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分支,自诞生以来被广泛运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经过数年来的发展,业务规模逐步增长,产品种类不断丰富,相关政策法规也愈发完善。以建设银行为例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方面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信贷资产证券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信贷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2.060
   0 引言
  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金融工具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其一个重要分支,在国外的发展已基本成熟,但是在我国起步较晚。我国于2005年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2008年因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从而暂缓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直至2012年才开始第二轮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试点与探索,自此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才逐渐步入正轨。已经有相关文献说明信贷资产证券化不仅能提高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解决资本占用问题,还能提升资本充足率水平,降低不良贷款率进而改善银行的整体资产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建设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来检验上述优势是否能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中表现出来。通过梳理国内外的文献可见,针对信貸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影响这一议题,较多学者从“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这三方面效果来展开研究,本文也参考已有研究从这些角度分析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建设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
   1 研究设计
  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主要通过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指标来衡量,因此本文也主要从这些方面的作用效果来研究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选取建设银行作为研究主体,是由于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项目数量和发行总额都位于市场前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1 变量选取
  为了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作用效果需要引入一个衡量信贷资产证券化程度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本文采用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与贷款总额之比作为衡量指标。被解释变量的选取参考国内外学者运用的测度指标,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按照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三性”原则,在安全性角度选用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两个指标进行研究。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得以正常发展运营的最基本保障;不良贷款率则是判定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银行经营的稳定性。在流动性角度选取存贷款比率作为反映银行流动性水平的指标。在盈利性角度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另外本文选取银行资产规模对数作为控制变量,银行的规模大小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绩效。本文选取指标变量及其定义如表1所示。
  1.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建设银行的2012年——2018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为样本数据,根据研究的需要来进行筛选和整理,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建设银行公布的财务报表、中国资产证券化网站、中国人民银行官网等。
   1.3 模型设定
  本文中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主要从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角度来衡量,选取合适的指标建立如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At=C0+α1Bt+α2Dt+εt
  模型中的At为被解释变量,C0为常数项,Bt为解释变量,Dt为控制变量,εt 为残差项,t 表示时间。结合上述模型设定,为研究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作出以下三种假设:
  假设1: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提高商业银行的安全性,也即信贷资产证券化比率(SAR)与资本充足率(CAR)呈正相关关系,与不良贷款率(NPL)呈负相关关系。
  假设2: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即信贷资产证券化比率(SAR)与存贷款比率(LTD)呈负相关关系。
  假设3: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也既信贷资产证券化程比率(SAR)与净资产收益率(ROE)呈正相关关系。根据模型设定与假设可知,本文研究模型如下:
  CARt=C0+α1SARt+α2lnASSt+εt  (1)
  NPLt=C0+α1SARt+α2lnASSt+εt  (2)
  LTDt=C0+α1SARt+α2lnASS+εt  (3)
  ROEt=C0+α1SARt+α2lnASS+εt  (4)
   2 实证分析
  本文以建设银行为例,并基于上述研究设计,依次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效果进行检验。
   2.1 描述性统计
  本文选取建设银行2012年至2018年第一季度的共25期季度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所示。资本充足率(CAR)均值为14.65%,与现阶段的资本监管要求8%相比,建设银行的资本状况较为良好;不良贷款率(NPL)均值为1.28% ,方差为0.26,说明建设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好;存贷款比率(LTD)均值为70.57%,但是最大值为77.82%,超出过去75%的监测红线,说明流动性水平仍有待提高。
   2.2 回归结果
  在安全性角度采用资本充足率(CAR)和不良贷款率(NPL)进行检验;在流动性角度采用存贷比(LTD)进行检验;在盈利性角度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进行检验。使用Stata对模型(1)、(2)、(3)、(4)行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2.3 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知,在安全性方面,模型(1)的调整R2为0.702,说明可解释程度较好。进一步观测,信贷资产证券化程度SAR对资本充足率CAR的影响不显著,所以假设1中信贷资产证券化程度与资本充足率呈正相关关系不成立。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建行本身的资本充足率较高,不具备通过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来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动因,也验证了陈小宪、 李杜若(2017)文献中提到的监管资本套利假说没有获得显著的结果,也即信贷资产证券化并没有显著提高资本充足率。模型(2)中信贷资产证券化程度SAR与不良贷款率NPL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负向相关,所以假设1中信贷资产证券化程度与不良贷款率呈负相关关系这部分是成立的。这说明建设银行通过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起到降低不良贷款率、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的作用。由此可见,建设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性水平。
  在流动性方面,模型(3)中信贷资产证券化程度SAR与存贷比LTD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负向相关,也即假设2是成立的,说明建设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降低了存贷款比率,增强了流动性。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将信贷资产组合转移给特殊目的载体SPV,进行资产重组后向投资者发行来进行融资,从而提高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度;同时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在便利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融资效率。总体上信贷资产证券化提高了银行资金运用效率和流动性水平。
  在盈利性方面,模型(4)中信贷资产证券化程度SAR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相关,说明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其盈利能力,假设3成立。这也表明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能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拓宽业务收入渠道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利用资金循环投资实现收入倍增,从而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经营业绩的扩大,盈利能力增强。
   3 結论
  通过上文的实证检验,可以得知建设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设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率、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从而提升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水平,但是建设银行自身资本充足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证券化并没有显著提升资本充足率。
  二是建设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调整存量信贷,将流动能力差的中长期贷款转化为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显著降低存贷款比率指标,从而提升银行的流动性。
  三是建设银行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可以为银行提供新的收入渠道和低成本的融资方式,能够显著的提高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增强银行盈利性。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信贷资产证券化在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未来随着政策的放开,信贷资产证券化可能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今资产证券化得到了不断地创新与基础资产品类的丰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可能存有的问题。在政策红利逐渐褪去的时代,如何利用这种金融工具来提升银行经营绩效,必然是我们所需要重视的。
   4 政策建议
   4.1 强化金融市场监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国内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监管文件、税收安排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依然有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例如我国信托管理方面的制度尚未成型,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很多委托管理关系无法受到法律保护,容易出现纰漏。因此应对信托管理加强建立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防止商业银行、信托机构进行勾结。其次,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化进程现阶段受到银监会、证监会、交易商协会三者交叉监督管理,证券化过程参与方均在三者监管范围之内,但各大参与方之间存在的交易委托关系属交叉监管范围,极有可能出现监管职责不明确、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建立行业协会来提高发行效率,明确各个机构职责,保证资产证券化的每一过程都在相关机构监督管理范围。
   4.2 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加快实现信息共享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在市场上公开发行的融资工具,对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是必要的。自开始执行注册制之后,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信息披露也是投资者衡量投资的重要依据,因此建立信息披露机制至关重要。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有望加快实现信息共享,投资者通过网络方便向第三方机构申请查看评估资料和监督评估过程,发起人也可将资产池运行状况通过网络即时发送给投资者,从而使得证券投资市场信息环境更加透明,降低证券化资产投资者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投资风险。
   4.3 丰富基础资种类,扩大投资者范围
  从欧美市场来看,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比较先进,主流资产种类繁多,且普遍具有标准化程度高、单笔金额小、入池资产笔数多、产品交易结构同质等诸多特点。另外市场对证券化的需求较为旺盛。反观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早期基础资产类型单一,现如今虽然种类已经开始逐渐丰富,但占有率极低。例如本文选取的建设银行,其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绝大部分都是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并且其自身的存贷款比率偏高,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应该注重不断在未来的发展中丰富基础资产种类。同时,随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进一步发展,应不只局限于银行间交易市场,要尽量的放宽视野,扩大交易市场,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实现增加流动性的目的。
  未来,随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使证券化业务合规增长,使其在盘活存量资产的同时强化信用风险转移作用,不断推动商业银行自身稳定经营,从而真正意义上发挥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禄仕,王璇,宁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美国银行业的面板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2,(09).
  [2]邵静,刘慧侠.资本充足率与银行财务特征的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J].金融经济,2013,(18).
  [3]胡代忍.我国商化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状况及问题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3,(01).
  [4]赵晓娜.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J].经济学研究,2015,(03).
  [5]张明,邹晓梅,高蓓.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实践——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J],上海金融,2013,(11).
  [6]张敬,孙宇.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问题研究[J].金融观察,2016,(04).
  [7]高铭,洛桑扎西,高雅婷.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7,(03).
  [8]袁灏: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风险与金融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22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