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问题及建议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21世纪以来,由于融资风险过高而导致上市公司蒙受巨大损失的事件屡屡出现,给社会及经济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对上市公司而言,如何有效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风险,成為了企业日常经营的重中之重。文章对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控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1-0112-03
近年来,上市公司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促进了社会就业及社会稳定,提高了科技创新水平,保证了经济增长,对推动我国社会健康平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融资活动对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遭遇融资风险,对企业正常运营将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面临退市及倒闭风险。为了保证上市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做好企业融资风险的内部控制。
一、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一)内部控制内涵及有效性
1.内部控制内涵。2008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其中对内部控制做出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高级管理人员发起的,要求全体员工参与,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确保资金安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长期战略发展,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涉及决策、执行以及事后监督每个环节。内部控制主要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基本要素。
2.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活动过程,它可以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以及经营管理目标二者趋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该从其具体的设计以及操作两方面来进行评估,二者缺一不可。为了准确评估目标趋势,高效的设计应该建立相关体系,通过内控对全单位进行详细检查,另外还应该获取有效的操作及运行过程。只有同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设计的准确性和操作运行的有效性,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二)上市公司融资方式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主要包括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及政府补助三种方式。
1.内源融资。主要是指公司在内部进行融资,利用自有资金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积累的部分,在公司内部通过留存利润、计提折旧和实收资本来融资。上市公司应充分利用内部资金,尽量利用其内部资源,比如降低流动资本、变卖存货减少库存、母子公司之间互相提供资本,总之要充分运用内部资本金,减少生产经营成本,尽可能创造更大的利润。内源融资方式比较受上市公司青睐,原因在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需支付额外的股息或者利息,节约了很大一部分融资费用,是保持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外源融资。上市公司外源融资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发行公司债券三种方式。(1)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其筹资成本较低,比较灵活,程序也不复杂,只要企业经营业绩良好,就会很容易得到融资,但是它需要提供担保或抵押,每个月要定期支付大额的利息,为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风险。(2)发行股票(股权融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股本,而股东手里的股票则代表对公司净资产的所有权。主要包括配股和定向增发两种方式,配股是针对老股东按照一定比例配给股票,虽然审批快且操作也简单,但随着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现在很少有公司利用这种方式来融资。定向增发是针对少数社会公众和原股东另外发售的股票,这种方式发行价格较高,受限制较少。股权融资的优点是,有利于吸收社会资本金,预期收益高,便于转让流通,且股票是公司永久性资本,不涉及按期偿还的问题,也不需承担固定的财务费用,因此公司的财务风险大幅降低,资信和实力也大大提高。但股权融资的缺点也不可忽视,其发行费用很高,导致资本成本较高,且公司很可能因此失去控制权。(3)发行公司债券。发行公司债券的本质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借钱与还钱关系的行为,具体是指发行公司发行并且承诺在规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可公开进行交易的债权债务凭证。其优点是资本成本低于股权融资,也能保证公司的控制权相对集中,缺点是融资金额有限,且限制条款多,需要企业支付利息,导致财务风险也很高。
3.政府补助。政府补助是除上述两种方式以外的另一种融资方式,上市公司通过接受政府补助来获得支持,比如税收优惠、直接发放财政补贴等。具体的补助金额及形式在不同的国家及不同的经济发展期都不相同。
(三)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分析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的风险。
1.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导致债务人不能再继续按合同履行义务,债权人和其他投资者由此而受到损失。随着上市公司不断发展,融资过程越来越复杂,面临的信用风险也随之增大。尤其是如果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再加上债务人的道德品质约束,更易导致企业无法继续履行与银行或投资者之间的合约,引发债务危机,损害债权人的利益,进而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
2.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因缺少现金、现金等价物或其他流动资金而导致的风险。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都是衡量一个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也就是分析企业有多少流动资金用来偿债。此外,上市公司还可能面临如下的流动性风险:比如,由于资产负债比率不合理而致使融资困难,不能运用合理的资产抵押或拍卖价格来取得短期营运资金偿还债务。
3.市场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因市场价格上下波动而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上市公司在正常经营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遭到各种市场风险,比如由于汇率或利率变动而导致的风险,商品价格和企业持有的股票价格发生波动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等。 4.政策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宏观调控需要政府发布了一些不利于本企业发展的政策,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通常,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适时的制定或者调整一些相应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在给一些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很可能会给另外一些企业带来不利影响,使其遭受损失。
二、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融资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发展相对落后,管理制度不尽完善,加上一些管理人员长期缺乏内部控制观念,经验不足,企业管理人员的融资风险内控意识普遍低下,且大多上市公司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另外,许多高层领导面临融资方面的问题时,一般不能客观评估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而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或者直接观察,贸然决定融资金额及方式,使得企业的融资风险随之加大。由于管理人员思想上缺乏重视,即使企业建立融资风险内控机制,也会导致制度流于形式,使得上市公司抵抗融资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
(二)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缺陷,组织机构不合理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在设计企业的融资风险管理制度时,往往由于专业风险管理理论的缺失,没有实地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只是参照之前模板稍稍改动,这种方式下制定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大多是为了应付上级交差或者近乎摆设,员工实际操作执行时容易遇到困难。同时,如果上市公司把制度设计的比较复杂难懂,也会使得审批程序过多,浪费时间,效率低下。另外,某些上市公司在设置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时只关注上下级监督管理体系,忽视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督和信息沟通,大大降低了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水平。
(三)融资风险内部控制没有得到真正有效执行
近年来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内控制度未得到真正有效的执行,只停留在文件层面。此外大多企业不够重视内控,也缺乏相应的考核或者激励机制,员工没有遵守内控制度的动力。再加上,融资是一项对企业经营状况影响较大的资金筹集活动,一旦相关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上出现偏差,其带来的风险也会随之加大。
(四)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监管不严格
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对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不到位,有的甚至缺失此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审计监管部门,有的虽然有此部门,却只是设立空岗,或者流于形式,只是进行一些就事论事或者自上而下的检查,缺少持续有效的责任认定及追究制度,其应有的监管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使得企业出现许多融资风险管理的问题,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风险。
三、加强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建议
(一)遵循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基本原则
首先,遵循系统性原则。上市公司在建立融资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时,要考虑到涉及企业经济业务的各个方面,包括企业文化、员工忠诚度、晋升与考核、治理结构、组织架构、内部审计等。还要考虑到总公司与分子公司之间的纵向关系与分子公司之间的横向关系,使其成为一个系统整体。其次,遵循合法性原则。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遵纪守法,这是大前提,上市公司制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或其他制度,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最后,兼顾成本效益原则。为了使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美,上市公司在建立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时要考虑成本和效益间的关系,以此减少融资带来的风险及损失,增加企业收益。
(二)提高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融资风险管控意识
上市公司要加强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的效果,就必须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融资风险管控意识。只有企业管理层在思想上重视融资风险内部控制,才会自觉聘请相关专业人士搭建内控平台。任何一个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都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因此上市公司不但要定期对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组织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培训,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并提前防范融资风险,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而且对普通员工也要进行全方位的风险意识相关知识培训,从各方面完善上市公司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也要根据自身的财务经营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只有上市公司管理层树立了融资风险管控意识,才会为企业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管理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三)制定完善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全方位控制融资风险
完善制度建设是上市公司降低融资风险的重要保障。上市公司在制定融资风险内控制度时,不仅要考虑自身发展情况,还要动员全体人员参与,为员工制定适合的规范制度,加速企业正常发展,要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能流于形式,使其为降低企业融资风险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我们应该把上市公司融资风险内部控制作为一项整体的工作,从融资决策、融资执行、融资偿付三个方面全方位、全过程考虑。首先,融资决策方面,不仅要确定内部和外部融资的比例,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还要在做出融资决策前,以自己的实际经营状况为出发点,利用经验分析法或者财务分析法,推算出适合自己企业融资的规模。其次,为了降低相关人员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风险,应该在融资执行的过程中进行全过程严密的监督,尤其是加强对融资资金链的监督及管理。再次,为了保证最后一个融资偿付环节的顺利进行,还应该推行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制定人员培训学习机制,依靠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融资管理,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执行团队,加强企业横向和纵向之间的信息沟通,以此来强化融资偿付制度。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要想实现可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应该不断完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降低融資风险,获得有效融资,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由于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和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加上企业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复杂关系的处理,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融资问题的解决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活动,因此如何较好地改善企业内外部环境,以求得长远发展,是今后研究的方向。Z
【主要参考文献】
[ 1 ] 程养林.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研究[J].商业会计,2016,(20).
[ 2 ] 楼杰云.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6.
[ 3 ] 施郁梅.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09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