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日语”课程中的文化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综合日语”课程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文化包含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其分布或隐含在词汇、语法及文章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广度及深度上把握文化教学,灵活采用对比法、情景演示法、讲解法、直观法等教学法。同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
文化教学 教学法 能动性
一、教学现状与问题
针对我国迄今为止的日语教育,肖开益、窦林娟等指出其中一大问题,即重视语言、忽略文化,在文化教学中,着重文学、地理、历史等知识文化,而忽略对语言使用产生影响的交际文化,如社会心理、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很多日语专业开设“日本概况”、“日本文学”等课程,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以上观点。而学生作为教学的一大主体,其对文化的认知也可以反映出教学中现存的问题。
笔者以本校日语专业大一到大三近200名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学生普遍认为所有的专业课程中都有涉及到文化,能够从广义上理解文化内涵,对文化与语言学习的关联性有所认知,大部分同学认为文化导入有利于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与掌握语言应用。二、年级越高,文化意识越强,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高年级同学大部分能对文化进行举例,但理解并不深刻。三、了解日本文化的方式单一,集中在影视剧、综艺节目上,主动阅读经典书籍的极少。四、教师在课堂上导入文化时,方法较为单一,主要是直接讲解法与基于多媒体的视频及图片展示法。学生切身体验文化的机会极少。
二、文化要素归类
众所周知,“综合日语”课程是日语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范围广,包括词汇、语法、课文精读,综合应用等。可以说是影响学生日语基础、形成交际文化意识的最重要的一门课程。而文化要素则出现在教学内容中的不同模块。
首先,词汇部分出现的文化多为物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艺术等能具体感知的事物。如:和服、三味线、富士山、樱花、神社、温泉、歌舞伎等。单纯翻译的话,看似简单。而其背后的历史渊源、发展、社会习惯、国民性、民族心理等则构成庞大的文化内涵,每个词都可以作为一个中心主题。
根据教材内容,部分文化作为精读部分的主题被大篇幅描写,成为主要教学内容。其它相关文化作为铺垫或辅助,简单略过。而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不同文化的教学深度与教学法。比如一篇以樱花为主题的文章中,可能会出现几处日本地名。卻没有必要围绕这些地区进行详细的讲授。樱花的特点、其反映出来的日本人的审美及价值观、社会心理等,则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标本、视频等直观法,引用经典名著中的观点等解说法,或者与中国赏花习惯进行对比的比较法,来具体讲授与分析。
词汇与精读课文之外,语法也是“综合日语”课程中的一大要素。与知识文化不同,语法中含有的文化直接关乎语言应用,对交际产生巨大影响,属于交际文化范畴。如省略表达、敬语体系、委婉表达、附和表达、授受表达等等。另外,还有因性别、年龄层、职业、社会地位等不同而导致用语差异的“役割语” (角色语)。这些语言行为体现了以心传心、上下关系、内外关系、集体意识、以和为贵等民族心理与思维方式。不充分了解当中的文化,则无法正确理解及应用语言表达。笔者在授课中,曾多次遇到学生无法准确理解省略句的现象。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意识到该表达是省略表达,或者有意识但是无法补全被省略内容。反映出学生交际文化意识较薄弱,对文化差异缺乏敏感性。日语中对于共知的、无需复述的、难以明言的通常会省略,试具体情况补充省略部分,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另外,省略表达又可以分为必须省略与可以省略,学生在学习与应用的时候应该明确区分。如此,讲授隐含交际文化的语言表达时,通过对比法、发现法、情景演示法、讲解法等导入文化成因、社会背景、具体事例等,深化学生对该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掌握表达方式。
三、教学主体角色定位
传统的课堂文化导入由教师负责,学生“被灌输”式地学习文化。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之一,若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文化内涵,与教师合作、相辅相成,则可以极大程度弥补由于课时限制、语言环境缺乏导致的文化教学缺陷,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宽及加深文化理解。比如:学生阅读指定的推荐书籍、举办读书交流会、布置任务由学生小组准备材料针对某文化在课堂中进行讲解,教师发挥辅助作用从旁修改或补充、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寿司、穿和服等实施性较强的文化、学生模拟情景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为了更好的讲授文化,必须不断学习,提升知识素养,与时俱进。在引导学生了解文化时,能够推荐经典书籍;帮助学生体验文化时,自身应该提前充分了解并具备动手能力;能够旁征博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某文化;对不同文化的发展及变化有认知;能够综合运用各教学法,提高课堂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综合日语”课程中既有知识文化,也有交际文化,语言表达中的交际文化是目前教学的一大缺失。根据教材,这些文化分布在不同的模块,主次、难易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教师通过学习、交流等提升自己的同时,应该摆脱传统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张占一.试论交际文化和知识文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
[2]肖开益.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
[3]杨红丽.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5.
[4]赵芳.“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论文,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68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