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专业教育的契合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基于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历程的对比,分析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为高校转型发展开展整体设计、营造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以及建设“统筹协作式”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   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应用型专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0-012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改变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模式为人才源源不断输出提供了支撑。原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围绕当前教学培养的实际情况,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提出了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信息飞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要适应社会发展新趋势,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专业教育的契合研究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的发展历程
  (一)国外发展历程
  在教育教学模式发达的国家中,美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要比其他国家发展早得多,但是各国的发展的模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1.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在经过六十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后,成为世界上创新创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首次在教育事业中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发展极为缓慢,直到1968年才在已有的基础上发展到四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见表1。
  
  2.英國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美国相比,英国人思想较为保守,创新创业文化和创业水平不如美国,但多年来,在政府的主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氛围,同时高校自身也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英国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见表2。
  
  除此之外,英国的政府组织还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基金,比如说英国王子基金、创业企业奖学金和凤凰基金,为一些企业家在关键资源方面的掌握提供了帮助,如资金、技术、网络和咨询平台,在政府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下,创新创业教育在英国奠定了好的根基。
  3.日本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日本有着强烈的集体意识和忠诚感,这也就使得日本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政府主导、社会和大学辅助,在这一点上与英国相似。2005年日本人口步入了一个负增长的阶段,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也向其发起了挑战,也是在这一年,日本企业家的数量在60多个国家的排名中居于倒数第二的位置,这些不利因素是日本实施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战略的重要原因。日本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一些政策措施见下页表3。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事业发展中,将创新创业的思想融入其中已成为时代的热点,学生、学校和社会的目标是逐步趋同的,这是一种可持续的教育模式。从清华大学1998年举办第一届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至今,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事业已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且在当前已经形成三种经典的模式,见表4。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尚未树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理念
  多数高校仍然没有意识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而是过分地看重创新创业教育给其带来的功利性,这给未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与发展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在未来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应当作为其必然考量的要素,在努力发展专业教育的同时,与创新创业教育不断融合,促进教育教学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机制尚不完善
  所谓“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机制”,是指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一体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原则、功能和机制等。截至目前,多数大学仍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服务性质的活动,未将其列入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体制,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并且尚未具备能够促进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的基础条件。可见,需要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机制、形式和规模上不断地改进。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课程、师资以及实践平台等条件有待建设
  首先,从课程体系设计的角度来看,由于课程的数量、教师配备与硬件设施的限制,一些高校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将创新和创业教育列入到现阶段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之中。同时,学校资源也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存在资金缺乏、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在一项调查中,一些大学只设立了高年级职业导向的职业规划课程,学生只是选修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些商业课程。这种课程的设置对于深化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十分不利。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因此,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也较匮乏。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积极地培养一批有关创新创业的专业人才是必要之举,不应仅仅局限在校内进行师资选拔,还应不断吸纳校外优秀的创业型人才,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最后,由于一些高校缺乏资金投入和制度保障,对创新和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投入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加大创新创业的基地建设,或提高学校设施的利用率,建设足够的平台供学生练习。
  (四)产学研模式发展还不成熟,成果的转化率并不是很高
  高校、产业和科研机构三方联系并不紧密,导致高校创新成果、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很低。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学生的必备因素,这样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产学研三方进一步融合,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三、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建议
  教育事业的核心目标是要不断地为人类传承知识和文明,但与此同时它还肩负着创造与传播新知识、培养人才应用性技能的任务,区域经济的腾飞也需要高校不断地培养应用型与理论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但是从各高校目前新创业的发展趋势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有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为高校转型发展开展整体设计
  当前,伴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阶段的稳步推进,大多数的高校处在一种探索阶段,但总体方向上还是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对于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发展来说这只是一个过渡期,要大踏步朝着有利的方向不断升级,力求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高校应从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去开创高校转型升级的新途径,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积极寻求能够使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培训、配套资金预算和工作机构设置上。以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为例,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定位,首先要明确创新创业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创新创业课程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可实行固定学分制,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于办学优势营造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
  在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发展新潮流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开始致力于创新创业项目的发展,高校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办学优势,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高校教育目标要有针对性,寻求从学科特点和研究方向两个角度出发,努力实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比如,北京信息工程大学致力于机器人的开发与利用相结合,全方位打造光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知识管理的经验相结合,并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积累、汲取实践经验,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和优秀团队。
  纵观应用型大学的发展历程,大多数高校可以依据各自学校的悠久历史以及行業背景,建成具有独特办学特色的高校。有的高校在出版印刷方面极具特色;有的高校在培养艺术人才方面具有特色。高校应该依靠自身特点和优势来建设学校,并营造与社会环境相融合的独特校园文化,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以学促教,以教促学。因此,应将重心放在核心课程与补充课程相对接的工作上来。对于协同创新机构的设置,应从学校的实际运营情况出发,并且应当探索与之相符合的工作机制与模式。
  (三)整合教育资源,建设“统筹协作式”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从全方位资源整合的角度来看,以应用型为目标的大学主要依靠校内和校外的两个资源平台。从校内角度来说,应当在建设创新创业的教育指导机构方面加大力度。比如,可以将创新创业中心与虚拟创业学院相结合。对于资金不充裕的高校,可以通过设立领导小组或工作小组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各个小组相互联动,以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每个部门还可以建立专属于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这些组织之间可以在现有机制的基础上,与“实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等结合起来,以实现多层次全面协调发展。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专业的特殊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模式,外部条件也会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稳定与高速的发展。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应注重积极拓展与校外资源的交流。国家经济的高速与稳定发展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腾飞做了充分的保障。现阶段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动“校地、校企、校所”协同创新,比如北京正在努力打造“一街三园”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孵化系统,也就是所说的“中关村大学生创业一条街”。除中关村外,其他市级大学生创业园为其项目的运作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支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沃土,同时也为应用型大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在“一街三园”的实施计划下,结合“直通”人才培养项目,为人才的输出构建了桥梁。
  未来是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的重要指导思想下,高校教育要实现转型应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随着我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纽带功能的提升,大学教育的创新创业意识必然与应用型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这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Z
  【主要参考文献】
  [1] 杰弗里·蒂蒙斯蒂蒙斯创业学丛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 Thomas A S,Mueller AL.A case for comparative entrepreneurship;assessing therelevance cultur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0,(31).
  [3] Powers,J.and McDougall,P.University startup 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licensing with firms that go public:a resource based view of academic entreneurship[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9,20(3).
  [4] 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5] 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9).
  [6] 易玄,申丹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的探索[J].创兴与创业教育,2012,(04).
  [7] 冯卫梅 .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论丛,2016,(04).
  [8] 彭远菊,熊昌云,崔文锐,朱春梅.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创兴与创业教育,2016,(10).
  [9] 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辩[J].高教探索,2014,(03).
  [10] 何瑛,戴逸驰,邵翠丽.财务管理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设计与应用[J].商业会计,2018,(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57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