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及发展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乡村是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它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之间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抓住历史机遇,切实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与进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公共服务;建立;完善
  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在于必须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智慧化办公、智慧医疗、互助养老、普惠教育、文化传承、加强社会保障、全面提高防灾减灾。加快推进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一、完善乡村基本公共服务
  (一)合理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根据乡村人口规模预测结果,结合设施服务半径、使用频率和服务人口规模,遵循因地制宜、资源共享、低成本适用等原则构建其乡村生活圈公共服务体系。按照日常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和乡村生活圈的三级生活圈层,构建“重点镇—一般乡镇及特大型聚居点—聚居点”三级公共服务体系。
  (二)统筹布局“乡村生活圈”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根据该村庄地理特征及交通条件,充分考虑村民享受设施服务付出的时间因素,构建乡村三级生活圈。日常生活圈,以出行时间步行1小时或车行30分钟为界限,服务半径约为4000~8000米,基本覆盖周边一般鄉镇。基本生活圈,以出行时间步行45分钟或车行15分钟为界限,服务半径约为2000~4000米,基本覆盖周边大型以上聚居点。乡村生活圈,以出行时间步行15~30分钟为界限,以大中型聚居点为服务核心,服务半径约为500~1000米,基本覆盖全域乡村生活空间。
  (三)优化完善乡村设施布局
  统筹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重点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并对现状质量较差的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
  二、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加快构建内外综合交通系统骨架,着重推动农村公路改善提升,充分完善乡村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动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外畅内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全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一)加快构建内外综合交通系统骨架
  充分利用现有的航空、水运、铁路、公路多种运输方式功能互补的对外交通格局,构建内外综合交通系统骨架。
  (二)着重推动农村公路改善提升
  全面推进乡村公路建设,着力推动县乡道改善提升、农村公路窄路加宽、村道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应满足等级公路技术标准。
  (三)充分完善乡村产业基础设施网络
  结合乡村空间结构规划和产业规划,构建网式结构的乡村振兴产业大道系统。加快推进以重要公路为基础贯穿全区的产业大道干路建设,全面开展补充连接各园区、景点的产业大道支路修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四)大力推动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建立起功能明确,层次分明、换乘高效、系统完善的现代客运系统。在乡镇客运站建造建制村设招呼站(亭)。率先实现乡村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新农村聚集区内城乡公交线网全覆盖,最终达到全区镇镇有站,村村有亭。
  三、统筹乡村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一)保障农村用水安全
  按照共谋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区域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坚持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补充的乡镇供水模式,积极推广应用适宜农村供水的新技术、工艺和设备,促进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二)加快农村污水治理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城镇周边农村充分依托城镇污水系统,其余农村建立相对集中的污水系统。根据乡村的区位条件、地形河流和人口规模情况,合理分区、分类处置排放。
  (三)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依托城市供电系统,完善乡村220kV、110kV、35kV三个等级的高压输电网络体系,减少供电半径,加强农村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能力。以“共建、共享、因地制宜、分期递进”为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燃气设施的建设。
  (四)实现农村智慧互通
  依托城市通信系统,整合资源,完善乡镇电信局所的建设,大力加强电信“村村通”工程的力度,推进“宽带乡村”建设,着力提高农村通信网络运行质量,加强网络维护和优化,实施“互联网+农户”计划。加快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户手机、互联网等应用技能,让农村搭上信息化快车。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农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
  (五)完善农村环卫设施
  在农村净土保卫战中,应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市处理”的长效机制。各村民小组按照“方便农户、大小适宜”的原则,每6~15户修建联户定点收集房,规范化建设公路沿线垃圾收集房,形成覆盖全域的联户定点收集房体系。
  (六)筑牢农村防灾体系
  要建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重大事件处置能力,增强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防洪、消防、抗震及地质灾害防治的综合防灾体系的建设,逐步建成风险评估和预警相结合的监测评价体系。
  乡村振兴的基础首先需要增强乡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在这三大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中,丰富在各条支路径内容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新的实践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曦,李琳,张益民.农村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J].建筑论坛,2014(6月).
  [2]郑明彩.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J].北方经贸,2007,(10).
  [3]殷晓春.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初步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4,(36).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院级课题项目“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与实践路径”(编号:2018XJKTYB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977530.htm