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深化医学教学改革的今天,在提出医学教育要与国际化教育接轨的新形式和新常态下,社会、医院及患者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提升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既有益于社会,也有利于医学院校及个人。
  【关键词】医学  本科生  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25-01
  具有科研能力是成为一位优秀的医生所必需的素养,既需要医生熟练掌握不同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方式方法,也要求他们善于开拓探索,不断发现新的致病机理及诊疗手段。这就需要医生不仅有创新的想法,还要有科研的思维和能力,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精髓所在。科研能力受一个人天赋的影响,但是后天的培养更加重要[1]。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生都是八年制博士毕业,在校期间就已经接受了系统的科研训练,因此其科研思维及能力比较完备,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而在我国,由于大部分医学教育为本科教育,相当一部分本科生毕业后就进入医院工作。在学校就读本科过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注重单纯知识的记忆,而对知识的运用是不重视的,与科研思维和应用的结合就更谈不上了。学生很少接触科研,大部分学生也不具备科研思维,在以后临床工作中也很难有创新[2]。因此,在医学本科教育中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医生执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如何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思维及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科研思维
  可以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科研思维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讲某个结论时,可以将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及用什么方法得出的,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进展等等。例如,我在上神经递质讲到一氧化氮(NO)时,就会介绍NO是怎样被发现的,采用了什么实验方法,你能想到这些方法吗?药业公司又是怎样基于NO开发药物的,开发药物的过程中有哪些跌宕起伏的故事,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气体信号分子研究中所做的贡献等等。通过这样教学模式的改变,不仅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引起了他们对科研的兴趣,并且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和锻炼了他们的科研思维。
  二、建立本科生科研导师制度
  完善的制度及体系是开展任何工作的有效前提与有力保障, 这就要求其具有科学化、规范化以及整体化。各个高校可具体结合本校的不同实际情况, 建立适应其自身相应的制度体系。例如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并实施本科生导师资格认证制度等等[3]。学校应鼓励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在科研经费、晋升职称及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支持或优先考虑,另外也应当在制度中对本科生导师提出相应的考核要求,如申报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及发表论文等等。我校在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师班已经实行了导师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建议对全校所有本科生进行推广。
  三、推出激励机制, 充分激发科研热情
  一方面,对本科生导师进行奖励,如果本科生科研考核达标, 项目评定为合格或优秀的, 可以给导师计算相应的教学工作量,本科生发表论文应对导师给予相应奖励。二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科研考核达标则可获得一定的学分,成绩较突出的个人可申报成果奖并优先进行硕士研究生的推免[3-4]。
  综上所述,在深化医学教学改革的今天,在提出医学教育要与国际化教育接轨的新形式和新常态下,社会、医院及患者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提升医学本科生的综合素养和科研能力既有益于社会,也有利于医学院校及个人[5]。
  参考文献:
  [1]郑凯,彭云珠,李锐洁.论医学本科生科研思维和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5(3):58-59.
  [2]孙秀宁,汲蕊,李瑞芳,等.对医学本科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5(2):220-222.
  [3]王卫, 胡震寰, 丁金萍, 等.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1):1-2.
  [4]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基本类型与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 2004(11):93-95.
  [5]马立萍, 杨敏京, 李亚东,等.改革医学教育体制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医药, 2014(8):1239-1241.
  作者简介:
  何平平(1979.6-),湖南瀏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吕运成(1979.7-),副教授,博士,湖南常宁人,研究方向:医学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1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