养出一流的人才。例如:有些教师喜欢给学生授课,科研水平一般,而有些教师只喜欢搞科研,不喜欢给学生上课,有些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缺少企业实战经验,难以适应高职高专侧重实操的要求,有些来自企业的教师,实战经验丰富,但缺少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在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此外,学院实行校编和财编教师的同工不同酬的工资制,在同级别职称中,校编教师待遇低,使得校编教师无法专注于钻研专业技术应用与教学工作,造成优秀教师离职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打造一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进而影响到会计相关专业的融合与重构。
四、新时代会计相关专业融合与重构的建议——以广东省一流高职建设院校会计专业为例
(一)设置多元化学科知识
随着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应用,无论是德勤财务机器人还是毕马威、安永或普华永道的财务机器人,从中可以看出财务机器人引发的财务工作新变革,机器人的推广使用不仅提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还帮助财务人员完成大量重复性规则化的工作,有专家预测:“预计到2025年,基础财务人员都会被财务机器人替代”。高职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课程,需要分析主导产业结构特点,紧跟新技术和新会计岗位的发展趋势,按需培养会计人员,通过设置多元化学科知识,将传统会计教学重点进行转移。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4.0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技术融合不断加快,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展现出极强的运算能力、数据储存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企业因此可以自动获取市场上的各种相关信息,实现对预算编制进行动态调整与监控,极大地减少了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和税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高管制定战略、提供经营决策、预算管理、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成本控制、绩效考核、风险管控等依据。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做前瞻性预测,结合未来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让会计教学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增加关于IT知识、程序算法化的思维、投资并购、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工具及其衍生金融产品、IPO财务准备、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等跨领域知识,避免传统的会计知识与技能趋于单一,培养出的会计专业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受到局限,从而有利于培养会计复合型人才。在实操方面,建议通过跨专业综合实训,提升会计专业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可以依托ERP软件(用友或金蝶),或者联合经管类相关专业,分别提出对各自实训软件的需求,找一家有条件的软件公司采取个性化定制,在满足多个不同专业教学的同时,实现相关专业数据互通,财务部门直接从其他不同部门获取数据,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了解企业其他相关业务部门的操作流程以及数据来源。
(二)业财融合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财务人员需要快速地融入公司业务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财务人员的自身价值,为公司创造利润提高长期价值,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懂得财务会计知识,更需要懂得公司业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利润增长点、商业盈利模式等,还需要了解宏观经济运行和行业情况,于是业财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如果按照传统观念,把财务工作当成记账与报税,显然对财务人员自身发展不利,对公司长期发展更是不利。财务人员应积极主动参与到业务活动中,以民营企业往来会计为例,往来会计主要是负责公司应收业务、应付业务的核算,应收会计除了要熟悉公司销售部门的业务流程,及时跟进货款回收外,还需要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大客户公司的财务状况有所了解,涉及金额较大的出口业务,更是要关注出口国所在地客户的资信情况。应付会计需要熟悉采购部门、物流部门、仓库、供应商比价、交付货物、领、退料等业务流程,对供应商评估、比价、选择等,做好应付账款管理、现金预算、货款结算方式和融资计划等。另外,以编制企业全面预算为例,以往财务人员由于受分析工具和理论知识的局限,在编制企业全面预算时,都是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和内部数据来编制,难以做到与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企业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尽管也会根据杜邦比率分析来计算各种财务指标,但往往数据的合理性与可比性并不强,而现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企业能迅速地对所获得的实时数据进行记录、整理、计算、分析,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经营管理决策依据。
(三)打造一流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团队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机构,育人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体现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与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应将学科建设水平积极主动与国内一流会计专业对标,甚至放到世界一流高职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全面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树立见贤思齐的赶超意识,总结并反思差距和存在的不足。积极学习并借鉴国内外一流会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先进经验,加强会计专业建设的前瞻性。
首先,需要一流高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师较快适应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加速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下,会计专业教师需要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引进知识、挖掘知识、吸收知识、进行知识整合,探索式创新,激发创新精神,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信息化应用技术和跨领域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树立积极乐观的教学理念,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自身不应该太过忧虑未来会计职业面临的挑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成立课程团队,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在提高自身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可通过以老带新、观摩听课、说课比赛、听学术讲座、撰寫论文、参与课题申报与写作或编写教材、指导学生参加会计类技能竞赛等提升自己。派会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也是极好的方法,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税公司等会计服务中介机构优先考虑,因为财务部数据很敏感,且分工很细,很多企业并不太希望外人知道财务数据,一般也不会安排重要的会计岗位工作,因此,教师应谨慎选择去企业财务岗位,避免浪费难得的下企业机会。 再次,通过积极参加各种会计类培训,也是快速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思路的有效途径,例如: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都有针对当前企业最关心或时下最热点的会计政策、法律法规制定高规格培训课程,都能极好地拓展会计专业教师视野思路,实战性强,且对会计政策变化或会计内容增减迅速作出解读的高端培训,能促进会计专业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会计教师专业成长与个人职业发展。
最后,要使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处于较高水平状态之下,除了要有卓越技术实力的会计领军人才和享有社会声誉的会计教学名师以外,更为迫切而重要的是学校实行同级别职称教师之间均衡的高薪酬激励机制,留住优秀教师,鼓励并推荐会计专业教师兼任企业财务顾问、税务顾问等,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同时,也能克服理论脱离会计实际工作的短板,有利于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校企合作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通讯技能、大数据、云计算、全球工业4.0的发展,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能有效避免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操的不足,满足企业对既有理论又动手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有效对接。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校企合作办学、企业大学和校办企业。
1.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是一种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方式,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有效整合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或校内办厂、订单班、学徒制以及企业向学校派出有一线经验的技术能手,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或举办讲座,学生下到企业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联合培养学生,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共生、共赢的局面。比如:校企共同建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师资,又或者学生到企业参加培训、实习等,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或仿真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或实践技能。高职院校应格外注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将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成长,合理地设计具有前瞻性“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与“综合素质+一技之长”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一切行之有效的渠道和办法,同有实力的企业建立良好的共享、共建、共生、共赢关系,从而实现知识链、产业链、教学链、价值链、培养链的高度融合。
2.企业大学。企业大学是指由企业出资办学,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来设计,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国内一流商学院教授及专业培训师作为师资,把企业的内部实战经验和知识转为实用课程,与高校和国际优秀的学习资源合作,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形式多样的论坛、沙龙,互动式教学等多样化富有实效性的教育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满足人才专业化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规模做大后,优秀的企业家不再把员工看作是人力成本而作为资本,优秀的员工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更加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必须将培养人才放在企业工作中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目前,国内企业大学有3 000多家。企业大学能弥补传统高校侧重于理论知识,而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不足的弊端,增进企业员工、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高校教师和专业机构等之间的交流合作,进而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
3.校办企业。校办企业是由各级学校自身创办的,把教育同产业发展相结合,目的是实现学校经营性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我国高校创办的企业中如:清华同方、北大方正等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助力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与重要影响力。
(五)通过以赛促教,培养一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
全国高职会计技能大赛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最顶级、最权威的赛项,目的是引导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财务岗位工作过程有效对接,促进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完善工学结合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竞赛,在展示全国各参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效果的同时,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赛促教,培养一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该赛项比赛内容涉及多个岗位,如:会计主管、成本会计、总账会计、出纳、采购员、销售员、仓管员、存货核算员,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结合赛项,设计综合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对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状况,以酒店、宾馆的住宿业务为例,企业库存商品的购、销、存流程与客人的住宿业务极为类似,可以把“仓库档案”改为“客房档案”,“入库业务”与“出库业务”修改为客人的“入住登记”与“退房登记”,“采购入库单”改为“客人入住单”,“销售出库单”改为“客人退房单”,“调拨单”改为“客人换房单”,“请购单”改为“客房预订单”,“退货业务”可修改为“取消预约”或者“提前退房”等,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酒店、宾馆的住宿业务流程进行深入分析,还可以让学生思考酒店怎样能提升入住率,利用大数据分析怎样更好地吸引回头客,提高客人的品牌忠诚度和满意度,以及网上预定酒店先交订金,能带来更好的现金流,怎样提升库存管理水平和周转效率,怎样通过网络平台,如去哪儿、飞猪旅行、携程、艺龙等,将个人预订预付和团购预付业务做好,更好地提升酒店业的营销效率等,通过把学生分组,布置对酒店进行实地调研的任务,作PPT分别介绍酒店的基本设施、经营情况分析以及酒店行业数据分析等,并画出酒店业务的流程图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国家对会计技能大赛支持力度的加大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赛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参与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对竞赛获奖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体现出企业对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关注和重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不断加大,通过会计技能大赛,能有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会计技能实践的深度融合,培养参赛学生心理素质、临场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并成为选拨会计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高职院校设有各种各样的会计类技能大赛,如: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财务管理决策技能大赛、全国财会技能大赛、全国税务技能大赛等,以赛促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能将受益面扩大到更多的会计专业学生,而非仅仅是参加竞赛的极少数,把竞赛指导工作常态化,普惠更多学生,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结语
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传感技能、人工智能、全球工业4.0的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与国家战略的调整,能源革命和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加速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对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本文以广东省一流高职建设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将传统的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大数据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与采购业务、物流配送、销售业务、资金业务与企业经营管理和金融机构等相结合,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持续关注不断涌现的新兴学科,扩大会计前沿研究与应用领域,并尽可能将其延伸到各行各业中,提出通过设置多元化、跨学科的知识、业财融合、打造一流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团队、校企合作、会计技能大赛等作为重点措施,对新时代相关专业融合与重构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培育“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过硬的复合型会计人才。J
【主要参考文献】
[ 1 ] 杜素音,赵男男.“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新常态教学模式的思考——以高职院校财务软件应用课程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
[ 2 ] 杨红.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师资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7).
[ 3 ] 李雅文.浅谈财务机器人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及应对[J].教育学,2018,(6).
[ 4 ] 褚玲仙.“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商业会计,2018,(22).
[ 5 ] 杜素音.開放的ERP系统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模式[J].国际商务财会,2016,(5).
[ 6 ] 王娅斐.基于财务职能定位的业财融合措施分析[J].会计师,2018,(4).
[ 7 ] 李方超.“互联网+”下高职银行会计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商业会计,2018,(23).
【作者简介】
杜素音,女,研究生,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财务软件应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7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