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界定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培育内容,并提出了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培养与提升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3.081
  市场组织与企业经营模式的快速变化,必然引起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需求规格与培养模式的变革。区别工学及其他学科,工商管理类本科生毕业后主要就业去向是企业,就业岗位也是以人、财、物方面的资源整合岗位为主。区别于重点高校的理论探索和高职院校的职业培养,地方高校的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培养常常处于理论不足、实践不够的尴尬境地。以培养和提升优化能力为抓手,优化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是提升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界定及其培育的必要性
  目前,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优化能力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伏红勇等根据经济数学的“学以致用”的应用能力目的,阐述了强化经济数学能力的必要性和要求。而有的很多学者直接把优化能力等同于实践能力,或者认为优化能力是实践能力的一种形式。笔者根据前人总结的基础上,认为优化能力是此类本科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于批判性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资源整合能力。首先,优化能力是以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去指导的,后者也是前者形成和提升的根本;其次,此类优化能力最终体现在利用知识和技术去发现、分析和解决所见所闻,甚至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简言之,以理论知识、方法,批判的眼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能力。
  (1)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理性分析问题的基础。优化能力培养与形成是以经济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三门课程) 、市场调研、管理运筹学等课程为基础的,而这些课程不仅能培养本科生的基础计算能力,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推断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是培养提升本科生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实践能力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所重视,但现实中,往往因为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的惯性、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等方面的约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以工商管理校企合作为例,本身作为连接学校和社会的实践教学主阵地,而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除了在利益与成果分配的机制存在缺陷以外,更多的是企业抱怨毕业生中:专业基础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够,缺乏良好的工作态度、适应能力与团队精神等,而这些反馈无不包含着“优化能力”培育的缺失,因此,培育和提升此类专业毕业生的优化能力,是提升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3)是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商业经营的新模式对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必然要求。当前,人类经济社会全面步入“互联网+时代,智慧制造、智慧工厂、智慧社会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维、新策略和新常态”。生产经营组织新模式层出不穷,信息资源日渐丰富,作为今后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如何在现有的理论日渐式微的环境中,实现管理方法与理念的创新,培养优化能力是应有之义。
  2 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培育内容
  针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具有的“发展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培育内容也可以大致的分为三个层次,本文以湖北文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本科为例,来阐述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培育内容。
  (1)基础层。此阶段教学目标为熟练掌握优化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教学内容上包括经济数学、计算机及编程基础、经济学与管理学原理等通识性必修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教学时间集中在第一至第三学期,旨在为接下来的数学建模与分析和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巩固层。此阶段教学目标为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巩固和发展优化能力阶段。教学内容涵盖管理运筹学、计量经济学、市场调研与预测等工具性课程,也包括了物理配送管理、运输经济与运输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信息管理等专业课程,一方面教学的重点在于工具性的课程掌握;另一方面在于将优化工具应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学时间集中在第三至第六学期。
  (3)创新层。此阶段为优化能力的形成和实践应用阶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仿真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与论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教学的重点需要转移到学生的实践应用,大赛指导、新优化方法介绍等方面,此阶段教学时间应集中在第五至第八个学期。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三个阶段的划分,仅仅是从优化能力的形成和培养阶段来定义的,三个层次之间不仅不是相互独立的,而且还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其中,基础层是优化能力形成和培养的起点,是巩固层和创新层的基础,此阶段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巩固层中的课程学习与能力形成;巩固层是连接基础层和创新层的关键,在此阶段,不仅可以将所掌握的优化工具应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打牢基础,还可以通过学习中的反馈,发现基础层中的学习不足之处,以便查漏补缺;创新层是优化能力的最终体现,也是与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和形成实践能力的方面。
  3 培养与提升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作为隶属于管理学的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10个专业,每个专业优化能力的目标与培养内容也各不相同,但在这种能力培养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共同的环节和要求。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作为本科阶段教学方面总的规划和指南,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尤为重要,通过与社会、行业、企业的及时互动,明确社会人才需求规格,特别是在量化管理、优化配置等方面的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需求规格,加大各类课程实践教學学时的比例;注重新旧课程及理论知识的替换,课程的开设顺序,以及课程的综合化程度等。   (2)夯實实践教学体系。打造以建设课程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内核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工商管理类本科生优化能力培养和提升提供载体和用武之地。为避免校企合作关系流于形式,除了要有制度、有实体、有互动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准备”,这些准备不仅体现在师生课程实践及校内实训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也取决于优化能力基础层掌握程度、巩固层的工具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程度、优化创新意识形成等。只有广大师生的以优化能力为基础的实践能力大幅提升,真正为企业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校企双方的合作才是良性的高层次的合作关系。
  (3)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与学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在教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依照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把握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培养优化能力为主线,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及情景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针对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的实际,可以在优化能力基础层中经济数学的教学环节时,多增加一些难易适中的练习,而过多的证明与推演可以留给少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对一般学生不做要求;可以通过课程竞赛、学科竞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方面,工商管理类专业大部分学生原为文科生,对数学及量化计算存在着畏难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编组,形成兴趣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互帮互助,也可以借助于微课、翻转课堂、视屏公开课等多种形式达成学习目标;同时,课程考核的形式也可以“因课制宜”,采用开卷、口试、小论文、课程设计、文献综述等多种方式进行多样化的考核方法,丰富对学生能力检查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全面上:一是教学质量监控主体更加多元和全面,比如,除了学校、学生、同行这些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之外,还可以引入用人单位、校企合作单位、应往届毕业生等,形成全方位评价体系。二是构建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要体现在监控内容的全面上,相比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考查等监控特点,优化能力培养与提升,必须还要依据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对一些实践教学环节和实验课程教学效果、教学目标达成度等进行评价和打分,以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多环节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伏红勇.工商管理类本科生经济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J].中国市场,2014,(25),130-131.
  [2]阿尔冯·斯博特霍夫,等.工业4.0(实践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张有绪,孟洁.地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3):84-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14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