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改的推进,各个学校也越来越重视“综合与实践”。要达成“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首先就要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2.082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的四部分课程内容。其中,“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随着课程的进一步推进,“综合与实践”的价值越发在新时期得到彰显。而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就成了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达成的关键一步。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和教学目标的设计步骤。
  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是关于综合与实践活动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活动的结果的测量与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课程目标的落实以教学目标为载体等等。因此,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综合与实践内容整体设计的效果,影响着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达成。
  1 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
  综合与实践作为一门的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更加贴近生活,强调实践、体验与探究,它的实施过程方法与语文、数学等传统学科课程存在较大差异。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涉及课程本身、教材、学生、社会环境等方面,制约因素较多,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因此,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设计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贯彻系统化、具体化和层次化等基本原则。
  1.1 系统化原则
  系统化原则即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对小学阶段的要求,用系统的方法来设计教学目标。首先从一般到特殊逐级地将目标具体化,形成一个多层级的完整体系。其中既要考虑目标体系的纵向联系,又要考虑目标体系的横向联系。纵向要保证各个层次目标的连续性与递进性,横向要考虑不同层次教育目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其次要综合分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与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包括学生,教师,课程内容,社会,环境等。要分析小学生的一般心理,学习能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要分析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要分析综合与实践内容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1.2 具体化原则
  具体化原则即要求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表诉要具体和明确。 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某种学习效果或行为的预期设想,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归宿。如果教学目标含糊不清,势必会影响“怎么教”,影响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用,影响“教的怎么样”,影响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进一步影响教学的方向,使教学目标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案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90%的同学能够估算一个物体大概有多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实验的方法和数学发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测量活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对数学应用性的感知。
  1.3 层次化原则
  层次化原则即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表诉要具有层次性。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个体间具有差异性。不同学生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会获得不同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个体学习结果间的差异性,表述出学习结果的层次性。
  案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植树的学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观察分析等探究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90%的同学能够说出一般的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80%的同学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植树问题”的一般规律进行变通以适应要求。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得出一般的植树问题的规律,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研究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的魅力,进而发展出对数学的好奇心,养成积极思考,反复质疑的学习习惯。
  2 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
  2.1 确定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的类型
  确定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类型即确定综合与实践课程中有哪些教学目标,弄清这些教学目标的类型以及他们之间的层次性。对于不同学段来说,要弄清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的类型,确保不同学段之间教育目标的衔接性,连续性和递进性。对于同一学段来说,要每一学段各个目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再按照有关的目标分类,将已经确定的目标划入不同的邻域。这对于教师全面的把握教学目标,适当选取教学策略与方法,科学地评价学习结果,保证课程目标的達成具有重要意义。
  2.2 确定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的水平和行为
  确定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的水平和行为即确定教学目标的行为表现及达到的程度。这样更利于学习结果的测量与评价。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分为三个水平: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技能分为三个水平:模仿水平、独立操作水平和迁移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分为三个水平:感受水平、认同水平和内化水平;过程与方法贯穿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全过程,相关的行为动词如经历 、发现 、考察、探索、解决问题等。在确定每个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的类型及其顺序后,再按照三维目标将每个目标划分到不同的维度,确定不同的目标需要达到的不同水平,进一步选取相应的行为动词将教学目标转化为相应的行为表现。
  2.3 表述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
  表述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目标即将上面确定了的教学目标类型,水平和行为表述出来。一个科学地教学目标表述可以直接为教师选择内容和经验提供依据,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提供基本准则。教学目标的恰当表诉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反之则会误导教学活动。当前,教学目标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行为目标的ABCD表诉、表意目标的表诉和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的目标表诉。行为目标的ABCD表诉即用科观察和科测量的行为目标进行表诉。其中主要包括四个要素:学习者(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s)和程度(Degree)。表意目标表诉即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教育情境和学习活动中的个性化表现,陈述目标是只陈述学习者在具体活动中应有的行为和态度,不提出具体科测量的学习结果。主要用于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的情感、能力或价值观等。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的目标表诉即将内部心理过程与外显的行为结合起来表诉目标。
  案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综合与实践活动《水的调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对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实验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的调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实验的方法和数学发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水的调查,让学生了解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对地球的危害,激发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罗新兵,徐慧玉,恩斯特姆.数学教学目标制定的问题及改——以初中三维数学教学目标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4.
  [2]周日南.小学数学活动目标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操作[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
  [3]许丽丽.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研究综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4]张齐.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14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