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双创”中政策瓶颈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现今,泰州市“双创”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着,但是不容忽视一些隐形存在的问题,如创新文化、创业氛围薄弱以及人才储备的隐患,这些将成为制约“双创”建设的瓶颈。本文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解决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18日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是人口大国,政府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是一种新型的引导与解放。无论是高校里面的大学生,还是社会上的技术人员,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身优势,进行个性化发展,用知识与科技来进行创新创业,为实现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而行动起来。
一、泰州市“双创”初见成效
自2015年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推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泰州市各行业人员均保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热情,多元化社会群体构成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针对在校大学生、归国留学人员、科研人员等潜在的创新创业群体,泰州市政府出台了许多相关的、长期的、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扶持措施,着力扩大社会就业,实施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泰州市启动实施市“双创计划”以来,大力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泰创新创业,对入选项目,视项目质量和发展前景给予30万元至500万元的资助资金,市、区财政各承担50%,并按4∶3∶3比例分3年拨付。迄今为止,市“双创计划”已资助478个项目,其中资助期满的项目184个。同时,小微企业成为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助推器。据2018年泰州市统计局资料统计,在被调查的143家小微企业中有创新发展规划的企业有63家,占全部调查企业数量的44.06%。在已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中有85.71%的企业同时也制定了未来的创新发展规划,其中有46.67%的企业表示将继续开发新产品;有43.33%的企业将引进新设备;23.33%的企业表示要获取新技术;有43.33%的企业希望进一步拓展市场或采用新的营销手段;还有3.33%企业计划涉足新的行业或领域开展创新。
二、泰州市“双创”进行中不可忽视的政策瓶颈
虽然近几年,泰州市的“双创”工作进展喜人,但是我们不能只看眼前,应该有“居安思危”的心态。从长远来看,要想泰州市的“双创”工作持续稳定、有序增长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有浓厚的 “双创”文化打底,充足、高层次的人才助力,而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泰州市在“双创”发展中的瓶颈所在。
(一)创新文化和创业氛围依然薄弱。“双创”需要有一种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文化氛围和制度保障,“双创”文化的城市成熟程度与经济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由于发展历史和客观因素等多因素作用,泰州市存在着创业意识薄弱先天不足问题。“泰州水城慢生活”、“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生活节奏的相对缓慢导致了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创业意识明显薄弱。作为三线城市,泰州人思想偏于保守,知足常乐、小富即安,还缺乏开拓进取、敢破常规的勇气和魄力,开放开明、敢闯敢干的“双创”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企业的角度看,有的企业还缺乏创新精神,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惯性,安于现状、求稳怕变,市场意识缺乏,经济活动创造性、创新性严重滞后。总体来说,泰州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民众“双创”的经济生态和心理生态还有待成熟完善。
(二)本土创业创新人才流失不容忽视。万事以“人”为本,人才的争抢是“双创”事业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泰州地处苏中,有一定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了不少外地、外省各行各业的人才,但是在引入外地人才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泰州市本土在外求学的学子,他们是泰州市“双创”工作中巨大的人才储备力量,应该积极鼓励他们毕业后返乡创业。因為,泰州作为三线城市与苏南隔江相望,临近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泰州本土毕业在外求学、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人才在机会、待遇、职业生涯规划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有不少选择到苏南或临近大城市打拼自己的事业,这一部分“双创”群体的流失实在可惜。
三、“双创”政策瓶颈突破对策
(一)要在社会上广泛掀起创业风潮。要打造浓厚的创新文化和创业氛围,最先要紧的是在社会上广泛掀起创业风潮。其实,现在社会民众知道“双创”这个名词的不少,但要他们说出个“123”来可就卡住了,对于“双创”的理解不能只浮于表面,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将双创意识根植到骨髓深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必须充分调动起全体民众的“双创”积极性。在舆论营造上,要广泛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生动讲述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创新创业故事;积极鼓励各社区、各类团体组织开展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支持举办创新成果和创业项目展示推介、创业创新大赛、创业训练营、创业典型宣传等活动,推动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
(二)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高校文化。高校是创新创业的重要“阵地”,必须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高校文化。泰州各高校都开设“双创”课程,但是积极营造创业创新的校园文化不是仅仅开设一门课程就可以达到效果的,必须多渠道、多举措、全方位、多维度地开展“双创”教育。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中媒体广泛宣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例如,开展创新创业文化节,在校刊上开辟创新创业专栏,进行创新创业的各种路演等等,使“双创”思想深入学生内心。同时,泰州各高校间应该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状态,应该加强“双创”联合,以“双创”为主题开展大学生辩论赛以及“双创”设计大赛,通过比赛为“双创”造势。同时,分专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定期地组织学生深入各类型“双创”企业参观调研,也可以邀请创业成功的学姐学长们回校分享自己的创业感悟和经验,甚至可以聘请成功创业人士担任课程的助理讲师,协助校内教师开展创业典型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多举措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创业。没有创新的人才,不可能有创业的成功。泰州是个教育大市,向来以过硬的教育质量著称。每年,泰州的高考录取率、名校录取率都居高不下。几年后,如果这些莘莘学子选择回乡创业,那将是不可估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储备。泰州市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高考分数揭晓后,由市人才办、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心系家乡放飞梦想”应届优秀学子泰州行活动在省泰州中学举行。在整个活动中,既有泰州市政府对他们自身努力付出的肯定,更有对他们能毕业回归故里的殷切希望。但吸引回乡学子的政策、宣传举措应该是多方面的。例如,山东乳山启动实施了“学子归巢”计划,细化优惠政策,吸引乳山籍在校大学生及近3年毕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就业。具体措施有: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以“双向选择”的方式,组织用人单位根据专业需求,与录取高校学生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但是要求学子学成后必须回企工作,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力量;加大对家庭困难的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帮助,帮助其尽快实现就业。又如广东惠州,以“我的诗和远方,就在我的家乡”为主题,拍摄微电影《圆梦惠阳》,讲述一名在大城市打拼的女孩回到家乡惠阳看到各种喜人的变化,毅然辞职回乡创业的故事,呼唤学子回归故里。我们泰州市也应该在借鉴这些兄弟城市吸引本土人才方式方法的基础上,为“双创”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上下合力、眾志成城,相信经过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越来越成为泰州未来经济发展的引擎与动力。泰州,这座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创新创业之城也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于世人面前,矗立在苏中大地。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新平.以小微企业助推伊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6(11).
[2]孙培毅.基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6(9).
[3]张其香.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背景下中国创业教育的新格局[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
[4]贺跻,钟坛坛,李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
[5]许洪彬,汪丽丽,李嫣.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2).
[6]解梅娟.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吉林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15(12).
[7]刘卫红.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4).
[8]瞿晓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01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