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政府创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活跃的力量,为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支撑保障作用。当前中国经济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要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必然伴随着政府角色功能的重新界定和政府作用方式的重新设计。本文从青岛市政府角度分析民营经济历史演变过程,分析研究政府职能的转变趋势及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支持作用。
  关键词:地方政府民营经济青岛市
  一、青岛政府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8-1992年):政府给予有限度的政策支持,民营经济“破冰”发展。在此阶段,青岛市国有经济的发展在整个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人们也对民营经济接受度较低。基于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的影响,青岛政府对于民营经济的发展采取了稳妥的、有限度的政策支持,青岛民营经济发展缓慢。1988年开始,私营企业才逐渐崭露头角,发展到1992年私营企业已达到1521户、从业人员21万、注册资金219亿元。此时民营企业的产生也完全是属于自我意识下的自发行为,当时青岛最大的私营企业是青岛国泰工贸有限公司,实有资金2000余万元,雇工300余人[1]。
  第二阶段(1992-2001年):政府给予较为宽松的政策支持,民营经济进入大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政策进一步放宽和优惠,青岛政府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例如放低准入门槛,加强登记、审核效率,降低企业审批、年审等成本,增强服务和支持力度等[2]。截至2001年,全市个私经济税收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两成,从业人员近2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万多人。那时红领集团、金王集团等优质民营企业快速兴起,但整体营商环境由于受“小富即安”“怕富”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青岛民营经济的发展程度较南方同等规模的城市还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阶段(2001-2017年):政府给予大力扶持时期。青岛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等文件,同时加快构建了诸如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创业辅导体系、培训服务体系和运行监测体系等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了民营经济的营商环境。截至2017年,青岛民营市场主体达到1155万户,实现税收10946亿
  ①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作者单位无关。
  元,新吸纳就业551万人,民营企业总量达到397万户。可见,政府的鼓励与扶持政策,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政府管理制度的变革、公共政策的创新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3]。
  第四阶段(2017年-):政府给予协调引导的政策支持,民营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时代,青岛市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下行压力,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了诸如上游压制供给导致原材料成本上涨、去产能和环保收缩导致清理民企增多、信用环境收紧导致融资渠道受限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明确政府在现阶段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系定位,创新支持适合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时代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定位
  在角色扮演方面,应从支持者、推动者转向引导者、服务者;由原先的大力鼓励和支持逐步转向对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引导与服务。须更加注重行业长期发展的预见性,针对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政策。与此同时,要协助民企解决转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办事效率,并致力于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在价值取向方面,应将原来以GDP为价值导向转向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由原先的重GDP指标完成的价值取向转向以追求质量和效益为主体,相对淡化GDP、税收、工业增加值等的指标考核,取而代之的设定一些对增长质量的考核,特别是强化单位耗能、污染排放等一票否决项目的考核。
  在方式方法方面,从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法律、民主等手段为主。政府行政职能应从监管型向服务型转变,从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向宏观管理转变,从政府配置社会资源为主向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手段可采用私募基金、市财政资金引导等方式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法律手段须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营商环境;民主手段可将民营企业家意见纳入政策制定及实施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政策的科学有效。
  三、青岛地方政府创新支持民营经济框架设计
  一是转變观念,树立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质量导向。当前地方政府仍存在靠拉高GDP、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指标谋求政绩的内在冲动,GDP至上的“路径依赖”并未根本性打破,其根本在于理念的禁锢。政府在创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把好关,可以做什么,什么要审慎去做,界限应清晰。第一,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政府需提前设置好“红线”,从源头上把控产能过剩、“三高一低”等项目建设,严防已淘汰和化解的落后和过剩产能异地复产。第二,要从源头上控制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推广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鼓励企业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第三,积极落实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鼓励在产业链条上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建立内部循环、区域产业循环和社会资源循环等体系建设。例如,近些年,青岛市石化产业呈现出集群化态势,石化产业给青岛经济带来了快速发展,但其资源环境问题也不能忽视。政府可从集群企业的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集群企业间的副产物相互利用及产业链条的延伸层面着眼,积极推行废弃物资源化和绿色消费体系化,促进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4]。
  二是金融创新,保障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充足“血液”。第一,积极推进减税降费。开展减税降费专项督查,推动国家出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减税降费政策及山东省已出台的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地。加强涉企收费监督管理,完善查处机制,坚决取缔违规收费项目。第二,由政府或当地人行及监管部门牵头可成立风险补偿金机制,将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与民企需求之间的缺口嫁接起来,进一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第三,组织建立民营企业基础数据库,把民企的水、电、煤、税、海关等数据向银行公开,提升银行的信用甄别效率,为缺乏有形资产抵押的民营企业建立数据资产信用,让真正需要授信的民企获得信贷资源。
  三是优化服务,铸造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成长沃土。地方政府推动民营经的发展关键在于营造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法制环境、投资环境和政企关系环境,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综合部门体制,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活力,为青岛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5]。第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多部门协同合作,不断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公平公正法制环境,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共同做好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工作,增强微观主体活力。第二,鼓励和扶持民营企业提高经营能力与管理水平。引导和促进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提高对经营资源的吸附能力。第三,创新对内对外开放和合作平台。推进青岛市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创新民营经济发展先行先试的改革措施。健全民营企业“走出去”风险防范联合工作机制,完善风险保障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咨询、风险预警等服务。
  参考文献:
  [1]单鲁青未来比现实更重要——青岛民营经济发展随想录[J].管理现代化,1993(03):46-47
  [2]刘成顺,曹伟民提速民营经济[J].招商周刊,2003(28):23
  [3]孙立试论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
  [4]王兆君,王景雯,李宁基于循环经济的青岛市石化产业集群生态化模式构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47-50
  [5]马金书,马国芳地方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机制和途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6
  (本文系青岛市金融学会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地方法人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
  〔刘宜政(通讯作者),青岛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郑建,兖矿东华地矿建设分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6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